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希雯
[摘 要]目前,一些教師對課堂提問沒有清楚的認識,導致傳統(tǒng)教學的“滿堂灌”演變成為“滿堂問”。閱讀教學的課堂提問應該從文本的特點出發(fā),抓住文本的留白處、矛盾處、細節(jié)處等進行提問,從而構建課堂結構、啟迪學生思維、深化學生體驗情感,真正促進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關鍵詞]文本特質(zhì);課堂提問;思維;情感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01-0047-01
目前,由于一些教師對課堂提問的認知不到位,導致提問質(zhì)量相對低下,使傳統(tǒng)教學的“滿堂灌”演變?yōu)椤皾M堂問”。筆者認為,閱讀教學的課堂提問應該從文本的特點出發(fā),架起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思維的橋梁,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一、緊扣文本留白,在提問中構建課堂結構
課堂教學結構,是指借助教師的提問,讓學生及時洞察教學的內(nèi)容,明晰文本解讀的重難點的課堂框架。因此,閱讀教學中的提問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環(huán)節(jié),而是學生梳理教學內(nèi)容之間內(nèi)在邏輯關系的途徑。為此,教師要緊扣文本的留白處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和文本進行深入對話,真正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高效發(fā)展。
如,寓言《一路花香》一文的開頭,作者描寫了好水罐嘲笑破水罐的情節(jié),但在破水罐認識到自身的價值之后,作者卻沒有再次交代兩者之后發(fā)生的事情。這樣的留白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這有助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對留白的內(nèi)容進行補充。教學時,教師緊扣這一留白,將教學的重難點設定為:“破水罐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之后,與好水罐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呢?”為了探尋這一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這樣的探究。首先,洞察故事情節(jié),了解好水罐與破水罐在挑水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狀態(tài);其次,聚焦對話細節(jié),對文章開頭好水罐和破水罐的對話進行感知,為后續(xù)的補白尋找基本的依據(jù);最后,洞察核心語句,即對挑水工所點撥、引領破水罐的過程和語言進行深入理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文本,完成對文本的解構與補充。
在教例中,教師緊扣文本中的留白處引導學生進行感知與體驗,讓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度理解,構建了文本解讀的立體化結構,讓課堂教學效率更高。
二、關注文本矛盾,在提問中啟迪學生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皮亞杰說過:“語言是思維的載體?!闭n堂提問就要緊扣文本的語言,尤其是語言中的矛盾之處,以喚醒學生的思維。為此,教師要抓住文本中看似違背常理又在情理之中的矛盾處進行提問,以促進學生的思維向深處發(fā)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二泉映月》一文,阿炳先后兩次來到二泉。但是,對二泉的景色,阿炳的感知卻完全不同。第一次小阿炳什么也沒有聽到;十多年之后,他似乎了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從什么都沒有聽到到讓他顫抖,這里看似矛盾,其實正是偉大藝術作品的偉大之處,也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所在。為此,教學時教師緊扣矛盾處進行提問:“阿炳為什么兩次來到二泉,會有如此巨大的反差?這十多年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讓阿炳有了這樣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對《二泉映月》這一音樂作品的誕生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這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阿炳從懵懂無知到飽嘗生活艱辛的過程,理解了阿炳的生活遭遇與成長經(jīng)歷,走進了阿炳的生活世界,強化了學生對人物的體悟、對文本的感知,同時更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聚焦文本細節(jié),在提問中深化體驗情感
閱讀教學既是師生之間圍繞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也是彼此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茖W合理的教學不僅讓學生獲得文本知識,更獲得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文本的細節(jié)入手,幫助學生透過文本的表面直抵文本的核心,引領學生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促進學生核心能力的高效發(fā)展。
如,《九色鹿》一文,調(diào)達為了表達對九色鹿的救命之恩,作者進行了一系列的細節(jié)描寫,如“連連叩頭”“鄭重起誓”“千恩萬謝”等,但當他看到皇榜時,卻一下子將自己的誓言拋之腦后。教學時,教師要緊扣細節(jié)引導學生進行橫向聯(lián)系,相機提問:“得救之后的調(diào)達是怎么說的?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在對比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快速地獲取到文本的核心信息,而且對調(diào)達的卑鄙無恥產(chǎn)生了憎恨之情,深化了他們的情感體驗。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緊扣文本的細節(jié)提問,引領學生探究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為深入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奠定了堅實性的基礎,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的高效發(fā)展。
課堂提問雖然方法很多,但都需要從文本內(nèi)容的特質(zhì)入手,選擇合適的方式。我們應以促進學生思考、啟迪學生思維、喚醒學生情感為出發(fā)點,巧妙地利用提問來建構課堂框架,使學生深入文本、對話文本,促進學生語文核心能力的發(fā)展。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