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慎,田文芳,易素芳,鄭水華,鄭曼娜
[珠海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珠海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廣東 珠海 519000]
化療是治療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對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和改善生活質(zhì)量有重要意義,但部分白血病患者存在全血白細胞、粒細胞和骨髓中造血干細胞急劇降低等粒細胞缺乏癥狀[1]。此外,兒童白血病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對較低,感染率升高且容易擴散。因此,對兒童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進行早期識別和診斷,加強治療和監(jiān)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相關(guān)研究[2]顯示普通感染患者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 PCT)、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超敏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 NEU%)等血清生物學指標對感染預測均具有重要價值,急性白血病化療后粒細胞缺乏期粒細胞往往呈現(xiàn)增高狀態(tài),但急性白血病化療后粒細胞缺乏期患者其體內(nèi)粒細胞往往急劇降低。萬歲桂[3]的研究發(fā)現(xiàn)常規(guī)情況下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 NEU)表面的CD64表達水平較低,感染早期CD6在中性粒細胞表面大量表達。故此,本研究探討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表面CD64表達指數(shù)、PCT、CRP、hs-CRP及NEU%在兒童白血病合并細菌感染診斷中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治療的白血病兒童87例,其中合并細菌感染51例(感染組),無細菌感染36例(非感染組),納入標準[4]:①急性白血??;②年齡<12歲;③均為初次確診,既往未接受過治療;④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心、肝等臟器功能障礙;② 合并有顱內(nèi)或其他部位大出血;③有免疫功能既往史。同時選取健康兒童50例作為對照組,各組受試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各組一般資料比較
全自動細菌鑒定VITEK 2 Compact 30(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進行細菌檢驗;BDFACS Aria二代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生產(chǎn))檢測CD64;免疫比濁法檢測CRP、hs-CRP和PCT,使用FACS Calibur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生產(chǎn))、日立718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羅氏ES2012檢測;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使用電阻抗法檢測。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用M(Q25,Q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比較使用χ2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分析各指標預測白血病合并感染的診斷價值。P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 義。
51例患者中,共有43例患者培養(yǎng)出病原菌,共計51株病原菌,其中革蘭陽性菌31株,革蘭陰性菌20株,病原菌分布見表2。
表2 感染組患者病原菌分布
感染組CD64表達指數(shù)、PCT、CRP、hs-CRP和NEU%明顯高于非感染組和對照組(P<0.05);非感染組CD64表達指數(shù)、PCT、hs-CRP和NEU%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各組外周血CD64表達指數(shù)、PCT及CRP等比較
各指標判斷白血病合并感染ROC曲線參數(shù)見表4和圖1,可見CD64表達指數(shù)判斷白血病合并感染的診斷價值較好,其ROC曲線下面積為0.901(P <0.05),截斷值為58.50時,其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2.40%和91.67%。
表4 各指標判斷白血病合并感染的ROC曲線參數(shù)
圖1 各指標判斷白血病合并感染的ROC曲線圖
兒童白血病患者因自身免疫功能較弱,化療后對骨髓造血功能產(chǎn)生抑制而出現(xiàn)粒細胞缺乏等白細胞低下情況,繼而導致感染誘發(fā)的系統(tǒng)性炎癥反應,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礙[5]。細菌感染是造成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兒童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早期診斷對改善患者預后、延長生命時間具有重要意義?,F(xiàn)階段臨床常通過血常規(guī)、PCT及CRP等指標診斷細菌感染,但在特異度和靈敏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性;雖然血培養(yǎng)診斷感染價值較高,但因耗時較長、花費較高等問題,臨床應用存在限制[6-7]。故而,探尋兒童白血病合并感染的早期診斷準確療法意義重大。
感染組患者病原學結(jié)果顯示共計培養(yǎng)分離病原菌51株,其中革蘭陽性菌31株,革蘭陰性菌20株,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分別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為主。該結(jié)果提示兒童白血病合并感染患者常伴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
白血病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分為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T、B和NK細胞及補體等組成了特異性免疫系統(tǒng),其中T淋巴細胞最為重要,而CD4/CD8是反映機體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標[8]。CD64在淋巴細胞的表達量較為恒定,較少受到病理狀態(tài)的影響,故可以作為與CD+/CD8+相關(guān)度指標[9]。本研究發(fā)現(xiàn)感染組CD64表達指數(shù)、PCT、CRP、hs-CRP和NEU%均明顯高于非感染組和對照組(P <0.05)。本研究結(jié)果提示CD64表達指數(shù)、PCT、CRP、hs-CRP和NEU%均可作為兒童白血病合并感染診斷的血清學指標。
ROC曲線分析顯示:CD64表達指數(shù)判斷白血病合并感染的診斷價值較好,其ROC曲線下面積為0.901(P <0.05),截斷值為58.50時,其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2.40%和91.67%。本研究的CD64表達指數(shù)靈敏度均高于其他指標,而特異度與PCT基本持平,說明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表面CD64表達指數(shù)在兒童白血病合并感染早期診斷中有較好的價值,值得臨床應用。CRP是目前臨床上診斷感染的常用指標之一,屬于急性非特異性反應炎性蛋白,但因創(chuàng)傷、結(jié)締組織疾病、心肌梗死及腫瘤中均可能出現(xiàn)CRP升高,故該指標特異性較差[10]。PCT為降鈣素的前肽,體內(nèi)穩(wěn)定性良好,半衰期可達30 h左右,普通人群內(nèi)的PCT濃度較低,但出現(xiàn)細菌感染時在炎癥因子和內(nèi)毒素的作用下,患者PCT水平可迅速升高[11]。農(nóng)賢剛[12]的研究認為NEU%敏感度高于PCT及CRP,但NEU%在運動、妊娠等生理情況及創(chuàng)傷、急性出血時也會快速升高,導致特異性相對較低。
CD64是免疫球蛋白G的Fc片段,屬于免疫球蛋白家族,多種細胞因子可調(diào)節(jié)其表達。CD64在免疫復合物的吞噬、清除、抗原呈遞及炎癥介質(zhì)釋放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亦是連接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紐帶[13]。常規(guī)條件下,中性粒細胞表面CD64的表達水平較低,但當中性粒細胞接觸細胞因子和微生物細胞壁成分時,表達水平可出現(xiàn)上調(diào)[14]。機體出現(xiàn)細菌感染,CD64不僅表達升高,還可與其配體結(jié)合,啟動和放大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細胞因子的釋放及吞噬作用等免疫反應[15]。另外,Rogina[16]的研究發(fā)現(xiàn)CD64具備信號傳導作用,可把細胞外的信號轉(zhuǎn)化至細胞內(nèi),活化細胞進而消滅細菌。最新的研究[17]顯示中性粒細胞在受到外界刺激6 h內(nèi)即可出現(xiàn)表達水平增高,與感染程度正相關(guān),因而中性粒細胞CD64表達指數(shù)在兒童白血病合并感染的早期診斷中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表面CD64表達指數(shù)在兒童白血病合并感染早期診斷中有較好的價值,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