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源自于馬克思主義的工會思想理論,奠基于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的傳播、吸收、創(chuàng)新與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在工運實踐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得到進一步的完善。2005年3月31日,王兆國同志在全國總工會機關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報告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的命題。隨后不久,他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進一步完整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的科學內涵。2005年7月4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十四屆六次主席團全體會議通過的《關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的決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的豐富內涵進行了闡述。2012年1月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十六屆六次執(zhí)委會議作出了《關于學習宣傳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的決議》,這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成為普遍的認同和共同意志。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會工作的相關論述中,更是對中國共產黨關于我國工會工作大政方針的科學闡釋。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會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和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
一、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是對中國工會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如何更好的豐富和發(fā)展工會理論內涵,履行工會基本職責,揭示工會工作的規(guī)律特征,維護職工群眾權益,提升工會凝聚力和影響力,提高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自覺性的概括和總結,是黨對工運事業(yè)和工會工作發(fā)展經驗規(guī)律的探索與沉淀,是中國道路在工會領域的具體化樣態(tài),是對黨領導全國人民探索、確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是推動新時代中國工會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方向指引和戰(zhàn)略取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是一個龐大、復雜、重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工運事業(yè)和工會工作的方方面面,包含了指導思想、領導力量、本質特征、政治保證、歷史任務、組織職能、對外交往、組織架構、內生動力等重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科學內涵包括:以馬克思主義工會思想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為指導,這是其基礎,體現了理論屬性。工會始終做新思想、新理論、新觀點的宣傳者和傳播者,推進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在中國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接受黨對工會的領導,這是其前提,體現了領導屬性。工會始終做密切黨和政府與職工群眾聯系的聯系者與溝通者,構建黨和工會組織共同發(fā)展格局,保證工會黨制定的目標和路線前進;堅持工會的社會主義性質,這是其根本,體現了意識形態(tài)屬性。工會始終做鞏固國家政權的重要支柱,不背信棄義,不改旗易幟,始終跟黨休戚與共;凸顯工人階級先進性,這是其保障,體現了本質屬性。工會始終做團結動員職工群眾發(fā)揚主人翁精神和發(fā)揮主力軍作用的人民團體,實現工人階級隊伍和工會組織的團結統一,增強工人階級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動性;完善社會主義勞動法律,這是其法寶,體現了法制屬性。工會始終做組織職工群眾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渠道,筑牢職工群眾全面發(fā)展的法律保障;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這是其主線,體現了社會屬性。工會始終做發(fā)展社會主義新型勞動關系的重要社會力量,促進企業(yè)與職工群眾協商共事、利益共享、價值共贏;切實表達和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這是其關鍵,體現了人民主體屬性。工會始終做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捍衛(wèi)者和維護者,建立表達和維護職工訴求的機制,更好地發(fā)揮橋梁紐帶作用;完善利益協調機制,綜合考慮各方的意見分歧和利益訴求,及時化解內部矛盾;推動形成國際工運新秩序,這是其職責,體現了國際屬性。工會獨立自主地開展工會對外交往,始終做推動形成新秩序的倡導者;堅持以改革精神加強工會自身建設,這是其關鍵,體現了中國工會的創(chuàng)新屬性,工會始終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和工作創(chuàng)新。
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的策略選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關系到能否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關系到能否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新時代,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可選擇如下策略,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事業(yè)的繁榮和發(fā)展。
(一)以馬克思主義工會思想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為指導
工會各項事業(yè)只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工會思想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工會理論為指導,才能避免無效率的盲從和蠻干,提高行動的實效性?!翱茖W的工會理論,應當是對各民族工會組織和國際工會組織的性質及其活動規(guī)律的總結或概括。馬列主義經典作家在工會理論研究中,從來就既注重本國工會的研究,又重視它國和國際工會的研究?!盵1]歷史和實踐已經證明,只有堅定不移地遵循、運用馬克思主義工會思想理論的觀點和方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才能成功應對國內外的各種困境,工會組織才能沉著應對新時代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新挑戰(zhàn),工會事業(yè)才能永葆生機活力,工會各項工作才能夠保證正確的前進方向。
(二)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對工會的全面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工會實現和堅持團結統一的領導核心。中國工人階級作為一個整體成為領導力量是通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來實現的?!包h對工會的領導主要體現為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即政治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和通過工會內的黨組建設和活動,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的主張變成工人群眾的自覺行動,從而達到工人隊伍的團結?!盵2]正是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正確決策、科學引領和有力支持,中國工會組織才能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中國工人運動才走上了正確發(fā)展道路,工會各項工作才能夠始終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目標明確,不走偏路和歪路,才能緊緊圍繞黨的奮斗目標,推動工會組織在隊伍建設、關系調整、權益維護等方面工作有聲有色、扎實有效。因此,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工會必須要保持自覺接受黨的領導這一優(yōu)良傳統,提高工會接受黨的領導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堅定性,堅持把黨的要求和職工群眾的訴求意愿相統一,堅持把貫徹落實黨的主張和為職工群眾服務的實效相結合,把廣大職工群眾緊緊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真正在職工群眾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堅定工會的社會主義性質,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性質決定了中國工會的社會主義性質。在社會主義國家,工會的性質與工人階級政黨、國家性質、社會制度都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邏輯關聯。因此,中國工會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天然屬性。中國工會要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持工會鮮明的階級性、廣泛的群眾性和高度的政治性的統一,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警醒和清醒頭腦,圍繞發(fā)展大計,樹立新發(fā)展理念,貫徹落實黨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自覺地將把工會各項工作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大局中去定位、去部署、去把握、去創(chuàng)新,服從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把個人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夢想與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個人發(fā)展的前途命運與祖國和民族的前途命運融合在一起,把黨和國家努力實現的目標化為自己前進的方向,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組織智慧和磅礴力量。
(四)凸顯工人階級先進性,實現工人階級隊伍和工會組織團結統一
工人階級是伴隨著工業(yè)生產方式而生,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生產關系的代表,思想覺悟高,富有遠見,革命性徹底,組織性和紀律性最強。工人階級的先進性是與推動社會生產力發(fā)展和代表先進生產力前進發(fā)展方向緊密相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中國工人階級要始終保持和發(fā)展自身的先進性,在偉大的實踐中改革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肮と穗A級的先進性,根本上是同工人階級在推動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中的偉大作用聯系在一起的,是建立在工人階級自身素質不斷提高基礎之上的?!盵3]只有發(fā)揮工人階級的先進性,激發(fā)工人階級的創(chuàng)造性,維護工人階級隊伍的團結,堅持工會組織的統一,才能打造一支政治強、思想好、業(yè)務精、組織嚴、作風硬的高素質專業(yè)化的新時代職工隊伍。只有工人階級整體力量提升,組織內部團結,才能展示中國工會的優(yōu)勢和特點,才能肩負起黨和國家賦予工人階級的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
(五)完善社會主義勞動法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切實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
密切聯系群眾,為職工群眾服務是工會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工會要推動勞動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與實施,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勞動法律體系和各項勞動法律制度,從制度和源頭上規(guī)范企業(yè)合法經營,把勞動關系的構建、運行、監(jiān)督納入規(guī)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保障職工群眾理性合法的利益表達、價值訴求和權益維護,努力提高工會工作法治化水平,實現各自利益均衡狀態(tài)下的最大化,使社會主義勞動法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職工群眾利益的維護還要求工會立足國情和工會工作實踐,牢記黨的使命與重托、不忘工會宗旨與職責、心系職工群眾的冷暖安危,堅持以職工群眾為中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從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利益出發(fā),建立一種平等、尊重、友愛、融洽的和諧合作關系,運用有效的機制和靈活的方式手段,化解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分歧、矛盾與沖突,從而達到互惠互利,和諧統一。
(六)推動形成國際工運新秩序,獨立自主地開展工會對外交往
當今世界國際形勢正發(fā)生深刻、劇烈的變化,“和平、發(fā)展、工人權益”依然是世界需共同應對的時代命題。面對新的國際局勢和時代環(huán)境,為了維護世界各國職工的基本的合法權益,推動國際工會運動的蓬勃發(fā)展,努力構建公正合理、民主和諧的國際工運新秩序,需要高擎和平、發(fā)展、合作、工人權益的旗幟,秉承“獨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加強合作、增進友誼”的外交工作方針,在獨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基礎上加強同各國工會、區(qū)域工會、國際工會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積極開展工會對外交往,積極參與國際工會運動事務、消除隔閡、化解矛盾,增進與世界各國工會和工人的友誼,謀求共同和平發(fā)展。
(七)以改革與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工會自身建設,推進工會理論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和工作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工會永葆生機活力的力量源泉,是工會工作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助推工會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新的時代語境下,國內外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深刻而劇烈的變革,客觀上要求工會工作進一步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適應社會發(fā)展,滿足職工群眾的利益訴求?!耙环矫?,職工群眾要求工會參與調整勞動關系、維護其自身合法權益的意愿越來越強烈,越來越迫切;另一方面,職工群眾利益要求日益多樣化,使得工會協調社會利益關系的任務越來越復雜,越來越艱巨?!盵4]面對問題與挑戰(zhàn),原先的工會理論與制度都難以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和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新時代工會工作要在過去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提高,緊跟時代脈搏和社會發(fā)展步伐,深入到職工群眾中去,圍繞“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具體展開,激發(fā)工會組織的活力,增強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工會從自身組織的性質特點出發(fā),在黨的領導下,勇于實踐,大膽探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轉型,利益再分配、再調整過程中工會的重大理論問題作出新的概括,深化對新時代工人階級和工會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加強對勞動關系和現實問題的研究,推動新時代工會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的探索和總結,通過工會理論創(chuàng)新,推動制度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及其他方面的創(chuàng)新。
基金項目:2017年度揚州大學工會工作調研課題“演進·意涵·策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研究”(項目編號:ghkt201712)成果。
參考文獻:
[1]李生林.理想之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探究[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2:206.
[2]顏輝,王永璽.中國工會縱橫談[M].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197.
[3]中華全國總工會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學習讀本[M].中國工人出版社,2012:49.
[4]張冀平.2008最新高校工會主席創(chuàng)新管理與領導藝術實務全書(中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10.
作? 者: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揚州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