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珠
[摘 要] 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之后的教學延伸。很多時候,教師在課堂上很難意識到自己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而聽課老師就可以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分析授課教師的教學行為,發(fā)現更多的問題。所以,評課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應關注如何有效地進行評課。
[關鍵詞] 評課;聽課;目的;內容;技巧;注意事項
評課,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對上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評課還是加強教學常規(guī)管理、開展教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抓住了這個關鍵點,就能促進整個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日常評課時應該把握以下三點:
一、明確評課目的
進行評課,應該根據教研活動的目的或聽課者聽課的目的確定評課的目的。評課時一定要圍繞已確定的評課目的進行,做到既有理論闡發(fā),又有具體的教學建議,有說服力和可信度。評課過程中,要根據上課教師提供的課堂教學實例,積極地與上課教師交流教學思想,總結教學經驗,探討教學方法,幫助上課教師和參與聽課活動的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同時引導教師把公開課教學與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對比,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結合自己的特點組織教學,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讓每位教師都有機會在適合自己的領域里做第一。
二、把握評課內容
評課該評什么,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從目前教學改革的趨勢來看,評課應圍繞以下內容進行:
1.評教學思想
從教學思想的角度,評議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包括: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師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能力的思想,著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思想,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思想等。在現階段還應體現新課改的精神和教育新理念。
2.評教材處理
從教學內容處理的角度,評議教師是否能夠準確把握教材知識、教學重點是否突出、教學難點是否得到了突破、內容定量是否妥當等。是否能夠克服舊的唯理智主義的知識觀,在關注學科知識基礎性的同時,強調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之間的聯(lián)系。再如是否能夠將新授知識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對本課的學習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
3.評教法運用
從教師對教學方法處理的角度,評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運用的教法是否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否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否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教師為學生制定的教學目標要處于他們各自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認識前提,安排好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來自課堂中的各種信息,做出了什么樣的判斷,形成了什么樣的反饋信息,又是如何處理這種信息的等。
4.評學法指導
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情況進行評議。如教師能否從學科的內容與特點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年齡差異、心理特征、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習速度、思維特點、學習修養(yǎng)、學習環(huán)境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指導。
5.評教學過程
從教學結構這一環(huán)節(jié)出發(fā),評議教師在教學中,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學的組織形式是否科學、教學的整體結構是否嚴謹、教學的節(jié)奏是否合適等。是以“目標——策略——評價”為主線安排教學進程,還是以“活動——體驗——表現”這一新的教學進程來安排。從新課改精神來看,更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質疑、探究中,在情感的體驗中學習知識,完善人格。
6.評教學效果
包括教學內容的完成程度、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思維的發(fā)展程度等。教學是否能夠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教師是否能夠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結合。課堂上,教師是否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滿足,從而使學習變成學生的內在需求。教師是否能堅持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得到發(fā)展。教師是否善于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有時學生的見解很獨特,教師在幫助他們的同時也可以獲取知識,取長補短。所授的這堂課在教學上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講究評課的技巧
評課效果如何,與方法有關。方法得當,效果就好。否則評課就會失去其應有的意義。因此,在評課的方法技巧上應該注意:
1.要抓主要矛盾
一節(jié)好課,也不可能盡善盡美。評課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應根據上課教師的教學目的,根據聽課的目的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抓住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進行評論。如:這節(jié)課的目的是探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課時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不足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問題略提即可。
2.要采用多種形式
對于觀摩示范性、經驗推廣性、研究探討性的聽課活動,應采用集體公開評課的形式,通過集體討論、評議等方式,對所示課例進行分析評論,形成對課堂教學的共同評價,以達到推廣經驗的目的。
3.要堅持激勵原則
要能通過評課活動調動教師參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評課過程中,既要解決必須解決的問題,又要注意說話的技巧、發(fā)言的分寸、評價的火候,以充分發(fā)揮評課的積極作用,起到推動教學工作健康發(fā)展的作用。
四、評課注意事項
1.評課要有準備,切忌信口開河
聽課教師應該對聽課時所獲得的感性材料進行細致的整合,使之上升為理性的東西。聽課時,教師經常能發(fā)現一些問題,評課時就要對這些看起來似乎是各自獨立的問題進行仔細的分析研究,發(fā)現他們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還必須注意揭示那些被表面現象所掩蓋著的本質問題。
2.評課要有重點,切忌吹毛求疵
評課的重點應主要圍繞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課堂教學的組織結構、課堂信息的傳遞結構、學生思維活動的密度和質量、教師的基本功等方面進行,不要在瑣碎的問題上吹毛求疵。有的同志在聽課時,經常抓不住重點,總喜歡對教學中出現的偶發(fā)性錯誤抓住不放,這是一種舍本逐末的做法,應該盡量避免。因為這樣做,不但無法幫助授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反而會嚴重地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如,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首先要談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否合理,其標準是否可行。課堂教學目標,一般由三部分組成:Ⅰ知識目標Ⅱ能力目標Ⅲ思想教育目標,即學生對知識掌握與技能轉化的程度有否實現,教學中學生智能的提升情況如何,實現了思想品德教育或熏陶了嗎?以及這些目標的確定,是否符合教育目標的要求,是否符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現狀,是否突出其在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等。
3.評課要全面衡量,切忌以偏概全
日常的評課活動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有些教師在某一方面的表現十分突出。例如,授課教師的粉筆字寫得很漂亮,或者板圖畫得非常漂亮等。這些突出的優(yōu)點往往會使聽課的人心情愉快。相反,有時候聽課教師也會因為授課教師存在某一方面的缺陷,而覺得心煩意亂。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管任何性質的心境都具有強烈的彌散性。也就是說,這種愉快和失望的心境容易使人產生“一好遮百丑”或“一丑遮百好”的心理感覺。所以,聽課教師在評課過程中,切忌感情用事,以偏概全。如可以評一評教學的整體結構是否完整有序,體現這一完整性的各個要素的排列是否有序,這個順序是否符合教學規(guī)律,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是否符合課型特點等。
4.評課要因人而異,切忌程式化
評課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據被評教師的實際情況來定。評課時應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要注意年齡差異。對待老教師要尊重,評課要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對于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中老年教師,要把評課的重點放在教學指導思想方面,對于一般性的問題可以講的概括一點,不要不厭其煩地談論教學的細節(jié)問題。對待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要細心指導,評課要具體,可以多就教學細節(jié)問題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但不要求全責備,可結合實際講一些教學理論問題,并注意不宜太多太深。
要注意教師的性格差異。對待性格內向的教師,可推心置腹、促膝談心;對待性格直爽的教師,可直截了當,從多個角度出發(fā),與他們認真交流;對待性格固執(zhí)的教師應謹慎地提出意見。
要注意教師的素質差異。對待素質好的教師,要提出新的目標,促使他們不斷進取,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對待素質一般的教師,要注意鼓勵、鞭策,鼓勵他們迎頭趕上;對待素質較差的老師,要誠懇地幫助他們認識到教學中的不足,促使他們苦練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質。總之,評課要看對象,不能一個程式往下套。
5.評課要實事求是,切忌片面性和庸俗化
既要充分肯定授課教師取得的成績,又要指出他們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評課中的一些庸俗化趨向要注意避免,如只談成績不談缺點,或者對一些明顯存在的缺陷不予置評,甚至把缺點也說成優(yōu)點,講假話,吹捧。這些評課中的不正之風,無論對授課者本人,還是對于參加評課的其他教師,都是十分有害的,要堅決反對。總之,評課中真誠是一種修養(yǎng),“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