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探討了高中學生在語篇閱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究了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等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以及培養(yǎng)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高中 英語閱讀 問題與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7-0086-02
高中英語閱讀的展開是基于不同模態(tài)的語篇,圍繞某一具體主題語境,引導學生運用已獲得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來梳理獲取語篇信息,并在這個過程中比較和探究文化內(nèi)涵,運用批判性思維表達個人觀點態(tài)度。
高中階段的閱讀語篇包括了記敘文、說明文、日記、私人信件、簡歷、宣傳冊等各種類型的語篇以及網(wǎng)絡(luò)信息、電子郵件、新聞報道、知識類或科普網(wǎng)頁等新媒體語篇。
近年的高考閱讀理解語篇充分體現(xiàn)了以上的特點,語篇涵蓋了各種文體且語料真實,很多語篇來自外報外刊,如英國《每日郵報》《洛杉磯郵報》《科學》等專業(yè)刊物和嚴肅媒體。而且摘選的文章時效性很強,很多都是報刊當年的新文章。
充分注意到以上閱讀的特點和要求的同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閱讀過程和閱讀結(jié)果也做了監(jiān)測評估,發(fā)現(xiàn)學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1.語言知識方面的問題:1)詞匯量小,詞匯儲備不夠是造成閱讀障礙的主要因素之一。2)詞匯技能不足。詞匯技能指的是理解詞匯在具體語篇中準確意思的能力。隨著越來越多真實語料在語篇中的使用,學生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機械記憶的中文意思用在文章中是有歧義的,影響對整個語篇的理解。這種gap words大大降低了學生對語篇的準確理解。3)缺乏足夠的語法知識。無法解析長難句從而抓住句子主干;不能正確理解句子的語氣;不能判斷句子中動詞的句法功能及動作發(fā)生的前后和狀態(tài)。
2.閱讀策略儲備不全面。閱讀理解需要學生運用速讀、跳讀、查讀等閱讀微技能把握語篇的篇章結(jié)構(gòu)及語言特征、提取關(guān)鍵字提取信息抓住語篇的關(guān)鍵概念、合理推測作者的寫作意圖態(tài)度等。學生的學習策略存在著問題,導致整個閱讀過程比較混亂。
3.缺乏足夠的背景知識,缺乏文化差異意識。對于英語國家的傳統(tǒng)、歷史、地理以及文化藝術(shù)的不夠了解;不能從跨文化角度認識到語篇的深層含義;不能通過分析、思考來區(qū)分和判斷語篇反映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導致不正確的價值判斷。
4.不能很好的運用分析、判斷、解釋、歸納、演繹等手段進行邏輯思維。邏輯思維層次深度不夠,缺乏推理、聯(lián)想、引申。在閱讀過程中僅能提取某些詞匯的表層含義,只能原詞對照,只能詞對詞、點對點,不去分析事物原因和結(jié)果,不會運用批判性思維深入概括事物本質(zhì)。
認識到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要問題,我們的閱讀教學就立足語言知識、閱讀技能和思維能力三方面逐一解決這些問題。
一、注重詞匯和語法的輸入,注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提高。閱讀需要大量的詞匯作支撐,隨著閱讀材料的真實性時效性的提高,我們的詞匯教學要抓住兩個基本點,即:教什么和如何教。
首先,我們所說的教什么詞匯包括了教詞匯量(vocabulary size)和教詞匯技能(vocabulary skill)兩個方面。
那么如何教呢?在詞匯教學中我們主要注意了以下幾方面:
1.正常的詞匯教學一定注意要注意三方面:單詞內(nèi)涵(音形義)、單詞外延(派生詞)、單詞使用的六個維度(一詞多義、熟詞生義、漢語釋義、英語釋義、辨析、搭配)。
2.通過可控的閱讀材料在短期內(nèi)使學生大量接觸目標詞匯,通過真實語境綜合提高基于詞匯的聽說讀寫語言技能,鞏固所學詞匯,能針對不同語境理解并進一步掌握在不同本文中的不同意義,從而理解比較復雜的主題意思和觀點。
3.教給學生構(gòu)詞法,通過構(gòu)詞法來擴大詞匯量。 指導學生根據(jù)定義、舉例 、對比、比較、因果關(guān)系及同義、近義、反義、同位等關(guān)系猜測詞義。
二、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過程,通過讀前預(yù)測、讀中提問讀后討論細化閱讀過程。
讀前:通過題目、副標題、關(guān)鍵詞預(yù)測文體、內(nèi)容、文章結(jié)構(gòu)及作者的寫作目的、態(tài)度、觀點。
讀中:就語篇結(jié)構(gòu)提問,鼓勵學生以思維導圖的方式畫出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就語篇中表明文章線索的轉(zhuǎn)折、承接、分層次的詞提問,進一步明確篇章結(jié)構(gòu)。就語篇主題句提問,使學生正確區(qū)分 topic sentence 和supporting ideas。就語篇的銜接和連貫提問,使學生明確其中的指代、連接、省略、替代的邏輯關(guān)系。
讀后:討論就文章主題、作者的寫作意圖態(tài)度等展開討論,幫助學生獲得新的信息并進行批判性思考。
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具體的教學策略我認為是很有效的。
1.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解剖文章的結(jié)構(gòu),達到提高閱讀技能和思維的目的。
以2016年北京卷關(guān)于建立閱讀網(wǎng)站的文章為例,可引導學生建立如下思維導圖:
2.指導學生學會捕捉語篇的銜接和連貫,明確其中的指代、連接、省略、替代,理清語篇的邏輯關(guān)系。例如在下面語篇中:
Debra Avery has been a horse lover since she was a little girl in San Diego. Her family couldnt afford a horse of its own, so Debra borrowed rides at the local horse riding center, gaining the confidence only found atop a horse. …“I always wanted to run a horse program for girls like me,” says Debra. …
One day at the Los Angeles Horse riding Center, as Debra rode beside fellow rider Judith Hopkins, she mentioned an inheritance(遺產(chǎn)) from her father in law and her desire to use it to serve disadvantaged girls. …
Question:Who was the organization founded for?
A.Homeless and lonely women.
B.Hard working school girls.
C.Female autistic patients.
D.Poor horse loving girls.
首先要找到關(guān)鍵詞serve disadvantage girls來回答was founded for的問題,然后disadvantage girls指代上文的girls like me,再通過第一段描述的“me”指代兩個信息點一個是horse lover,第二個是couldnt afford a horse。據(jù)此,通過提取關(guān)鍵信息,掌握語篇的指代、替代,完成信息鏈,從而得出正確答案為D,和兩個信息點吻合。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由語言層面到理解層面再到思維層面的跨越。不僅培養(yǎng)學生語言詞匯知識和對語篇閱讀理解能力,還要培養(yǎng)思維方法——運用分析、判斷、解釋、歸納、演繹等邏輯手段進行批判性思維。
三、培養(yǎng)學生通過多元思維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加強對不同語言文化的了解、增強文化差異意識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guān)鍵。隨著越來越多真實語料呈現(xiàn)給學生,這些語篇深入涉及到不同文化國家的風俗、歷史、藝術(shù)、地理、科技等各方面。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課文中隱藏的文化信息,培養(yǎng)多元思維,讓學生充分了解英語和漢語的交際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跨國文化意識,理解不同語言文化的內(nèi)涵。
綜上所述,英語閱讀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需要學生充分調(diào)動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通過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得出正確的判斷從而獲得正確的新知。老師應(yīng)該充分關(guān)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思維過程,通過科學的教學設(shè)計,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提高文化意識,達到學習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提高。
參考文獻:
[1]《第二語言閱讀探索 問題與策略》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郭建霞(1971年7月-),女,天津市人,漢族,中學一級教師, 任職于河北省任丘市華北油田第三中學,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