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云
【內(nèi)容摘要】所謂德育教育,是思想、道德等教育的總稱,德育是我國現(xiàn)階段思想建設的基礎,同時也是青少年思想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德育的基本教育途徑是在學校中,而在眾多學科當中占優(yōu)勢的學科之一就是歷史,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于歷史教學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談論在高中歷史新課程中,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并對此提出對策。
【關鍵詞】高中歷史 新課程 德育教育
引言
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高中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在歷史課上取得何種程度的進展,關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大力開展德育教育也是高中歷史老師不容推辭的責任?!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中提到,教育工作者要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將德育教育放在歷史課程的基礎上,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清楚的知道德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本文將以德育教育為基礎,提出新課程下歷史課程中德育教育的現(xiàn)狀和對策[1]。
一、??? 德育教育需體現(xiàn)當代特征
在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變化發(fā)展中,社會受教育群體的擴大,物質的浸染,在一部分高中生的身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優(yōu)良品德的缺失也是當前教育存在的空缺。歐洲的思想家曾經(jīng)說過:“知識在于教育,而美德就是知識的體現(xiàn)。”因此,對于高中生進行德育教育則是歷史老師需要著手去完成的任務。在高中歷史課上著重去講解有良好品德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同時結合現(xiàn)當代的社會事例,讓學生在體會歷史人物的同時能理解并記憶,可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
作為文明古國,我國從古至今都崇尚“禮儀”,教師可利用這一元素,在此類主題的課程中加入對我國傳統(tǒng)德育教育的講解。例如:在歷史課上,教師講解到史書《大學》時,就可以著重講解“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的典故,在春秋時期的圣人孔子就提倡“周禮”,希望通過帝王向全國推廣“仁愛治國”,而我國自古以來的“仁、讓”都是我們獨特的品質。教師在講解這一課程時可以將歷史課在博物館中進行教學,在博物館的實體文物前,同學們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充分,也能最大程度的調動同學們對于歷史事件的興趣,在參觀博物館的同時,同學們的內(nèi)心都被家國之情所打動,在此時歷史教師的講解適當加入符合當代特色的德育教育內(nèi)容,既在現(xiàn)代社會全新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中,形成自我探究的學習方式,要讓青少年在體驗式教育方法中得到自我發(fā)掘學習能力[2],同時有計劃的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愛國道德感情,最終課堂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所講解的內(nèi)容不僅要讓學生明白課文,還要真正將德育思想通過歷史事件讓學生理解并接受。
二、??? 有計劃性的進行課程
作為高中歷史的教育工作者,一旦決定在歷史課程中加入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則在教研組備課的同時要認真制定教學方案,同時考慮一些因素,教學內(nèi)容和價值觀體現(xiàn)是否合理,教育方法可以使用先驅示范法等,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3]。因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生更多的是關注于課本上的考試重點,而忽略了思想品德提升的重要性,再加上初中教師沒有足夠的介紹德育知識,高中生大多缺乏思想內(nèi)涵,因此高中的歷史教師在教學時應多介紹古人優(yōu)良的氣質內(nèi)涵。例如:在實驗課堂的教學中,課程安排了《“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這一內(nèi)容,首先教師在課堂上對孔子思想的看法與學生進行討論,除了部分關于孔子作品的介紹外,更多的課堂內(nèi)容是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生活的事例進行分析,因為現(xiàn)代的德育思想必然不能生搬硬套春秋時期的理論,在討論過后,教師則使用在備課時準備好的一些學生沒有提到的案例在課堂上進行舉例并總結,這樣就能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拓展,將一節(jié)傳統(tǒng)枯燥的歷史課變成貼近生活的歷史德育課,這樣才能讓歷史的內(nèi)容具有吸引力,高中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越來越積極。
三、??? 結合實際貼近生活
多媒體信息技術發(fā)展,歷史課堂上的內(nèi)容就不僅僅是在課本上的了,教育工作者可以查找大量的史料和影像資料對學生進行教學,同時在這樣優(yōu)秀的歷史案例中,同學們學習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也會理解得更深入,要針對現(xiàn)階段高中生應該具有的德育品質來進行教學。高中生最終面臨的是高考,而高考這座大山需要所有同學們以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去面對,而不是因為缺乏毅力最終半途而廢。例如:在講解《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建立》這一課題時,教師除了充分介紹課本上關于華盛頓的偉大事跡,還要在課上利用對媒體將圖片、視頻材料等的放送,讓學生全方面的感知華盛頓在美國建立初期的事跡,成功的建立了民主共和國,為了國家的發(fā)展殫精竭慮。在介紹歷史人物建立國家的同時,歷史老師可以拓展內(nèi)容,和我國擁有優(yōu)良品質的歷史人物聯(lián)系起來,司馬遷歷經(jīng)數(shù)十年,持之以恒,最終寫出了《史記》,曹雪芹博學多才,嘔心瀝血寫出千古名著《紅樓夢》等等。通過具體的事例和數(shù)據(jù),讓學生從國外的歷史引申到我國的事跡來,更能引發(fā)學生對于本國的建設與思考,這些歷史人物給后世留下的優(yōu)良品質,堅毅性格,都是學生們應該去學習的[4]。
結束語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本文討論了一系列對于歷史課程中的德育教育并提出策略,在新時代的課程要求下,高中歷史教育課程效率的高低,德育教育開展的進度,不僅在于教師的課程安排是否科學化,也要考慮學生積極性的調動程度,高中階段的教學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德育教育,重點在于歷史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中做出正確選擇,同時為學生建設一個高效的歷史課堂,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國家的未來培養(yǎng)更多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 余偉民.歷史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 陳風格.淺論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的教育[J].亞太教育,2016,(12):51.
[4] 左言琴.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入家國情懷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8):139.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