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玲
摘 要:小學語文的學習階段,是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文化基礎的重要階段,因此要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將首先闡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其次通過示范、激勵、評價、結合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豐富朗讀內容等三個方面說明,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能力
前言: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朗讀能力對于小學語文的重要性。因此,小學語文老師開始在課堂當中不斷地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創(chuàng)新的課堂模式,促進小學生朗讀的實際能力,并且已經取得了很多不錯的成果。但是在課堂改革過程當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朗讀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包含了教導學生拼音、識字、寫字、對句子進行造句等能力。而朗讀可以有效的將這些基礎知識結合起來,綜合的幫助學生提升各方面能力。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當中還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教學方式過于傳統(tǒng)、死板。對學生朗讀情況的評價過于簡單、刻意。要知道幫助學生有感情的對文章進行朗讀,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因此老師對學生的示范、激勵、評價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朗讀能力。但是大多數語文老師對此并不重視,導致學生朗讀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第二方面,課堂內容過于單一,單一的課堂內容就會使得學生感到枯燥、無聊,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效果不理想。并且單一的課堂內容,還會導致課堂朗讀存在象征性的現象,這就使得朗讀教學結果大打則扣;第三方面,朗讀內容過于單一,缺乏合理的朗讀活動,內容是朗讀的核心,缺乏內容的朗讀課堂,就會失去朗讀的靈魂,導致學生無法體會朗讀的樂趣。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措施
(一)老師要結合示范、激勵、評價促進學生朗讀能力
老師無疑是朗讀課堂當中的關鍵性人物,因此老師要注重在朗讀課堂當中對學生的引導作用。首先老師要在課堂當中積極的向學生進行示范,通過自身的精彩閱讀,以及有感情的閱讀方式,在喚起學生閱讀欲望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模仿,模仿老師的閱讀方式,提升學生有感情閱讀的能力;其次在學生閱讀前可以提出一些激勵手段,激發(fā)學生競爭性,促進閱讀課堂效果;最后,老師在學生朗讀后還要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時要注意不能過于刻意和敷衍,評價要分為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在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實際的朗讀能力。
拿語文課堂為例,在學習《山雨》的時候,老師首先會為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示范,示范之后將每一段分一個學生,讓他們進行朗讀,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對于朗讀的學生老師還會獎勵貼圖,并且老師會在期末時根據學生貼圖的數量對學生進行獎勵。在學生閱讀后,老師會進行評價,評價其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成長。
(二)通過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
從我國古代孟母三遷等寓言故事可以看出,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巨大的影響。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意識,因此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朗讀內容,建立多種多樣的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理想的朗讀環(huán)境。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教師在朗讀課堂當中,建立教學情境時,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技術,在網上收集圖片、視頻等。還可以自己建立與閱讀相關的教學動畫,幫助學生盡快融入教學情境當中,以上這些方式都能減輕語文朗讀教學的枯燥性,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朗讀情境,從而提高學生對朗讀的興趣、進一步推動語文教學質量。
例如語文老師在教授學生《觸摸春天》這一課程時,首先在網上收集了關于春天動物蘇醒、植物開放的紀錄片,播放給學生觀看,引起他們的興趣;其次在對課文進行朗讀時,讓學生結合《沉思》這首小提琴曲進行朗讀,幫助他們體會作者寫作時的感情,并且通過韻律與朗讀的結合,提高學生朗讀能力以及鑒賞能力[1]。
(三)豐富朗讀內容、開展朗讀活動
小學語文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最為高效的場所,所以教師在實際的課堂當中,要不斷的豐富學生課堂朗讀內容、加大課堂朗讀時間、積極地開展朗讀活動,高效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因此首先老師要在每堂課當中,盡可能的增加學生朗讀時間,通過累計的形式,幫助學生一步步的提高閱讀能力;其次,老師要在課下自主的收集適合學生朗讀的中外讀物,幫助學生拓寬朗讀內容;最后,老師可以適當的組織一些朗讀比賽等朗讀活動,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動,豐富朗讀形式。
比如在每堂語文課當中都會安排至少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并且在每周都會至少拿出兩節(jié)的語文朗讀時間,讓學生閱讀老師收集的類似《今年你七歲了》、《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國民間故事精選》等中外名著和適合小學生讀的故事,讓他們進行朗讀,之后還要求他們在課后對課上沒有讀完的內容進行收集和閱讀。每學期老師還會組織班級學生進行朗讀比賽,比賽內容是這學期讀過的課內外文章,并且老師會買一些筆記本、鋼筆等對學生進行獎勵,使得朗讀課堂豐富多彩[2]。
結論:綜上所述,在語文課堂當中注重朗讀教學,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經過上文分析可得,朗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朗讀能力以及鑒賞能力。因此在未來的語文課堂當中,要不斷的加強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郁廣其.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120-121.
[2]屈雪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8(3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