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詩歌中濃濃的母愛
2、大膽朗誦詩歌,嘗試好聽的聲音進行朗誦。
3、能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對母愛的獨特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
背景音樂、雨聲輪船聲,詩歌中意象的實物(糖果、衣服、雨傘、小船),意象圖片,對詩歌意象有初步經(jīng)驗和感受,畫紙、畫筆。
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搿賹毾溆螒?/p>
摸箱游戲,幼兒初步感受詩歌里的意象。
師:這個百寶箱里有許多寶貝,誰來摸一摸,里面有什么?
(糖果)這是什么?是什么味道的?
(傘)哦!一把傘,有什么用呢?
(衣服)衣服有什么作用呢?
(輪船)在哪里見過輪船?輪船可以幫我們干什么?
今天,老師帶來一首有關(guān)這些寶貝的詩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完整傾聽詩歌,理解詩歌內(nèi)容
1、聽詩歌(教師朗誦)
幼兒整體感受詩歌。
師:詩歌里,你聽到了什么?(用詩歌里的原話回應(yīng)幼兒)(根據(jù)幼兒回答,逐一粘貼意象圖片)
2、分段理解
教師帶領(lǐng)幼兒分段欣賞詩歌。
師:(出示糖果圖片)你們平時是怎么叫媽媽的?在叫媽媽的時候心里是什么味道的呀?像吃了什么呢?
(出示衣服圖片)在很天氣冷的時候,衣服穿在身上會有什么感覺?誰會幫我們加上衣服?為什么媽媽要為我們加衣服?
(播放下雨聲的聲音)聽一聽,怎么了?下雨啦,身上都淋濕了。下雨的時候,是誰幫我們撐傘呢?媽媽為什么要給我撐傘?
(播放輪船的聲音)聽,這是誰的聲音?大海上會有很大的風浪,媽媽就像輪船,保護我們。
(出示太陽和藍天的圖片)你們都是太陽寶寶,趕緊到藍天媽媽的懷里來吧!
3、跟誦詩歌(播放錄音)
(1)教師鼓勵幼兒根據(jù)圖片朗誦詩歌。
師:我們一起來朗誦《媽媽》這首詩歌吧
2)幼兒跟讀錄音
師: 現(xiàn)在我們跟著錄音,用好聽的聲音朗誦。
三、聽詩歌,根據(jù)感受畫出媽媽對我的愛(播放背景音樂)
師:媽媽好愛我們,變成糖,讓我們心里很甜,在雨中,像傘一樣保護我們。你的媽媽是怎么愛你的呢?把媽媽對你的愛畫下來吧。
活動反思:
一、引入游戲,理解意象
首先,我們在第一環(huán)節(jié)采用百寶箱游戲的方式,將“糖”、“衣”、“傘”、“船”、“太陽”和“藍天”等詩歌中的意象實物放入箱子里,讓孩子充分游戲和體驗。這不僅能夠引起小班小朋友的活動興趣,還能夠過程中,感受到這些意象的特性,了解這些東西是什么,有什么用,給我們什么感受,為理解詩歌中的暗喻打下基礎(chǔ)。
二、調(diào)動感官,理解詩歌
為了更好的學習理解兒歌內(nèi)容,孩子們在完整欣賞后,我們通過層層推進的啟發(fā)示提問,鼓勵幼兒多感官體驗和感受詩歌中濃濃的母愛。 “媽媽給我的愛就像糖一樣,吃起來甜甜的,心里也是甜甜的”、“媽媽給我的愛就像在下雨天的一把傘,保護著我,不讓雨淋濕”給了孩子初步感官感受。而分段理解時,輔以圖片和情境導(dǎo)入,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加入,幫助幼兒直觀認識和理解詩歌。如活動中,淅淅瀝瀝地雨聲讓孩子們感到害怕,有了媽媽撐起的傘,孩子們覺得安全了。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需要改進的是提問要更結(jié)合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在積極回應(yīng)幼兒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深入挖掘詩歌意象的意義和作用,更能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三、激發(fā)想像,個性表達
每個小朋友心中的媽媽都是不一樣的,以問題:兒歌里媽媽的愛像糖一樣是甜甜的,那你的媽媽給你的愛像什么呢,引發(fā)孩子思考。同時運用繪畫的方式將孩子理解、感受到的獨特的母愛用自己的畫筆描畫出來,個性而富有意義。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們始終本著“以幼兒為主體”的精神實質(zhì),以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為出發(fā)點,通過體驗游戲、對話討論、想象繪畫等方式,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推進幼兒的學習和經(jīng)驗建構(gòu)。能夠通過詩歌內(nèi)容體會母愛,這樣的情感體驗和教育,為幼兒用實際行動感激、關(guān)愛媽媽撒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