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由愛奇藝視頻網站推出的《奇葩說》,自播出以來掀起了一股網絡自制綜藝的熱潮,僅廣告冠名費收入就達5000萬元。本文旨在探究《奇葩說》為何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以及對以后網絡自制節(jié)目產生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網絡綜藝 《奇葩說》 成功之道
《奇葩說》是愛奇藝網絡公司自制的一檔說話達人秀節(jié)目,該節(jié)目自2014年11月29日開播以來,點擊率和話題熱議度不斷攀升,節(jié)目首期上線后僅2小時,總播放量便突破百萬,后期僅廣告冠名費就達到5000萬元的影響力。本文從其節(jié)目設計中的導師設計、選手篩選、話題選擇以及宣傳手段來分析《奇葩說》的成功之道。
一、觀眾受眾分析
高旭的《奇葩說的網絡文化特征分析》(2015)研究調查顯示,《奇葩說》的市場受眾超過一千萬,且整體年齡層次偏低。其中年齡階段在20-30歲之間的受眾群體數量最為龐大。由此推知,《奇葩說》這檔節(jié)目的市場受眾具有年輕化的特點,其市場定位應為針對中青年群體。這類型的市場受眾群體對于外界的新鮮感比較高,并且愿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念,富有創(chuàng)造力與活力,渴望展現自己的才華與能力。他們容易在這檔節(jié)目中尋找到共鳴,并產生認同感。很多觀眾在觀看這檔節(jié)目的過程中,對于選手的關注度遠遠高于對辯論內容的關注度,這說明了選手在節(jié)目中的地位,也是這檔節(jié)目高收視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節(jié)目設計分析
(一)導師團隊的選定
《奇葩說》由馬東擔任主持人,蔡康永與高曉松分別擔任導師,并帶領各自隊伍每一期就某一話題進行唇槍舌戰(zhàn)。
央視主持人出身的馬東2013年離開央視加盟視頻門戶網站愛奇藝公司,此前他主持過《有話好好說》《挑戰(zhàn)主持人》《漢字英雄》等電視節(jié)目。蔡康永憑借談話類節(jié)目《康熙來了》贏得了很多觀眾的喜愛,擁有廣泛的受眾基礎。高曉松身上除電視人之外還有著多重身份,他在音樂、歷史、文學、評委等領域都有著眾多支持者。
這三位“名嘴”個性鮮明,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本身就是一個“奇葩的組合”,在節(jié)目還未開播之時,就具備了很強的吸睛能力。
(二)參賽選手的選擇
首先,在《奇葩說》中,有著眾多的奇葩辯手,這些辯手個性張揚,邏輯緊密,口才突出,給觀眾帶來了許多新鮮感。其次,選手大多經歷豐富,個別辯手“人生閱歷豐富”甚至很有爭議,但這些有“缺點”的人卻容易獲得大多數年輕人的認同。再次,選手需要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影響力大?!镀孑庹f》這一節(jié)目的特色就是辯論,其中的辯手均是“辯論圈”內比較知名的,他們是“網紅”,在這個行業(yè)內有著一定地位,辯手與辯手之間的“互掐”會引起熱議,甚至是粉絲之間的“互懟”,從而引發(fā)話題傳播。
(三)賽程的設定
從海選中脫穎而出的選手將按照一定的方式分成兩組,兩隊在每場比賽中都將選擇對立的辯題進行辯論,通過觀眾的判斷與選擇,去贏得辯論比賽的勝利。而主持人和導師會在比賽的過程中分別選擇自己中意的辯題,表述自己的觀點,并且對辯手的辯論進行點評指導。
三、《奇葩說》成功的策略分析
(一)結構設計合理,符合市場受眾認知
《奇葩說》的導師帶隊制為節(jié)目奠定了良好的受眾基礎,節(jié)目以辯論的形式展開,即使是本身對《奇葩說》毫無感覺的觀眾也很容易被屏幕上的“戰(zhàn)爭”所吸引,并且辯論的形式令屏幕外的觀眾感覺到一種公平感。此外,下期節(jié)目話題的范圍廣泛,從“法”到“性”,從“分”至“合”等,這些話題本身就極具社會爭議度,而辯手的觀點又五花八門,每位辯手的觀點背后總是代表著一類觀眾的心聲,這也是《奇葩說》能夠擁有巨大的觀眾流量和話題流量的關鍵因素。
(二)辯題定位準確,內容多元化是節(jié)目質量的保障
辯題的定位和選擇經過節(jié)目組層層考察和篩選,如來自知乎、豆瓣等平臺,維持著永恒熱度的話題“婚前要不要性行為”“沒有愛了要不要離婚”;還有近兩年熱度節(jié)節(jié)攀升的微博話題“相親要不要AA制”“這是不是一個看臉的社會”;以及節(jié)目組通過市場調研收集的熱門社會問題“人到30歲是做穩(wěn)定的工作還是追求夢想”“該不該看伴侶的手機”等,內容覆蓋面非常寬,從愛情到婚姻,從夢想到現實,從本能到道德,從感性到理性,辯題的定位能夠恰到好處的引起受眾的興趣和思考,不同辯手的觀點使得節(jié)目具有多元化的思考,提升了節(jié)目的質量。
(三)倡導玩思結合,迎合市場環(huán)境和受眾需求
《奇葩說》這檔節(jié)目成功地將娛樂和思考結合在一起,這其實正是當下各類綜藝娛樂節(jié)目所缺少的。對于許多年輕的觀眾來說,其在觀看節(jié)目的過程中不僅僅只是為了一味地去追求娛樂放松而已,更希望能夠在觀看節(jié)目的過程中收獲什么,思維的多元化就是這檔節(jié)目帶給大家的財富。
(四)人物個性多樣化,鼓勵自我表達,豐富節(jié)目內涵
在《奇葩說》中,每個辯手都努力地向觀眾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從而去贏得觀眾的認可,但是在辯論過程中,其表達方式卻是各不相同的。例如肖曉其辯論的過程中,喜歡運用各種尖銳但是不乏道理的語言來進行表述,其語言詼諧幽默,常常使觀眾笑得前仰后合。
而高曉松、蔡康永和馬東也是各具特色。馬東語言平實又充滿理性,其在觀點的切入點上往往讓人印象深刻。高曉松來自博學之家,其自身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其在評論過程中旁征博引,詼諧犀利,給大家?guī)砹撕艽蟮目鞓?。蔡康永的心靈雞湯依舊讓觀眾十分受用,其不急不慌,娓娓道來的表達方式也是廣受歡迎的。他作為導師,有著比辯手更加開闊的視野,思維上也更加嚴密,往往在引導辯手的同時也引導著觀眾。
《奇葩說》為辯手和觀眾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且多元化的價值觀互動平臺,各種文化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能夠在這個平臺進行交流、碰撞、融合,辯手們所倡導的不同觀點也進一步豐富了節(jié)目的文化內涵,這一點是節(jié)目文化內涵的核心。
四、結語
“奇葩”其實在本義上不是一個貶義詞,其原本是指奇特美麗的花朵,一般用來比喻一個人或者事物是難能可貴,不落俗套。在沒有《奇葩說》這檔節(jié)目之前,人們對于“奇葩”這個詞并不看好,往往用調侃與嘲諷的態(tài)度來看待。隨著《奇葩說》這檔節(jié)目的“紅火”,“奇葩”這個詞再次成為大眾的焦點。
參考文獻:
[1]李唯. 《奇葩說》植入式廣告營銷分析[J]. 科技傳播,2016,(16):21-22.
[2]孔晶瑩. 《奇葩說》:現代傳媒語境下的網絡自制節(jié)目范本[J]. 視聽,2016,(06):39-40.
[3]崔菲菲. 淺析《奇葩說》的獨特之處[J]. 新聞傳播,2016,(10):31-32.
[4]雒成. 網絡自制綜藝《奇葩說》節(jié)目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6.
[5]吳琳玲. 以《奇葩說》為例探析網絡綜藝節(jié)目的成功要素[J]. 西部廣播電視,2016,(08):116+118.
[6]張鈞涵. 當代網絡節(jié)目的傳播策略研究——以奇葩說為例[J]. 新媒體研究,2016,(04):14+40.
[7]高歌. 網站自制脫口秀節(jié)目的傳播策略研究[D].浙江傳媒學院,2016.
[8]湯宸璐. 從UGC到IPGC:淺談視頻網站自制節(jié)目的發(fā)展之路——以愛奇藝《奇葩說》為例[J]. 西部廣播電視,2015,(23):13-15.
[9]張麗妍. 互聯網綜藝節(jié)目多元化發(fā)展——以《奇葩說》為例[J]. 新媒體研究,2015,(08):51-52.
作者簡介:高翠敏,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雷蒙公益》編導
編輯:長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