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薊馬是纓翅目昆蟲的統(tǒng)稱,能在組培室內(nèi)傳播,對馬鈴薯組培苗的生長有嚴重的危害,但目前馬鈴薯組培苗薊馬污染防治的相關研究卻很少。根據(jù)多年的馬鈴薯組培經(jīng)驗,并結(jié)合他人的研究情況,從組培室建造、外植體選取、良好的工作習慣等三個方面,介紹了馬鈴薯組培苗應如何避免薊馬污染,并提出了組培苗被薊馬侵染后進行人工排除、化學治理、瓶苗滅活等有效治理措施。
關鍵詞:馬鈴薯;組培苗;薊馬;防治
中圖分類號:S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4-0060-02
Abstract:Thrips is a general term for winged insects, which can propagate in tissue culture room and endanger the growth of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of potato seriously.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pollution of thrips in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of potato.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potato tissue culture for many year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other peopl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issue culture room, the selection of explants and good working habits, the paper introduced how to avoid thrips pollution by potato tissue culture and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measures, such as artificial elimination, chemical treatment and inactivation of bottle seedlings after the culture of thrips.
Key words:potato;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thrips; control
與其他有性繁殖作物不同,馬鈴薯組培室是馬鈴薯育種和種薯生產(chǎn)必不可少的設施條件,通常采用組培手段進行馬鈴薯種質(zhì)資源保存及組培苗生產(chǎn)。組培工作包括培養(yǎng)基的制備,無菌苗、脫毒苗的獲得、培養(yǎng)、保存與擴繁,接種室、培養(yǎng)室的管理消毒及污染瓶苗的處理等,它們都有嚴格的操作程序,目的是保證組培材料的無病毒、細菌及真菌的污染,無蟲害且種性純正。其中,馬鈴薯組培苗受病毒、細菌、真菌污染及相關防治研究的文章較多,但馬鈴薯組培苗遭遇蟲害的情況卻鮮有研究。下面就介紹一種在馬鈴薯組培室內(nèi)易發(fā)生且嚴重危害馬鈴薯組培苗生長的害蟲——薊馬的防治技術。
薊馬(Thrips tabaci Lindeman)是纓翅目昆蟲的統(tǒng)稱。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薊馬種類超過6 000種,我國記載有400種以上[1]。由于個體小、易隱藏、繁殖快,飛行能力強,寄主植物廣,對農(nóng)藥抗性強等特點,薊馬已成為蔬菜、花卉、水果等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一大危害。薊馬會影響田間作物的外觀、產(chǎn)量、品質(zhì),降低收益,它還能在組培室內(nèi)傳播[2-3],嚴重危害馬鈴薯組培苗的生長,其成蟲、若蟲以銼吸式口器取食植物組織,銼破植物表皮吸取汁液,危害植物,還間接傳播番茄斑萎病毒和鳳仙花壞死斑病毒等植物病毒[4-5]。薊馬可侵染組培苗葉片及莖稈,但主要損壞葉片,它常沿著葉脈銼食組織、吸取汁液。組培苗被薊馬侵染后,葉片上出現(xiàn)透明、銀白色的斑點或條帶,周圍還有許多薊馬糞便黑點,嚴重時斑點連接成片,進而葉片失綠變黃,植株停止生長,甚至干枯死亡。由于組培苗是在封閉的瓶內(nèi)生長,這就容易形成較大的蟲口密度,且通過組培苗不斷的繼代擴繁,蟲體可在瓶苗間迅速擴散,短期內(nèi)危及整個組培室[2]。受薊馬侵染的組培苗還極易出現(xiàn)真菌、細菌污染,繼代擴繁后出現(xiàn)真菌、細菌污染的概率較高。筆者根據(jù)多年的馬鈴薯組培經(jīng)驗,結(jié)合他人的研究成果,介紹了薊馬侵染馬鈴薯組培苗的預防和治理措施。
1 薊馬的預防
1.1 組培室建造
建造的組培室不僅要便于組培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組培工作所需的無菌條件,還要與周圍環(huán)境有一定的隔離,避免周圍環(huán)境中的害蟲,尤其是薊馬的傳入。首先,組培室選址時應盡量遠離農(nóng)田、果園、大棚等,這些地方是薊馬發(fā)生的危重地區(qū),有大量的薊馬隱藏其中。薊馬個體小,且飛行能力強,如果組培室建在薊馬發(fā)生的危重地區(qū)附近,即使組培室配有紗窗或防蟲網(wǎng),也無法阻止薊馬進入組培室,使組培苗被薊馬污染。其次,組培室最好安排在四樓以上的樓層。薊馬雖然飛行能力很強,但它卻飛不高,高樓層難以進入。另外,組培室周圍的綠化帶在選擇樹種時,最好選擇薊馬不喜歡寄居的樹種,且樹冠不要太高,盡量與組培室保持一定的距離。
1.2 外植體選取
馬鈴薯組培室內(nèi)保存的材料主要是來自田間及大棚選取的外植體,這些外植體經(jīng)無菌和脫毒處理后,成為無菌苗和脫毒苗。從田間及大棚內(nèi)選取的外植體,有可能沾染薊馬蟲體或蟲卵,稍有不慎就會帶入組培室。因此,在選擇外植體時,盡量在沒有薊馬發(fā)生或蟲口密度較小的地方選取,且選取的外植體不要直接帶入組培室,最好先進行表面清理。如果外植體是塊莖,則在自來水下沖洗干凈、晾干后,再帶進組培室。外植體在組培室進行做苗保存前,需再次用流水沖洗,然后送入接種室,并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程序完成保存工作。
1.3 良好的工作習慣
組培室工作人員要有預防薊馬傳入意識及良好的工作習慣。首先,組培室大門要隨手關閉,保證組培室與周圍環(huán)境的隔離狀態(tài),尤其是接種室與培養(yǎng)室。其次,組培器具要經(jīng)常滅菌,尤其是接觸過外植體的器具一定要及時、徹底處理。不要輕易將室外物品帶入組培室,尤其是易攜帶薊馬蟲體、蟲卵的器具或植物材料。進入接種室或培養(yǎng)室時,必須先換好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方可進入。工作人員從田間回來后,不要馬上進入組培室,可用毛巾拍打頭發(fā)及衣物,趕走可能落在身上的蟲體,并洗凈手、臉,幾個小時后再進入。如果工作人員去過蟲口密度較大的地方,則當天最好不要進入組培室。培養(yǎng)室內(nèi)的組培苗,一定要定期檢查是否被薊馬污染。
2 薊馬的治理
2.1 人工排除法
組培苗被薊馬污染后,可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即人工肉眼排除法處理。首先,逐一檢查培養(yǎng)室內(nèi)的瓶苗,剔除被薊馬污染的瓶苗。檢查前,準備一支光照較強的手電筒。一是強光可以減少視覺限制,方便觀察瓶內(nèi)苗體上的細微變化;二是由于組培苗被薊馬污染后,會在葉片上留下透明、銀白色的白點及條帶,這些白點或條帶經(jīng)光照后會發(fā)出一閃一閃的光亮,這也成為區(qū)分組培苗是否被薊馬污染的關鍵。薊馬侵染馬鈴薯組培苗一般是從下部葉片的葉脈和葉尖處開始,但也有從中上部葉片開始的。因此,在查苗時,一定要從下而上觀察整瓶內(nèi)部。薊馬侵染組培苗葉片后,還會在銀白色斑點周圍留下黑色、點狀的排泄物,這也是區(qū)分組培苗被薊馬污染的又一特征。早期被侵染的葉片有時只有斑點而看不到黑色排泄物;薊馬污染嚴重的組培苗葉片上及瓶蓋內(nèi)、瓶體上,還可觀察到淺色的薊馬幼蟲和顏色較深的成蟲。查苗一定要定期多次進行,一般20 d左右徹底排查一次。有些初侵染的組培苗由于沒有出現(xiàn)污染特征或特征不明顯,往往第一次難以查出,在第二次查苗時侵染加重、特征明顯,就能比較容易確認。另外,一般被侵染的老苗特征很明顯,可以馬上剔除;沒有污染特征的老苗一般不會發(fā)生再侵染。
其次,組培苗進行繼代或擴繁前要嚴格挑選母苗,以防薊馬通過繼代及擴繁傳播給下一代組培苗。需要繼代及擴繁的材料一定要認真查看,挑選健康母苗,不能準確判斷的不入選,苗齡短的瓶苗也不入選,最好挑選沒有薊馬污染癥狀的老苗,且組培過程中對使用器具進行嚴格消毒,避免因消毒不徹底導致薊馬蟲體或蟲卵在材料間傳播。
人工排除法進行薊馬污染治理,既能節(jié)約成本,又能避免藥物處理對組培苗的損傷,是比較保守的治理方法。但人工排除法因為需要進行多次查苗排除,短期內(nèi)無法根治,治理周期較長,比較耗時。
2.2 化學治理法
組培苗薊馬污染還可通過化學藥劑治理,如通過向培養(yǎng)基內(nèi)添加殺蟲劑來防治組培苗的薊馬污染[2-3]。
組培苗和組培室的特點決定了培養(yǎng)基內(nèi)添加的殺蟲劑必須符合以下要求:(1)具有內(nèi)吸性;(2)在高溫高壓條件下使用安全;(3)經(jīng)高溫高壓后仍保持藥效;(4)不影響組培苗的生長。使用20%吡蟲啉可溶性液劑,濃度為3 000倍,加入MS培養(yǎng)基中,在121℃條件下高壓滅菌25 min后,將組培室的所有組培苗剪切到加入藥劑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30 d后,再以此方法再次擴繁,一般處理2~3個周期就可徹底殺滅組培苗中的薊馬[2]。這種防治方法簡單易行,既不影響組培苗的正常生長,又能對組培室進行大規(guī)模殺蟲處理,省工、省時,清除蟲體徹底。另外,選擇液體和固體2種培養(yǎng)基分別加入吡蟲啉和殺撲磷藥劑,通過試驗對比,發(fā)現(xiàn)濃度為0.4 g/L的吡蟲啉(70%的固體粉末可溶性藥劑)加入固體培養(yǎng)基,操作方便,刺激性氣味小,防治效果好[3]。
2.3 瓶苗滅活
剔除的薊馬污染瓶苗應馬上拿出培養(yǎng)室,且不宜久置,以防瓶口封閉不嚴蟲體傳出,引起進一步傳播擴散。最好直接將污染瓶苗放入高壓滅菌鍋內(nèi)進行高壓滅菌,殺死蟲體,再進行清洗。
3 總 結(jié)
薊馬個體微小,容易隨物品攜帶傳播,且繁殖能力強,短期內(nèi)能形成較大的蟲口密度并迅速擴散。因此,組培室一定要嚴格把控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好預防,避免薊馬侵染組培苗。一旦發(fā)現(xiàn)薊馬侵染組培苗,應及時采取治理措施,越早治理效果越好,盡量在初侵染時將其殺滅。當蟲口密度較大、污染范圍較廣時,治理難度加大,治理效果不顯著,治理周期長,耗時耗力。
在進行馬鈴薯組培苗薊馬污染治理時,將人工排除法與化學治理相結(jié)合,可取得較好的效果。發(fā)現(xiàn)薊馬侵染后,先用人工排除法剔除被薊馬侵染的組培苗,再對剩下的瓶苗進行化學治理。待苗長大后,再用人工排除法剔除被薊馬侵染的組培苗,并對剩下的瓶苗進行化學治理。如此循環(huán),能夠有效縮短治理周期,達到徹底治理的效果。
化學治理馬鈴薯組培苗薊馬污染,除了向培養(yǎng)基中加入殺蟲劑之外,還可以嘗試藥劑熏蒸的方法,如果能達到治理效果,則可節(jié)省人力、物力,并縮短治理周期。但選擇什么藥劑及用量多少,既能熏蒸殺死薊馬,又能避免對組培苗造成傷害,則需要進一步
研究。
參考文獻:
[1] 秦元霞,夏長秀,李春玲,等. 橘園薊馬的種類、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研究[J]. 昆蟲知識,2010,47(6):1212-1216.
[2] 羅志敏,李戌彤,劉曉暉,等. 馬鈴薯組培苗中煙薊馬的為害及防治[J]. 中國蔬菜,2012,(11):29.
[3] 張西英,李東方,張愛萍,等. 馬鈴薯組培苗薊馬污染防治試驗[J]. 新疆農(nóng)墾科技,2014,(6):31-32.
[4] Reitz S R,Gao Y L,Lei Z R. Thrips:pest of concern to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11,10(6):867-892.
[5] Ullman D E,Meidero R,Campbell L R,et al. Thrips as vectors of tospoviruses[J]. Advances in Botanical Research,2002,36:113-140.
(責任編輯:張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