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艷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時代加強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闡述了新時代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四大任務“強化政治認同”“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四個自信”“弘揚工匠精神”;從理想信念教育要符合高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發(fā)揮思想政治課程主渠道作用,發(fā)揮黨組織的領導和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建設,整合社會教育資源、營造充滿正能量的社會風尚六個方面提出如何加強新時代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關鍵詞:高職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 學生培養(yǎng)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了理想信念具有的重要意義及發(fā)揮的重大價值。他指出,“理想信念高于天”“沒有一大批具有堅定共產主義理想的中華兒女,就沒有中國共產黨,也就沒有新中國,更沒有今天我國的發(fā)展進步”“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認識新時代加強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弄透理性信念教育的任務和目標,將理想信念教育落實到高職院校教書育人的全過程。
一、加強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義
青年正處于“三觀”形成確立的關鍵時期,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2019年3月18日,習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座談會上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
作為現(xiàn)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yè)教育在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與人才強國戰(zhàn)略中具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遠大計。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yè)教育。但總體來說,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相對還是薄弱,與“新時代”“高質量”吻合度不高,社會對職業(yè)教育畢業(yè)生的認可度不高,因此加強職業(yè)院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更為迫切。在如何將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還缺乏熱情和應有的政治與責任擔當。因此,只有進一步重視和加強職業(yè)院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才能通過一代代職教學子的接力奮斗把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yōu)楝F(xiàn)實。
二、新時代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務
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光榮偉大時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時代。因此,對新時代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應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1.強化政治認同
作為公民,對國家和對黨的認同應是高度一致的,因此熱愛黨和熱愛國家要統(tǒng)一起來,在政治思想上引導學生聽黨的話、跟黨的指示走,從而為做好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準備。尤其是高職學校在中國歷史、紅色革命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方面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教育,使學生加深對中國革命史的了解,以及對中共黨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了解。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上,要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走進教材、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頭腦。
2.樹立遠大理想
擔負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歷史重任的主力軍之一就是職業(yè)院校學生,因此要使他們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偉大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讓其立志成為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要學會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要把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相結合,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祖國的事業(yè),在奉獻社會中實現(xiàn)自身的人生追求。
3.堅定“四個自信”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信念更加堅定。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使高職學生樹立“四個自信”,從而武裝他們的頭腦,幫助他們增強理論自信;應以建國70周年為契機,用70年來國家改革發(fā)展取得的偉大成就來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樹立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內容內涵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幫助學生增強文化自信。這些有助于幫助學生不斷樹立理想信念,增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
4.弘揚工匠精神
專業(yè)、執(zhí)著、敬業(yè)、守規(guī)、創(chuàng)新等,這就是我們說的工匠精神。職業(yè)院校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陣地”和“搖籃”,要主動把培育與弘揚工匠精神落實到人才培養(yǎng)過程之中。
三、加強職業(yè)院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實踐
1.符合職業(yè)院校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
理想信念教育要根據高職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實際出發(fā),遵循學生身心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理想信念教育的階段目標,科學合理設計教育內容。要按照理想信念的形成機制,運用學生可接受的、形象化的方式,能夠使理想信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潤物無聲地將理想信念轉化為學生的行為依據和精神信仰。要堅持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只有理論學習是不夠的,要將學習與思考、行動結合起來,將理想信念教育融于社會實踐、情感培育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2.發(fā)揮好思想政治課堂主渠道作用
在全國高校關于思想政治的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的這個主渠道,在親和力和針對性上要大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求以及期待,而對于其他各類課程要做到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達到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調效應。做到課程思想政治與思想政治課程的結合,在內容上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增加比重,幫助學生形成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個人理想。
3.發(fā)揮黨的領導及教師的垂范作用
教師必須提升馬列主義理論修養(yǎng),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踐行者,對學生發(fā)揮垂范作用。另外,年齡在15~21歲之間的職業(yè)院校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期,作為學生在知識學習、能力發(fā)展、品德養(yǎng)成方面的“關鍵人”,教師如果在各個方面都能精益求精、以身作則,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受其影響,成為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工匠型”人才。
4.運用好校史等校內特有教育資源
校史資源來自于學校自身的累積,與學校的成長命運息息相關,是其他教育素材所不能代替的獨特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校史中所包含的教育素材能夠促使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確立全新的教育體系,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處,進一步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相比于課堂教育和其他的教育模式,校史教育的獨特優(yōu)勢是其他教育手段無法比擬的。
高職學生理想信念及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是職業(yè)學校的重要課題,更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fā)展,產業(y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國家需要大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國家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將“中國制造”提升為“中國智造”,這更需要大批具有堅定理想信念、愛崗敬業(yè)、鉆研創(chuàng)新的職業(yè)精神和精湛技藝、高超技能的大國工匠。因此提高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造就“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的新時代職業(yè)人才,正逢其時。
作為社會生產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勞動者,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不僅對其自身人格的健全、品德的完善、自我的提升產生直接影響,還關系到社會生產的進程。而當前,學生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感的缺乏已經成為了現(xiàn)階段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當中一個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從主觀上淺析,這是由于存在教育的功利性以及對技能實用性的過分強調導致的,從客觀上淺析,是由于社會對職業(yè)教育的認同度不高和以及存在的各種社會思潮的消極影響。
因此,在進行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時必須創(chuàng)新培育手段,可以充分地運用豐富的校史資源有效提升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使學生能夠以先輩、師長和校友為榜樣,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提高自身奉獻社會、服務社會的覺悟,強化自身責任感與使命感,自覺為實現(xiàn)國家強、民族興、人民幸福、社會發(fā)展而努力學習。
5.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實踐活動
理想信念的形成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和完善需要通過活動來加強,使其內化,這就需要通過一些其他的方式來輔助實現(xiàn)。比如精心設計并組織開展一些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較強的教育活動等,用理想信念的價值去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活動中實現(xiàn)理想信念。在五四青年節(jié)、建黨節(jié),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抗戰(zhàn)勝利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時刻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推進實踐活動育人。
6.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風教育
學校是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責任主體,但最終落實還是在家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家風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我們要注重家風教育,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是孩子成人成才的重要引路人。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模樣。因此,家長們要樹立榜樣,做好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和“示范者”。
7.整合社會教育資源,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
良好的社會風尚對學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內容和行業(yè)特點提出本行業(yè)的價值理念和價值準則,促使理想信念轉化為公民日常生活規(guī)則。同時,大力發(fā)揮媒體的媒介教育作用,營造一個向善、向美、向上的社會風氣與良好氛圍,使得每一位職校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時都成為自覺踐行理想信念的表率。
參考文獻:
[1]莊西真.站在高處想到深處做在實處——職業(yè)學校如何培育與弘揚工匠精神[N].中國教育報, 2018-06-26.
[2]楊明.領導干部的家庭美德[N].光明日報,2018- 04-23.
(作者單位: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南京工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