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課堂提問,是活躍課堂氣氛、引發(fā)學生思考、促進師生溝通最直接也最常見的方式。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課堂提問策略的研究與探索,通過巧妙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以小學數(shù)學教學為例,針對課堂提問的優(yōu)化策略與創(chuàng)新途徑展開研究與探索,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發(fā)揮課堂提問的價值和作用,推進小學數(shù)學教學改革與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有效提問;策略
在傳統(tǒng)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習慣于“答”和“講”,不善于“問”和“引”,導致學生經(jīng)常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和意識。新課標指導下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秉持“啟發(fā)式”教學理念,本著“多提問題、提好問題”的原則,通過凸顯課堂問題趣味性、啟發(fā)性和層次性的特點,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達到“以問代答、以問引思”的教學效果。
一、凸顯課堂提問的啟發(fā)性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個別教師對于課堂提問的功能和作用理解不夠深刻,認為課堂提問的重點在于“問”,于是,常常出現(xiàn)“為了提問而提問”的現(xiàn)象,并不能通過問題拓寬學生的思路、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顯然,這種提問就是無效提問。那么,什么才是有效提問呢?能夠使學生在問題的啟發(fā)下展開思考,經(jīng)歷觀察、分析、對比、概括、分析等思維過程,形成學習思路、掌握學習規(guī)律的提問,才是真正的有效提問。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想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就需要凸顯提問的啟發(fā)性,真正做到“以問代答、以問引思”。
例如,在學習“認識分數(shù)”的時候,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出以下問題:(1)一個蛋糕平均分給2個同學,需要把蛋糕切成大小均等的幾塊?平均分給3個人呢?4個人呢?5個人呢……(2)蛋糕平均分成2塊之后,每人得到的是,平均分成3塊之后,每人得到的是,那么請大家猜測,平均分成4塊和5塊之后,每人得到多少?(3)如果我告訴大家,剛才我們所寫的叫作“分數(shù)”,請問大家能夠總結(jié)出“分數(shù)”的概念和表達方式嗎?
如果仔細分析大家會發(fā)現(xiàn),教師在“認識分數(shù)”中提出的這幾個問題都頗具啟發(fā)性:通過第1個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分數(shù)”;通過第2個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思考“怎么表達分數(shù)”;通過第3個問題,能夠引導學生對于1和2問題中的收獲加以梳理和總結(jié),使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從而使學生清晰而準確地掌握“分數(shù)”的概念和表達法。可見,教師設計的幾個問題真正發(fā)揮了啟發(fā)性的作用,能夠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索“分數(shù)”的奧秘,實現(xiàn)“分數(shù)”知識的主動構(gòu)建與自主學習。
二、凸顯課堂提問的趣味性
在傳統(tǒng)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的提問方式通常比較刻板,提問內(nèi)容也比較枯燥,導致學生缺乏回答問題的興致。新課標指導下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在提問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情感需求,對于問題進行“包裝”,使其更加貼近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時候,如果教師直接提問什么是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有什么特點?則顯然難以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興趣;相反,教師可以將課堂提問與手工剪紙和課堂游戲結(jié)合起來:先讓學生將彩紙對折,然后剪出蝴蝶、蜻蜓、樹葉等圖案。在此基礎上,教師向?qū)W生提出問題:現(xiàn)在請大家把自己的剪紙打開,仔細觀察。在“軸對稱圖形”中有一個對稱軸,請大家猜一猜,在我們的圖形中,哪個是對稱軸?請大家對照“對稱軸”左邊和右邊的圖案,看一看有什么特點?如果讓你給“對稱軸家族”寫一封“說明書”,你能說清楚它的“功能”和“特點”嗎?
教師通過將課堂提問與手工制作和課堂游戲結(jié)合起來的方式,使問題更具趣味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的思考與討論當中,從而提高了提問的有效性。
三、凸顯課堂提問的層次性
小學生在數(shù)學知識、學習態(tài)度、接受能力等各個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不能夠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應該凸顯課堂提問的層次性特點,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例如,在學習“認識負數(shù)”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1)請大家觀察今天我國不同城市的最高氣溫:上?!?5℃、北京—0℃、哈爾濱—-9℃,并把它們讀出來;(2)請大家思考:我們到銀行向儲蓄賬戶里存1000元,儲蓄賬戶上會顯示什么?取出1000元,又會顯示什么?(3)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話中,如果把“進”表示成“正”,那么“退”可以表示成什么?(4)通過上述問題請大家思考:“負數(shù)”的含義和作用是什么?
在上述問題中,第1個問題最貼近生活實際,每個學生都能夠答出這個問題,符合全班學生的認識水平;第2個問題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部分學生能夠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回答這個問題,部分學生能夠通過知識遷移回答這個問題,還有小部分學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第3個問題是一個純抽象的問題,可能有半數(shù)學生無法作答;第4個問題是一個綜合概括性問題,對于全體學生來說都頗具難度。教師通過提出這4個問題,不僅能夠達到“兼顧整體”的效果,使全體同學都參與答題,也能夠達到“循序漸進”的效果,使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漸揭開“負數(shù)”的神秘“面紗”??梢?,凸顯層次性特點,是提高提問效率的有效策略。
綜上所述,精心設計的問題,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還能夠幫助學生拓寬學習思路。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于課堂提問策略的研究與探索,通過凸顯課堂問題趣味性、啟發(fā)性和層次性的特點,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推動數(shù)學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袁玉芹.提升教師課堂提問效能的策略研究:以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為例[D].西南大學,2013.
[2]李雪梅.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的研究與實施[J].學周刊,2018(1).
[3]鄺孔秀,胡娟淼,姚璐,等.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探析:基于著名特級教師華應龍與普通教師的課堂“提問”教學比較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