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華 關紅麗 李春波 楊震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益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方法 擇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者94例,隨機分為A組(甲鈷胺片+維生素E1等常規(guī)治療)與B組(常規(guī)+益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的2組,每組患者47例,對比組間患者的療效、治療后的神經傳導速度、生活質量評分等,對比療效。結果 經過治療后,A組顯效14例,占29.79%,有效24例,占51.06%,無效9例,占19.15%,總有效80.85%。B組顯效18例,占38.30%,有效28例,占59.57%,無效1例,占2.13%,總有效97.87%,經比較,B組總有效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與B組比較,B組與A組的正中神經、總神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B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也明顯優(yōu)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益氣活血通痹湯用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神經傳導速度恢復,有助于患者生活品質提升,療效顯著,可推廣。
[關鍵詞] 益氣活血通痹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神經傳導速度;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5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2(a)-0173-0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糖尿病并發(fā)癥,且發(fā)病率相對較高,嚴重影響患者預后,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常規(guī)治療中,主要以甲鈷胺片、維生素E1等治療,盡管可以取得治療效果,但是,單純西醫(yī)治療的局限性較為顯著。相關報道顯示[1],益氣活血通痹湯可用于該癥的治療,且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诖耍撐膶嶒炑芯恳鏆饣钛ū詼委熖悄虿≈車窠洸∽兊呐R床療效,擇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該癥患者94例,隨機分為2組,對比分析組間多項指標,詳細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者94例,經確診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標準,患者四肢感覺異常,包括對稱或單側麻木、末端束縛、腱反射異常、神經傳導速度變慢等。中醫(yī)診斷標準,肢體麻木、肢痛、神疲乏力、自汗畏風、脈細澀或沉細無力,屬氣虛血瘀、脈絡瘀阻癥[2]。排除對象:其他神經系統(tǒng)疾病、精神異常、合并嚴重感染、惡性高血壓、不能遵循醫(yī)囑使用藥物者。隨機分為A組(甲鈷胺片+維生素E等常規(guī)治療)與B組(常規(guī)+益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的2組,每組患者47例。A組中,男25例,女22例,年齡35~70歲,平均(50.17±6.31)歲。B組中,男24例,女23例,年齡36~70歲,平均(51.22±5.96)歲。組間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且該次研究經過倫理組審核批準。
1.2? 方法
組間患者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案,其中,A組主要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方案,選用甲鈷胺片 0.5 mg和維生素E 100 mg,選用口服的方式,3次/d。B組則在A組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益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益氣活血通痹湯由:黃芪30 g、丹參15 g、雞血藤10 g、桑枝10 g、白芍10 g、川芎10 g、木瓜10 g、地龍7 g組成。還可結合患者情況隨證加減,如氣滯為主加陳皮15 g、川楝子10 g,血瘀為主加桃仁10 g、三七粉2 g,氣虛為主加黨參10 g或太子參20 g,陰虛為主加沙參15 g、麥冬15 g,血虛為主加當歸15 g、熟地15 g,陽虛為主加肉蓯蓉10 g、益智仁10 g。1劑/d,以水煎服,分早晚服用。A組與B組患者,均堅持治療1月以上,對比分析組間療效[3]。
1.3? 觀察指標
對比組間患者的療效、治療后的神經傳導速度、生活質量評分等,對比療效。顯效:疼痛、麻木消失、神經傳導速度增加≥3 m/s;有效:疼痛、麻木改善,且神經傳導速度明顯改善,且≤3 m/s;無效:無改善,甚至加重[4]。神經傳導速度主要對正中神經和總神經的MNCV、SNCV進行比較,選用肌電圖檢查。生活質量評分選用EORTC評分進行評價,分數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x±s)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n(%)]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療效
經過治療后,A組顯效14例,占29.79%,有效24例,占51.06%,無效9例,占19.15%,總有效80.85%。B組顯效18例,占38.30%,有效28例,占59.57%,無效1例,占2.13%,總有效97.87%,經比較,B組總有效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神經傳導速度
A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與B組比較,B組與A組的正中神經、總神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組間EORTC評分比較
此外,B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也明顯優(yōu)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的并發(fā)癥,是造成糖尿病患者預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其中,該癥與高血糖具有直接聯系,可因代謝紊亂、血管損傷、細胞因子異常等作用,導致周圍神經病變。其主要的癥狀包括四肢麻木、自發(fā)疼痛等,治療中,西醫(yī)選擇甲鈷胺片+維生素E等常規(guī)治療,但是,治療效果不夠顯著,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中醫(yī)認為該癥屬氣虛血瘀、脈絡瘀阻癥,可通過益氣活血、舒筋通絡和通痹止痛的方式治療。益氣活血通痹湯中,黃芪具有的通痹補氣;雞血藤活血活血化瘀;丹參、川芎具有活血行氣;地龍、木瓜舒筋活絡,多藥合用,可益氣活血、通痹止痛,達到治療該癥的目的。武文晶[5]研究益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探討。擇取110例患者,隨機分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5例,結果證實:2組療效比較,觀察組89.09%,對照組65.45%,觀察組更高(P<0.05),且兩組神經傳導速度較治療前,均改善,且2組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該癥選用益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癥狀,促進康復。該次研究實驗分析益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結果證實:經過治療后,A組顯效14例,占29.79%,有效24例,占51.06%,無效9例,占19.15%,總有效80.85%。B組顯效18例,占38.30%,有效28例,占59.57%,無效1例,占2.13%,總有效97.87%,經比較,B組總有效明顯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與B組比較,B組與A組的正中神經、總神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B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也明顯優(yōu)于A組(P<0.05)。
綜上所述,選用益氣活血通痹湯治療該癥的效果顯著,明顯改善生活質量及神經傳導速度,并且能夠使得患者麻木、疼痛等癥狀顯著改善,促進患者轉歸,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宮麗萍.益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3):41-42.
[2]? 劉夢映.益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6):175-177.
[3]? 趙斐.益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7,9(27):50-51.
[4]? 王濱,李方,郭晶晶,等.益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7,9(21):37-38.
[5]? 武文晶.益氣活血通痹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6,7(23):18-19.
(收稿日期: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