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16年全國開始推行“部編本”語文教科書以來,其重視閱讀、重視傳統(tǒng)文化這兩大特點被語文屆交口稱贊,但是在實際一線教學中,我們面對加大容量的傳統(tǒng)文化教學,僅僅是增多了課時,還是要在思想的層次上有所深入這卻是個讓人兩難的問題。本文借由唐宋古文當中經(jīng)常探討的文道關系這一角度,來剖析“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特點。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新的“部編本”教材中明顯比原有幾個版本教材更注重的“道”的傳遞,這也給我們的語文課堂帶來了全新的啟示,即不光要讓學生了解語言文字的特征,更要讓他們情通古人,理解文章所承載的“文道之辨”。
關鍵詞:“部編本”語文教材;唐宋古文;文道觀念
盡管現(xiàn)時有諸多教學法提出可以基于項目學習,抑或是基于問題學習,但是基于課本的學習依舊是現(xiàn)下最為普及的教學法,因而對于教材的研究在教育教學研究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從2019年起中國各省市的語文教材就都已經(jīng)改為使用教育部統(tǒng)編本(簡稱“部編本”),一改之前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情況,而據(jù)教育部公布的數(shù)據(jù)來看,高達90%的同學以及教師都對該套教材表示喜愛。
而近年來學界對于部編版語文書的教材研究逐漸有回落的趨勢。針對這套教材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小學語文教材,而且多是語文教師發(fā)表的關注教學法的研究上。針對教材本身的選文的研究多還是針對選文系統(tǒng)的泛泛而談,也有一些與之前的“人教版”“蘇教版”等教材進行對比研究。而同時涉及“初中教材”與“唐宋散文”這兩個專題的論文只有一篇,還是在2016年對之前“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三套教材的對比分析。所以本文試圖通過“部編本”語文教材之中有關唐宋散文的編排嘗試探討其傳遞給學生的“文道觀念”。由于部編本教材中小學階段只選了三篇古文,而高中階段教材今年只面世了高中必修階段的教材,所以本文截取了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進行探討。
溫儒敏教授在介紹部編本選文時,著重提出了四條標準:經(jīng)典性、文質(zhì)兼美、適宜教學、時代性。其中“經(jīng)典性”指的應當不只是歷代集評把某一篇文章推崇至崇高的地位,應當還是有尊重歷代教材選文的經(jīng)典性。“適宜教學”指的是這篇文章從語文角度,包含有知識點,且適合這一年齡段閱讀,不至于艱澀。而“時代性”指的是這篇文章能夠指導現(xiàn)下的生活。而“文質(zhì)兼美”這一條就顯得有些含糊了。這里“文”的美相信說的就是從文學角度欣賞一篇文章的優(yōu)美,而“質(zhì)”一般是解釋為“質(zhì)地”此處顯然解釋不通。而作為一個和“文”相對而提出的概念,我們能否簡單地將溫教授所說的“質(zhì)”與我們在唐宋散文當中提出的“道”這一概念相貫通呢?
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共六冊,選文241篇,其中古詩文共計120篇,占了將近一半。而在這120篇古詩文中,大量是詩歌,文只有37篇。其中唐宋散文占8篇,按學段順序分別是:《賣油翁》《陋室銘》《愛蓮說》《記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記》《馬說》《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這樣的數(shù)量看似偏少,但考慮到初中教材要照顧各類文體,各個朝代,這樣的數(shù)據(jù)已經(jīng)十分可觀了。而這相比于之前人教版教材,只是少選擇了一篇周密的《觀潮》。相信刪去《觀潮》這樣一篇文章應當也是基于這四點上的考慮。單就“經(jīng)典性”這一觀點來評判,自然是不如保留下來的八篇文章的??山^不僅僅是因為如此。
該文就像是一片短小精悍的“速寫”式文章,利用短短百余字就將潮水以及受閱水軍、觀潮人、弄潮兒描寫得淋漓盡致,其描寫功力自不必多夸。那么我們應當可以推斷其被刪去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質(zhì)”不夠美。要知道周密是南宋時期的筆記大家,其《武林舊事》一書記述了許多南宋時的社會風貌而《觀潮》正是選自該文集。文中提到受閱水軍“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兩岸觀眾是“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可是在那樣一個國家危亡的時刻,卻還有閑心享受如此奢靡的生活。這不正是林升所諷刺的“直把杭州作汴州”嗎?顯然這篇文章當中并沒有蘊含什么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既沒有告訴我們要匡扶天下、先憂后樂,也沒有說你可以暫時寄情山水、樂享天地。所以這篇文章被淘汰的“質(zhì)”不美,其實就是“道”不盛。
由此觀之,我們可以簡單推論,溫教授所說“文質(zhì)兼美”,其實就是我們在本學期課堂上多次探討過的一種文道關系的表達。教材編者們反復探討入選的課文一定是既在文學上有所造詣,更在思想上值得稱道的文章。這顯然不同于古文名家早期的“文以載道”或者是“道盛而文自至”,反而更像是“文必與道具”即要讓文學美與思想美相統(tǒng)一才好。在有限的選文數(shù)量內(nèi),同時讓學生接受文與道的雙重美學熏陶,顯然這才是部編本教材編者們的良苦用心。
而從文章編排來看,隨著年級的升高,除了篇幅以及文字層面難度有所提高之外,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所蘊含的精神內(nèi)涵也越來越深刻。從七年級所選的《買油翁》簡單地告訴我們“無他,唯手熟爾”的勤學苦練;到八年級所選的《記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記》帶我們逐步體會寄情風景之孤獨;再到《馬說》讓我們初步了解儒士為天下選賢舉能的迫切之心,直至最后《岳陽樓記》的先憂后樂。我們可以看出,初中教材在選文編排時不只是考慮到了文章的思想性,更是按照理解起來的難易程度進行編排。挑選出了八篇“文質(zhì)兼美”的唐宋古文進行學習。
部編版教材采用的是文言與白話混編,以主題線索構成單元的形式。這也就意味著它從教材角度給每篇文章設定了一個教學的基調(diào)?!顿u油翁》出現(xiàn)在“凡人小事”這一單元,也就是意味著在教學時一定不能偏離這篇文章作為記事散文的特點,是通過描寫刻畫人物,表達思想內(nèi)核。而且在教學時還不能忽略本單元的閱讀指導。而這些全部是在一開始的單元導語中就已經(jīng)明確寫在教材之上的教學任務。溫教授曾經(jīng)多次表示說部編本教材所完成的任務應當是保底。換言之,這套教材的保底思想是有著文學審美意識的,想讓學生從文學角度入手,解析文本。
而到了八年級才出現(xiàn)了《馬說》這樣的論說文,這有很大可能是從文學文體的角度考慮的。在部編本教材內(nèi),初中二年級才正式學習議論文這一文體,所以論辯文的單元“情趣理趣”,自然要放在接觸議論文之后。這樣的基于文體的安排顯然也是屬于“文質(zhì)兼美”這一概念里“文的方面”。但僅僅是因為此么?有沒有可能是從道理理解難易程度這一層面考慮的呢?我認為很有可能。
因為到了九年級的語文課本里,《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出現(xiàn)在了“游目騁懷”這一單元里,其導語全文為“登亭臺樓閣,觀湖光山色,游目騁懷,寄情山水,可以讓人感受自然之美,領略歷史文化的底蘊。本單元所選的詩文在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負。學習時,要注意體會古人寄托于山水名勝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們的憂樂情懷”。這一單元的導語開頭也點明了本單元所選詩文均為記游,但同時更指出在閱讀時要體會作者的政治抱負與思想。
由此看來,部編本教材在設計時將就已經(jīng)考慮到了學生的認知特點。把觀點明確,容易理解;內(nèi)容淺顯,容易讀懂的文章放在初中的起始年級,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才接觸內(nèi)容更艱澀,道理更艱深的文章。這里面所滲透的文道觀念與我們之前所論述的選文時“文道兼顧”有所不同,而是認為文學在選文和學習時應當是最早被關注的。在掌握了一定程度文法之后,就應當把關注點更多地放在“道”的傳習上。這既不是簡單誰是第一,誰是優(yōu)先的二元論思考,而是一個融合了文道先后的整體的觀點。
自從提及唐宋古文,他們的文道觀念,就一直是諸多文學評論家在著力論述的一個話題,而作為國民教育根基的基礎教育教材,也自然不能逃過被審視的命運?;叵肫鹑儆嗄昵暗膮鞘细缸樱麄冊诤迫鐭熀5墓糯浼幸勒罩麄冏陨淼奈牡烙^念選取了一本啟蒙散文讀本《古文觀止》,從這一時刻起,他們便把文道相依的這個觀念從文學評論變?yōu)榱私虒W思路。這文道之思辨,由童蒙而始。
而自此數(shù)百年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投身教育陣線,為的無非就是我中國少年終將有一天屹立于世界。只其中“道”的傳承絕不僅僅是唐宋散文,而是自至圣先師以來代代讀書人積累而形成的儒士匡扶天下,為萬世開太平的一種價值觀的傳承。家國面前,投筆從戎男兒千千萬,就是因為我們的教材著重了“道”的傳遞。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在剛開始學上課時是就知道教學目標當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在教學中最難達到,也必須要達到的環(huán)節(jié)。這也是基于“道”的傳遞。
所以我們的部編本教材在編著過程中特意以教材編排的方式來提示我們教師,“道”的傳習固然重要,但是“文”的分析亦不可偏廢,甚至學習的次序上,還要在“道”之前。溫教授在文章中反復提到,新教材的“立德樹人”這一德育目標,不是政治形態(tài),而是落到實處,潤物細無聲的用語文方式呈現(xiàn)的。
那么不如就讓語文課上的更有語文的味道一點,把這個文道的思辨,也留給我們的學生們一起去思考吧。
參考文獻:
[1]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5-13.
[2]王本華.從八大關鍵字看“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J].課程教學研究,2017(5).
[3]趙憲章.也談思想史與文學史[J].當代作家評論,2002(1):122.
[4]劉曉婷.淺論溫儒敏的語文教育思想[J].課程教育研究,2017(1).
[5]吳越.溫儒敏:語文教育那些樸素的道理[J].決策探索,2018.
[6]劉娜.三版初中語文教材唐宋散文選編比較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6.
[7]莫麗芬.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古代散文選編研究[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8.
[8]梁家玲.淺談新課標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古代散文單元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9(16).
[9]謝林玉.“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古詩文選編研究[D].岳陽:湖南理工學院,2018.
[10]崔玉涵.部編本初中文言文編寫梯度及教學研究[D].漢中:陜西理工大學,2019.
作者簡介:
陳曉琳,香港,香港教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