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團 江 萍
什么是學習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是影響學習者學習的外部環(huán)境,是促進學習者主動建構(gòu)知識意義、促進能力生成的外部條件。杜威曾說:“要想改變學生,必先改變環(huán)境,環(huán)境改變了,學生也就改變了?!笨梢?,環(huán)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作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讓數(shù)學學習真正發(fā)生?下面以人教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長、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一課的教學為例,與大家共同探討。
學習材料是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獲得數(shù)學知識、提高數(shù)學能力的基本載體,設計既有寬度又有溫度,還富有厚度的學習材料,能引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為良好課堂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寬度”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式加以解決。在“長、正方形面積計算”一課中,我們設計了兩組開放性材料(見表1),激發(fā)學生積極地進行數(shù)學思考。
表1 長、正方形面積計算材料設計
新課展開部分我們提供了三個不同的長方形,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分別求出它們的面積。在練習部分設計了請學生在方格圖上畫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的練習。兩組材料都是開放性的,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潛能,給每個學生都創(chuàng)造了機會,從課堂教學效果看,學生研究熱情高漲,研究成果也很豐碩。
有“溫度”的材料是指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得更投入,讓課堂更加鮮活、靈動的材料。在“長、正方形面積計算”新課展開部分,教師布置了請學生嘗試求出長方形面積的任務(見表1),在巡回指導時教師還給部分學生提供了第二份材料(見圖1)。仔細觀察材料二,我們發(fā)現(xiàn):這份材料與材料一相比,多了一些提示,在三個長方形中分別標出了一行、一列以及一個小正方形,為無從下手的學生做了方法上的引領。這份材料是為有困難的學生量身定制的,沒有統(tǒng)一發(fā)給學生每人一份,學生按需所取,這無疑也體現(xiàn)了分層教學的思想,讓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充滿溫度。遇到困難的學生拿到材料二后,既意外又驚喜,看了“小提示”之后,打開了思路后問題迎刃而解。由此可見,教學中適時為學生提供這樣有溫度的學習材料,可以讓學生學得更有信心、更有興致、更加有效。
圖1
有“厚度”的材料往往可以一材多用、層層深入,通過不斷變化,讓學生的思維逐步走向深刻。在“長、正方形面積計算”一課的練習部分,我們設計了這樣一組材料(見圖2)。第一題讓學生計算長方形的面積,猜一猜這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品?揭示:一張A4紙。鞏固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溝通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隨后添加條件:把這張紙剪成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多可以剪幾個?學生解決之后變化條件:如果把1厘米改成3厘米呢?讓學生在舉一反三中,進一步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意義。最后還是圍繞這張A4紙,提出:“如果從這張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進一步溝通長、正方形間的關(guān)系,鞏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從這組不斷變化的練習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研究興趣濃厚,樂此不疲??梢?,有“厚度”的材料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讓數(shù)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而又引人入勝。
圖2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好的數(shù)學問題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數(shù)學思考,提高數(shù)學課堂學習效率。所以,我們說問題——是良好課堂環(huán)境營造的“催化劑”。在“起點探尋處”“要點核心處”“終點困惑處”巧妙設問,適時追問,能讓學習更加自然而又真實地發(fā)生。
要把學生引向哪里,我們首先要知道學生在哪里?在課堂教學的導入部分,教師可以通過適合的問題了解學生的現(xiàn)實起點,準確把握起點,順勢而為,讓教學更加有效。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通過前測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了解并非一張“白紙”,至少有一半的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也有學生會用擺面積單位的方法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在教學中,如果“堵著”不讓學生說,一定會讓課堂變得索然無味。于是,在出示三個長方形請學生分別找一找“它們的面積在哪里”后,我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怎么求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
生1:用長乘寬就可以求出面積。
生2:用1平方厘米的面積單位一個個地擺,就可以知道面積了。
生3:把四條邊量出來就可以知道面積了。
生4:沿著長、寬擺一行、一列小正方形就能知道面積了。
……
可見,教師適時、適度的問題可以營造出良好的課堂研討氛圍,讓教師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起點,讓教學更有針對性。
眾所周知,每節(jié)課的教學都有重點,在核心要點處教師應設計出好問題,讓學生圍繞重點展開討論、深入理解,有效達成教學目標。以本節(jié)課為例,我們通過前測清楚地知道了學生的真實起點,于是把重點確定為“理解并掌握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求出三個長方形的面積后,教師隨即提問:第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大?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與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是用畫格子(面積單位)的方法來做的,每一行可以畫5格,可以畫這樣的3行。
師:你為什么畫了5格?你是以什么為標準的?
生:因為量了長是5厘米,每一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厘米,所以畫了5格。
師:你能說說這里的5、3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嗎?
教師通過這樣一組問題,既讓學生充分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與做法,又巧妙地溝通了擺面積單位與面積計算公式之間的聯(lián)系,營造了良好的研討氛圍。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教學重點,也要有效突破難點,在學生感到疑難困惑時,需要教師引領點撥,這時如何設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伴L、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一課,學生的學習難點無疑是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意義,也就是知道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歷。通過前測,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知道公式來歷的寥寥無幾,大部分學生回答都是“教材上看來的”,有的甚至說“這是公式,沒有來歷”??梢?,這個問題的討論一定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會讓學生有“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飛躍。因此,在學生交流完三個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后,教師隨即拋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長乘寬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你是怎么想的?”這個略帶挑戰(zhàn)性、看似不怎么好回答的問題引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試著從擺面積單位開始順藤摸瓜,找到相互聯(lián)系,從而理解公式來歷??梢姡ㄟ^這樣的問題,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有效突破了難點,提升了學生的思考力。
正如新課標所說: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根據(jù)實際教學內(nèi)容,選取合適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動手做一做、相互說一說、認真聽一聽,能進一步優(yōu)化課堂環(huán)境,啟迪學生的智慧。
實踐證明:讓學生帶著任務自主探索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本節(jié)課中,我們通過一個大任務設計:求出三個長方形的面積,請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想一想辦法,營造了良好的探究氛圍。學生有的通過擺面積單位的方式求出面積(見圖3),有的用畫格子、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得到面積,有的直接用公式計算,還有的既能通過公式計算又能畫上面積單位加以證明,當然有的學生在百思不得其解后用上教師提供的“材料二”解決了問題……由此可見,讓學生自主探索,親歷過程,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數(shù)學學習真正發(fā)生。
圖3
當學生遇到困難無法獨立解決時,當學生有學習經(jīng)驗需要分享時,同伴合作、相互交流便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中,我們設計了兩次合作交流討論。第一次是課始請學生自己想辦法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向同伴求助,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課堂實際教學效果看,有的學生一籌莫展,這時的合作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課堂研討氛圍變得濃厚起來。第二次是在學生得到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后,教師提出“為什么長乘寬就是長方形的面積”。對于這個問題,學生的理解是有差異的,相互交流為學生分享學習經(jīng)驗創(chuàng)造了機會。課堂上,我們看到已經(jīng)理解到位的學生滔滔不絕地講給還不太清楚的學生聽,這樣的合作是真正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對學生的“學”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當然,課堂上除了學生的自主探索、同伴的交流合作之外,還需要教師的組織引領。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針對每節(jié)課的重難點,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學生來講,認真聽講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本課的學習,在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求出長方形的面積、交流討論“為什么長乘寬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之后,教師適時進行梳理。通過一個小視頻,將本節(jié)課的研究歷程進行了簡單的回顧、對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進行了梳理,溝通了擺面積單位的方法與公式計算法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長、正方形的轉(zhuǎn)化,讓學生自然理解并得到了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有效進行了溝通。短短兩分半鐘的微課講解,基于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實際,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聽得認真、學得投入,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可見,學習方式有多種,認真聽講也是學生習得知識、提升能力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設計有結(jié)構(gòu)的學習材料,提出有質(zhì)量的數(shù)學問題,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讓數(shù)學學習真正發(fā)生,需要我們廣大數(shù)學教師不斷思考,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