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現(xiàn)代語文教育來講,“立德樹人,德才兼?zhèn)洹痹谄渲姓紦?jù)著主導思想,也是每位初中語文教師所要做到的教育方針。眾所周知,在語文教育當中,要充分以育人為本質(zhì),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發(fā)揮語文的“育人”功能,就必須從中不斷滲入德育教學。而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德育教學開展創(chuàng)新性研究,便是本文所闡述的重點目的。
關鍵詞:語文教育 立德樹人 德才兼?zhèn)?德育教學 創(chuàng)新性研究
引言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語文教學必須在其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要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審美情趣,不斷在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化特征,不斷促進優(yōu)秀的品格意志與人格魅力。這是現(xiàn)代教育的進步,也是創(chuàng)新性教育的起點,更是德育教學的根本目的。
一、以崇尚民族精神滲透德育教育
所謂民族精神指的是一個民族在長久歷史的沉淀下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寶貴精神品質(zhì),對我國來講,不斷弘揚與培養(yǎng)每個人的民族精神,對我們民族同胞之間的團結互助、追求小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尤其是作為中學生而言,我們每位教育者應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以崇尚民族精神滲透德育教育,真正使學生成為一名具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不畏困難、團結統(tǒng)一的寶貴精神品質(zhì)之人。
我在教學《蘆花蕩》時,先將抗戰(zhàn)歲月的背景對學生進行充分講解,同時將當時人們的條件、吃住穿行以及其他方面讓學生有十分豐富的了解,借助多媒體設備的幫助帶領學生感受當時人們?yōu)榱丝谷盏挠⒂露分九c頑強品質(zhì)精神,然后帶領學生進入《蘆花蕩》的教學中,充分挖掘其中的民族精神品質(zhì),對學生開展民族精神教育,使學生不斷理解、感受其中的民族氣節(jié),感受底層勞動人民抗日的頑強氣節(jié)與不屈不撓的手段。而我們現(xiàn)在每個人和平的日子正是這些敢于奉獻、犧牲的革命先烈們所帶來的努力,在這樣教育的熏陶下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珍惜現(xiàn)代來之不易的生活,更加努力上進、發(fā)憤圖強地進行學習。
二、以熱衷大好河山滲透德育教育
眾所周知,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名勝古跡、大好河山更是不計其數(shù),每棟建筑、雕塑以及自然植物、環(huán)境都是眾多優(yōu)秀工匠鬼斧神工下鑄就出來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每個人理應愛護自己的國家,同時熱衷于我國的大好河山。而拒絕這些景觀遭到破壞,真正珍惜、保護自然環(huán)境,崇尚生命、熱愛自然,是每位中學生理應做到的事情。要培養(yǎng)學生愛護環(huán)境與大好河山的習慣,必須從語文教學中進行充分挖掘與滲入。
比如,在教學《蘇州園林》之際我會將蘇州園林的相關影視作品與圖片等內(nèi)容利用多媒體社會對學生進行放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蘇州園林的美感與藝術感,其中的精致感、層次感,以及對稱鮮明的藝術感是眾多能工巧匠所鑄造出來的藝術品,使學生對其不由喜愛,感嘆其藝術美,并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對學生講:“同學們,我國這樣的建筑物與自然景觀還有很多,我們每個人都理應保護、熱愛這些景觀與建筑物對不對?”就這樣來真正培養(yǎng)學生熱衷大好河山的精神品質(zhì),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滲入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三、以關心人間冷暖滲透德育教育
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總有那么一群不起眼的人,他們往往沒有華麗的外表,沒有精美的衣物與體面的工作。但是他們身上總會展現(xiàn)出熠熠發(fā)光的可貴精神品質(zhì),那是一份十分善良、金子一般發(fā)光的心靈,與這些人在打交道之際往往為人們帶來令人愉悅的精神享受與交談甚歡的體驗。但是近些年來許多事故新聞的出現(xiàn),本身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社會一種冷漠之風,屬于社會的一種倒退,也是人際關系之間的悲哀。而我們原本就可以以手足之勞幫助他人,讓他們感受世間的人情溫暖,人人若如此,世間充滿愛,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必要標志,也是每個人理應學習的地方。因此,在中學教育中不斷教導學生學會關心他們,感受每個人的可貴精神品質(zhì),以關心人間冷暖為目的進行教育,是我們作為教育者肩上應扛負的重任所在。
我在教學《老王》這一課時先將全文在班級學生的共同默讀下朗誦一遍,語氣緩慢,充分以體現(xiàn)老王可貴精神的目的進行朗誦,在一字一言之間使學生充分感受到老王平凡、不幸的一面,又在后面的敘述中充分體現(xiàn)出老王可貴、無私奉獻的寶貴精神的一面,并對學生開展教育。其實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人還有很多,而我們每個人應學會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溫暖,尤其是馬路上的清潔工人日復一日地辛勤勞動之間又拿著微薄的工資,也是他們令我們這座城市每天都是嶄新的一面。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從不亂扔垃圾、學會主動幫助清潔工阿姨們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只有人人如此,這個世間才能充滿愛。
四、以熱愛生命科學滲透德育教育
很多人其實都有想過:“人是從哪里來的?人在遠古時期最開始是什么樣的呢?”。自然科學的發(fā)展為我們揭示了這一切答案,也正是因為自然科學的存在,我們都可以利用科學解釋身邊所發(fā)生的一切,也同樣正是因為科學的存在,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fā)生變化。而我們能夠做到的地方就是不斷熱愛科學、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對中學生的教育來講,熱愛生命科學是其重要的教育目的。
在教學《恐龍無處不在》時我會將恐龍滅絕的歷史講解給學生,也同樣在其中告訴同學們正是因為恐龍永無休止的殺伐、破壞才導致當時恐龍世界的毀滅,恐龍們嘗到了自然的力量,悉數(shù)滅絕,這也是我們?nèi)祟愐粋€十分鮮明的前例[3]。因此學生必須堅定保護自然、熱愛生命、尊敬科學,不斷以科學的發(fā)展理念生活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對亂砍濫伐行為學會說不、對亂扔垃圾學會說不、對自然保持最純粹的敬愛,以此不斷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命科學的感情。
總之,在德育教育中,其教育目的多樣,教師要能做到的地方就是不斷從各個方面發(fā)展學生的德育觀念,真正成為一名德才兼?zhèn)渲恕?p style="margin-left:16.45pt">參考文獻
[1]龔美燕.優(yōu)化課堂改革堅持立德樹人--試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文理導航(上旬),2015(4).
[2]鄭鶯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立德樹人[J].課外語文,2018(36).
[3]甘密.基于立德樹人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方式[J].赤子,2017(3):97.
作者簡介
王勛(1983.11—),女,漢族,河南南陽人,職稱:中學語文一級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