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上杭
摘 要:記憶聯(lián)結著人的心理活動的過去和現(xiàn)在,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機能。學生憑借記憶,獲得知識和技能,才能不斷增長自己的才干。英語學習的瓶頸就是記憶單詞,記憶力對英語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在學習過程中應提倡科學記憶。
關鍵詞:記憶力;長時記憶;記憶方法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從學字母的發(fā)音開始,到單詞的拼讀、拼寫,短語的意義、用法,句型的運用以及語法的規(guī)則等等,每一步都與記憶密切相關,可以說,離開了記憶,將無法學習英語。可見,記憶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在《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 對初中階段詞匯教學提出明確的五級要求:初中畢業(yè)生必須學會使用1500—1600個詞匯和200—300個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由此可見,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詞匯教學是整個教學中最基礎的部分,是學生進行英語其他內容學習的根基。詞匯是語言知識最基礎的目標之一,然而在十幾年的農村英語教學與研究實踐中發(fā)現(xiàn):想要學好英語,必須記憶大量的單詞。
我們在作《記憶的有效性與英語教學質量提升的研究》課題調查中發(fā)現(xiàn):280位學生中100%的學生想學好英語,但對單詞記憶有法的學生僅有5%,大部分是死記硬背,甚至還有10%左右的學生基本記不住單詞。在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造成學生記單詞的障礙:
1.教師詞匯教學理念落后: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方式局限于帶讀單詞—簡單講解單詞—課后單詞朗誦—默寫的傳統(tǒng)單詞教學模式中,忽略了預習與復習兩個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且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時,往往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單詞的帶讀與默寫上,在單詞構成的本質與意義的講解上所花費的教學力度較小,尤其是在單詞的記憶方法上幾乎沒有實質性進行教學。學生對單詞的掌握和運用程度不盡如人意,而很多教師又為此感到很困惑。許多學生剛學英語的時候覺得很有趣,但隨著詞匯量和難度的增加,學習興趣逐漸減退,甚至產生厭學。
2.學生記憶策略上出問題: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沒有注意到漢語和英語的語言文化差異,受到漢語學習及地方和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在潛意識中采用一些不符合英語學習規(guī)律的記憶方法。記憶單詞方法單一,缺乏學習策略,常常孤立地、機械地記憶單詞,不能正確理解單詞的含義、詞性及其用法,因此出現(xiàn)今天背明天忘的現(xiàn)象。如此反復,導致了學生在學習和記憶單詞上很吃力。
以研究記憶而著稱于世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豪斯發(fā)現(xiàn),人的學習活動一結束,遺忘就開始了,而且遺忘的速度呈“先快后慢”的特點,就是說,學習剛結束時,遺忘的最多、最快,但到了第三天、第四天……,遺忘的越來越少。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會忘記某個單詞、短語或句型等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不過,要學好英語有必要提高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記憶策略。
《辭?!分小坝洃洝钡亩x是:“人腦對經驗過的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xiàn)或再認。識記即識別和記住事物特點及聯(lián)系,它的生理基礎為大腦皮層形成了相應的暫時神經聯(lián)系;保持即暫時聯(lián)系以痕跡的形式留存于腦中;再現(xiàn)或再認則為暫時聯(lián)系的再活躍。通過識記和保持可積累知識經驗。通過再現(xiàn)或再認可恢復過去的知識經驗。”從現(xiàn)代的信息論和控制論的觀點來看,記憶就是人們把在生活和學習中獲得的大量信息進行編碼加工,輸入并儲存于大腦里面,在必要的時候再把有關的儲存信息提取出來,應用于實踐活動的過程。把兩者結合起來,可以將記憶的含義表述得更確切一些。所謂記憶,就是人們對經驗的識記、保持和應用過程,是對信息的選擇、編碼、儲存和提取過程。
記憶聯(lián)結著人的心理活動的過去和現(xiàn)在,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機能。學生憑借記憶,才能獲得知識和技能,不斷增長自己的才干;演員憑借記憶,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各種感情、語言和動作,完成藝術表演。離開了記憶,個體就什么也學不會,他們的行為只能由本能來決定。
對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將記憶方法與科學教學有機結合。
首先是記憶習慣的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記憶習慣主要體現(xiàn)在“持之以恒”:如每天堅持對生詞進行預習-復習-運用,每天記憶一定量的詞匯,按遺忘規(guī)律進行科學復習,周期循環(huán),反復記憶,經常使用。這樣就會變短時記憶為長時記憶并牢固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開始,就要堅持下來,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作為教師,應把“習慣的養(yǎng)成”作為教學的重點,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習慣,也就是“授之以漁”。
其次是良好的記憶方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尤其在起始年段,教師應教會學生一些記憶知識。如:
1.最佳時間:一般來說,上午6~10時,下午3~4時,晚上7~10時,為最佳記憶時間。利用上述時間記憶難記的英語知識,如長難句、易混點和語篇等,效果較好。
2.集中注意:記憶時只要聚精會神、專心致志,排除雜念和外界干擾,大腦皮層就會留下深刻的記憶痕跡而不容易遺忘。如果精神渙散,一心二用,就會大大降低記憶效率。
3.統(tǒng)籌規(guī)劃:對《新課標》中要求掌握的詞匯進行分類、分階段識記。
4.多種手段:根據情況,靈活運用分類記憶、構詞法記憶、詞綴法記憶、字母替換法記憶、圖表記憶、作筆記、卡片等記憶方法,均能增強記憶力。同時利用語言功能和視、聽覺器官的功能,來強化記憶,提高記憶效率。比單一默讀效果好得多。比如,你要記information這個單詞,如果運用整體記憶,你需要花很多時間記憶,但是運用短時記憶的7±2規(guī)律,拆成in、for、ma、tion就非常好記了。這是短時記憶的功效。如果你要保持更長的時間,就要進行多次重復才可以記憶更長時間即進入長期記憶階段。要做到長期記憶的最好方法是在學習生活中運用。從學生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閱讀和現(xiàn)實生活中使用英語是最好最有效的記憶詞匯的途徑。
5.任務明確:在一個單位時間內記憶的任務要明確,應根據自身情況,確定記憶的量,不要過多,也不能太少,這樣記憶才更加有效。比如,在我們班級,每次早、晚讀,我們將指定過關內容。每次單詞10個,短語5個,句子2個。這樣做效果明顯。
6.及時復習:從我個人教學經驗來看,復習是學習之母。要解決困擾學習者最大的知識遺忘問題,只有靠科學的復習?!鞍e浩斯遺忘曲線”揭示遺忘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根據這一規(guī)律,對所學的知識,還應當采取適當重復的策略來克服遺忘,以保持長時記憶。復習和記憶的時間要合理分配,復習既要及時又要經常。每次復習的時間要先長后短,多次復習的間隔時間應先短后長。不僅在當天,而且在第二天、一周后、一月后以及就在你需要用它之前或者在考試前都應安排復習。從復習方法上講,可采用強化復習(過渡/超額復習)、分散復習、集中復習,把新舊知識有機聯(lián)系起來,按知識內在規(guī)律進行綜合歸類等復習方法,做到溫故而知新,而不是簡單機械復現(xiàn),從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識。比如,在期初,我就對本期要學習的詞匯按“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guī)律安排好過關和七次補關復習時間,讓學生對詞匯的記憶達到長時有效的記憶。
7.學以致用: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辦了“生活英語情境實驗室”,為學生創(chuàng)設電話、餐廳、學習室、運動、會客室、聚會、交通、娛樂室、購物中心、戶外活動、節(jié)日、郵局、醫(yī)務室以及旅行等各種生活情境。學生在里面用英文對話、表演小品,并組織“闖關”游戲。同時,根據所學內容,適當通過微信平臺布置口頭作業(yè)。如電話邀請同學來家做客、談論天氣情況等真實情景。真正“讓語言學習回歸生活”、“用學結合,使語言交流放在第一需要上”,這也是近年來英語教學界追捧的新理念,教師可在情境性英語教學方面不斷嘗試。多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使學習內容記得更牢。
第三是科學教法。我認為,張思中的“集中識詞,分類記憶”不失為一種適合中學生的好方法。把中學生應掌握的單詞集中、分類,先過單詞關,然后再學教材,在課本中使用和鞏固它們的用法。分類的方法有多種,同一元音或元音字母組合發(fā)音相同的單詞歸為一類;根據詞形詞性、同義詞反義詞等集中記憶;把相同詞根、前綴、后綴、合成、轉化、派生等構詞法相同的單詞或詞組列在一起集中識記印象比較深刻,記憶效果也比較明顯。這樣每天記10-20個單詞,堅持不懈,多聯(lián)想,多思考,多使用,詞匯問題就解決了。比如,在班上,我要求學生在課前這樣進行詞匯預習:認讀音標—拼讀單詞—文中劃出生詞—文中猜單詞—理解句子—識記單詞。在教學生詞時,從音、形、意各方面展開,不僅要教學生怎樣使用這個詞,還要教會學生怎樣記這個詞。
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英語學習首先是一個記憶過程,然后才是實踐過程。學習英語,無論如何,勤奮是不可少的,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漸進過程,是沒有任何捷徑可走的,也沒有所謂“速成”的靈丹妙方,急于求成,不做踏實工作,是學不好英語的。我相信大家掌握了記憶的規(guī)律,明白語言習慣,提高自身記憶力,不斷增加詞匯量,肯定能學好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