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菲 新疆藝術(shù)學院
艾捷克是新疆地區(qū)傳承時間較長的一種弓拉弦鳴樂器,它受到新疆地區(qū)廣大民眾的喜愛,艾捷克的種類比較多,包括多蘭艾捷克、刀郎艾捷克、哈密艾捷克、改良艾捷克等多種形制,而且每種艾捷克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演奏技巧等方面也有著一定的差別。在新疆傳統(tǒng)音樂中,艾捷克是最常用的一種樂器,它在新疆民族音樂史上占據(jù)著比較重要的地位。小提琴與艾捷克相同,也是一種常見的弓弦樂器,它與艾捷克在演奏技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相通性。尤其是改良艾捷克,它與小提琴在形制和演奏方法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被認為是維吾爾族的小提琴,因此進行艾捷克與小提琴演奏的對比研究,可以讓演奏者清晰的認識到二者在演奏方式和技巧等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且在演奏過程中對二者的演奏技巧進行融會貫通,創(chuàng)造出新的演奏方式,以此來進一步增強艾捷克和小提琴的音樂表現(xiàn)力。
小提琴作為一種弓弦樂器,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希臘神話中的里拉琴,里拉琴是天神阿波羅的樂器,形制類似于豎琴,幾乎所有弦樂器的起源都可以追溯至此。而小提琴可考證的起源則是可以追溯到16世紀,當時在意大利的一個小鎮(zhèn)上有著許多制造樂器的家族,并且有幾個家族擅長制造弦樂器,而當時的弦樂器在形制上可以歸類為小提琴。當時的提琴制造世家阿馬蒂家族的尼古拉收了一名弟子叫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它在提琴制作方面非常有天賦,并且制造出了許多傳世名琴,有人認為他開創(chuàng)了小提琴的未來,正是由于他對提琴制造工藝的研究和改進,促使小提琴成為深受世人喜愛的樂器[1]。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制造的小提琴音色純凈、細膩,富含靈性且表現(xiàn)力很強。在他之后還出現(xiàn)了很多著名的提琴制造家,比較著名的有瓜納里家族的朱塞佩,即著名的提琴制造家德爾·吉蘇,很多享譽國際的小提琴演奏家都是使用他制造的提琴,他制造的提琴音色豐滿,充滿熱情。隨著小提琴制造工藝的不斷發(fā)展和成熟,直到18世紀末期,法國著名的提琴制造家弗朗索瓦·圖爾特對提琴的琴弓進行了改良,小提琴才基本呈現(xiàn)出我們當前所見的樣式。
艾捷克是新疆地區(qū)常見的一種弓弦樂器,在新疆地區(qū)的流行很廣。艾捷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波斯,是由唐朝時期的商人從波斯帶到新疆地區(qū)的,并且歷經(jīng)多年的改進之后成為當前新疆人民最熟悉的樂器—艾捷克。有研究者認為,艾捷克的原型應(yīng)當是古代波斯的一種弦樂器,這種樂器與當前伊朗當?shù)氐臉菲骺∠嗨?,大概?4世紀時期傳播到我國新疆的喀什地區(qū),然后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新疆維吾爾族的樂器制造者在制作這種樂器的過程中為其加上了一組共鳴弦,使其形制與現(xiàn)今的艾捷克逐漸相似,后又經(jīng)過一系列的改制才發(fā)展成為當前新疆地區(qū)廣為流傳的艾捷克[2]。清代時期,艾捷克進入清朝宮廷,成為清朝宮廷樂中的一種,使得艾捷克正式進入清朝權(quán)貴的視野,之后隨著艾捷克在新疆樂器制造者手中不斷獲得改進,艾捷克的形制和種類也逐漸增多,逐漸形成了當前新疆地區(qū)多種樣式的艾捷克共同存在的現(xiàn)象。當然,艾捷克作為歷史比較悠久的一種樂器,關(guān)于其起源問題說法不一,以上只是其中一種看法。還有研究者認為,艾捷克作為一種弓弦樂器,與我國早期的擦弦樂器有著一定的相似度,因此艾捷克應(yīng)當由此發(fā)展而來。
由于艾捷克的種類較多,而不同類型的艾捷克其演奏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將介紹幾種比較典型的艾捷克的演奏方式,并以此來與小提琴的演奏方式進行對比。
1.刀郎艾捷克
刀郎艾捷克是新疆維吾爾族流傳最久的一種艾捷克,是新疆刀郎地區(qū)人民進行音樂演奏時最常用的一種樂器。在使用刀郎艾捷克進行演奏時,演奏者通常是坐姿演奏,然后艾捷克的音箱被夾在演奏者的兩個膝蓋中間,艾捷克的底柱可以直接與地面接觸,也可以放在演奏者的左腿上。在演奏技巧方面,其對特別之處在于實音和泛音的結(jié)合,這主要與艾捷克的演奏風格和艾捷克的形制特點有關(guān)。使用刀郎艾捷克進行泛音演奏時,由于主奏弦和琴桿之間的距離比較大,而且刀郎艾捷克上沒有指板,這就使得在演奏過程中音準控制以及按弦都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而刀郎艾捷克在演奏時有其特殊的按弦技巧,可以使音程度數(shù)在大小二度之間切換,這也是其與小提琴在演奏技巧方面的一大差別[3]。
2.改良艾捷克
改良艾捷克是上世紀50年代在刀郎艾捷克的基礎(chǔ)上,融合小提琴的一些形制特點和演奏方法而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型艾捷克,它是一種高音型的弓弦樂器,也是音樂院校進行教學時最常使用的一種民族樂器。在進行改良艾捷克的演奏時,演奏者通常采用坐姿演奏,演奏者坐在椅子上,適當放松身體,腿部中間分開一定的距離,艾捷克的琴桿應(yīng)當與演奏者上身呈平行狀態(tài),弓桿則是與琴體呈垂直狀態(tài),艾捷克的底柱最好放置在演奏者的左腿上。這種演奏姿勢是適合舞臺表演的一種演奏姿勢,在其它情況下,演奏者也可以采用其余姿勢。與傳統(tǒng)的艾捷克相比,改良艾捷克去掉了共鳴弦,琴弦數(shù)量則是增加到四根,改良艾捷克設(shè)計了指板并且參考小提琴的形制來進行定弦,這就使得改良艾捷克在演奏技巧上與小提琴有很多相似之處,擴充了艾捷克的演奏風格。
小提琴與艾捷克都是弓弦樂器,因此在演奏方式上有一些相似之處,而小提琴與艾捷克在形制等方面又有著一定的區(qū)別,因此其演奏方式也注定會有著一定的區(qū)別。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對小提琴的演奏方式進行簡要分析。
1.身體姿勢
在進行小提琴演奏時,對演奏者的身體姿勢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如果演奏者的身體姿勢不正確,極有可能對演奏效果造成不良影響。小提琴演奏要求演奏者通過一定的動作來控制小提琴演奏出優(yōu)美動聽的樂聲,作為一種手持型樂器,如果身體姿勢不正確,演奏者很難正確運用各種小提琴演奏技巧,因此也就無法保證在演奏過程中發(fā)揮自己正常的演奏水平,進而達到預期的演奏效果。因此,小提琴演奏者必須保證身體姿勢的正確[4]。當前時代,小提琴演奏最為常見的姿勢包括坐姿、站姿兩種。在選擇采用坐姿進行小提琴演奏時,演奏者必須保證坐姿的端正性,腰部挺直不能靠著椅背。而且在采用坐姿進行小提琴演奏時,最好選用比較高的椅子,這樣演奏者的身體可以處于比較舒展的狀態(tài),可以防止出現(xiàn)琴弦與腿碰撞的情況。
2.夾琴
在小提琴演奏的過程中,經(jīng)常需要用到夾琴這一動作,夾琴動作需要演奏者用自己的大拇指和其它四個手指來完成。詳細的說,夾琴是演奏者將自己的大拇指放置在小提琴的面板上,然后再用另外四個手指按住小提琴的背部,用這樣的手部動作將小提琴控制住。之后,演奏者使用自己的下頜與左肩共同夾住小提琴,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最好將小提琴和肩膀之間的角度控制在45°左右。小提琴的面板最好略向右傾,而且夾角應(yīng)當根據(jù)演奏者的身體情況進行具體調(diào)整,尋找到最適合的角度。演奏時,演奏者需要讓左手食指根部與琴弦相觸,大拇指則是放在琴頸部分。
3.左手和左臂的姿勢
在進行具體演奏時,演奏者必須保證動作的靈活性和準確性,否則極有可能對演奏造成不良影響。演奏過程中,持琴者的四個手指必須保證在琴弦上的關(guān)聯(lián)度,保證手指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這樣才能確保小提琴演奏時的音調(diào)準確。另外,演奏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奏過程中,小提琴的G弦和E弦拉奏方法有一定的差別,而這一差別需要依靠手臂的左右移動才能實現(xiàn)[5]。比如,在進行G弦的拉奏時通常手肘需要右移,而在拉奏E弦時,則是手肘左移,因此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必須對樂曲非常熟悉,然后根據(jù)曲調(diào)要求來調(diào)整動作技巧。
綜上所述,艾捷克和小提琴同為弓弦樂器,二者的起源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在演奏方式方面則是有著一定的相似性。而且隨著二者的不斷發(fā)展,以及音樂文化的不斷交融,二者應(yīng)當互相借鑒對方的演奏技巧、制作形制等,并在此基礎(chǔ)上促進二者的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