鄧偉勛
摘 要:在《體育新課程標準》中指明要以在社會適應領域目標讓學生體會與人合作的樂趣所在;使學生能夠在體育活動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進而表現出合作行為。本文將通過問卷調查等方法研究此年齡段學生的心理水平、個性特征,從而在體育課中通過身體練習,科學、合理的組織、設定合作內容和方式、把握準合作契機培養(yǎng)合作意識。從而避免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的工作流于形式、盲目從眾,難以達到真正貫徹落實,從而使學生在感受合作樂趣,學得合作技能的過程中身心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關鍵詞:小學體育 球類運動 合作意識 體育項目 個性品質
合作意識的定義是個體對共同行動、規(guī)則以及標準的認同感,為合作的形成奠定基礎。善于同他人合作不僅使我們更好發(fā)揮出自己的價值也使得我們工作生活順利舒心。合作意識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不易從講解與討論中得出且得到培養(yǎng)。而是需要通過一些組織活動,在相互交往中通過彼此的努力和協作完成既定的目標以及任務,即采用共同承擔和分享成果的方式,逐漸的培養(yǎng)人們的合作意識以及能力。體育教學作為一門課程正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一個可靠、可行以及有效途徑。學習合作,培養(yǎng)合作意識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相互協作,更高效率的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為了讓一個人得到良好的合作意識,小學體育教師必須從小學抓起,采用多樣化、有效性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精神以及能力。
一、合作意識策略研究的背景
人際交往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已經成為評價學生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并且在社會中合作能力作為人類生存以及發(fā)展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我國當今面臨獨生子女眾多,更有逐漸增長的趨勢。這些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嬌生慣養(yǎng),性格孤立,和同齡人之間的溝通較少,如果不能夠進行良好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將會導致他們逐漸的形為自私、任性以及以自我為中心的錯誤思想,不會或不善于與其他同學進行正常的交流和良好合作。作為未來世界與社會的需要,必須傳授給他們合作的品質和能力。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二、合作意識策略研究的目標與急需解決的重點問題
1.合作意識策略研究的目標
體育學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課上鍛煉。在45分鐘的課上鍛煉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獲得優(yōu)良品質的內在動力,調動學生的鍛煉興趣,提高培養(yǎng)效率,是所有體育教學工作者首先要思考并解決的重要問題。
2.達到目標所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我們體育工作者的組織的基礎上使學生之間平等與他人互相合作,發(fā)揮其互相影響、互相啟發(fā)的教育特點,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完成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獲得與團結協作能力的進步與提高,得到溝通,互助,分享,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效果。
三、合作意識策略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1.選出適合培養(yǎng)合作意識的方法與策略
在實際教學中,安排了分組練習的實驗。訓練開始前先進行分組,每五人一組,將三十五人分為七組,指定一名組長,每個需要教授的新動作由組長分工,一起學習。而練習時兩人互助,組內最優(yōu)秀者巡視指導矯正動作,相對難的動作、問題全組協商解決。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展示、參與交流,然后階段的性組織了評比。結果證明極大提高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保證了每個學生聯系的量與時間,最大可能的增加了練習成效。
注意的是:需要合理搭配小組成員。合作學習小組之間要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一般授課老師盡行分組,不提倡自愿分組,使得特質、層次不同的學生合理組合,從而保證小組之間水平均衡,及小組之間學習、競爭的公平性,同時盡可能的做到了“以強帶弱,互幫互助”,保證了合作學習的成果。 同時需要及時的進行小組之間及內部的調整。使合作小組內的同學在一段時間內比較穩(wěn)定,使組員之間互相理解,增加感情,培養(yǎng)默契。當小組合作學習了一段時間以后,在遇到小組發(fā)展的較不平衡,破壞了班級內的公平競爭的秩序;或者組員之間出現較大的矛盾等問題,需要及時的調整,保證小組合作的效能,提高學習的效率[1] 。
(1)構建平等團結的人員關系
教師在籃球學習訓練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且進行積極和正確的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形成團隊合作精神。
(2)使運動技能的提升與合作意識的養(yǎng)成同步發(fā)展:
籃球訓練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在團體活動活動中學會合作精神。在教學中將全班36人分為了6組分別以“喬丹組”、“科比組”、“庫里組”、“詹姆斯組”、“歐文組”、“杜蘭特組”。設置不同的(遠度、高度)目標,各學練小組互幫互學、共同研討進步。熱身時以籃球傳接球、持球搬運、滾動、拋接球活動,利用友伴合作完成熱身。組內分工,分別負責組織、管理、總體教學、小組內教學、小組內練習、一對一練習,共同學習。結果在同學們全身心地投入下學習進度非常之快,不僅超額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團隊意識同學情誼得到了極大提高。這說明將籃球教學與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相互聯系,在訓練中提升合作意識。是提升個人,團隊,團隊合作能力的大好時機。因此,在籃球訓練過程中明確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為教學目標,堅持高素質人員的培養(yǎng) [2]。
結語
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及個性潛能、集體凝聚力等方面,小組合作的意識與團隊精神在體育游戲學習中的具體表現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了解和交換信息,使學生在人際關系,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獲得進步。體育合作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體育教學中目標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只有讓學生在輕松和諧、具有挑戰(zhàn)性和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每一個學生才能在主動參與中激發(fā)興趣,在積極交往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發(fā)揮個體最大潛能,在成功體驗中享受學習,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進而健全人格、形成團隊精神。
參考文獻
[1]唐建軍.唐建軍乒乓球教學[M].北京出版社, 2012.
[2]王寶平.籃球教學中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與職業(yè),2010(1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