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佩 薛建宏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教師應稅收入的主要構成,結合稅法中與個人所得稅法的相關規(guī)定、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的特點,以湖南省益陽某職業(yè)院校為例,對高職院校應如何從本單位的角度出發(fā)對教師的個稅進行納稅籌劃分析,從而減輕教師稅負。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
1 高職院校教師個人所得稅應稅收入的主要來源
1.1工資收入
工資收入是由國家財政撥款,包括基本工資,各種津貼補貼等國家政策性收入。這一部分是高職院校教師收入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最穩(wěn)定的收入部分。
1.2 崗位津貼收入
崗位津貼收入是指高職院校教師開展日常教學及科研工作時,在完成本崗位基本教學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是所取得的收入。它隨著教師課時量和科研工作量的多少有所不同。一般按照學年進行結算。它是教師收入組成的大部分。
1.3工資外收入
工資外收入是指高職院校教師在完成超工作量的酬金、科研項目經費以及配套經費、加班費、參與監(jiān)考等一次性收入。這部分收入先以成為高職院校教師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1.4勞務報酬收入
勞務報酬收入是高職院校教師在非學校要求工作外取得的收入。如以個人名義取得的咨詢、講學、出版、演出等收入。
2 高職院校教師收入納稅籌劃策略
2.1 按學期籌劃,均衡發(fā)放
很多高職院?,F(xiàn)在采取的課時費等收入都是按照學年一次性結算。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guī)定,工資薪金,實行按月征收,扣除法定費用,按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如課時費直接計入當月工資中計稅,按照超過3500元的部分按照高稅率征收,無疑增加了教師的所得稅。
如果采用將全年預期收入按照12個月平均分攤發(fā)放或延遲發(fā)放或提前支取的方式,都可以達到節(jié)稅的效果。例如:湖南省益陽某高職院校工作年限為12年、中級講師年限為7年的某老師2017年1月到12月的收入如表1所示(說明:1、該名教師在2017年上學期與下學期所擔任課時數(shù)均為每周18節(jié);2、該名教師在2017年上學期與下學期的教學考核均為A等)。
通過表格數(shù)據(jù)得知,(1)該名講師的月平均工資在6972.29元,2017年共繳納個人所得稅9082.62元,但在8月及次年2月繳納了7921.41 元的個人所得稅,占到所繳個人所稅的87.22%比率。(2)該名講師在2017年上學期即2017年3月到8月共發(fā)放工資39809.07 元,共繳納個人所得稅3165.32元;2017年下學期9月到次年2月共發(fā)放工資60187.81元,共繳納個人所得稅5917.30元,二個學期發(fā)放工資差額為20378.74元,繳納個人所得稅差額為2751.98元。導致這二種差額產生的主要原因有上、下二個學期的教學時長不一致、上學期教師帶的畢業(yè)生經費均在下學期發(fā)放、教師晉級工資補發(fā)等原因產生的。一般而言,每學年的上學期實際教學時長為14周左右,而下學期的實際教學時長為18周左右,接近一個月的教學時差,也使得教師發(fā)放的超課時存在較大差異。
據(jù)筆者調查,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并非個案,因為教師除去基本工資外的主要收入來源為課時津貼及科研獎勵,所以筆者建議:(1)如果能夠按照教師職稱、工作年限、每學期所擔任的課時由分管二級機構按下列預發(fā)方式:每月預發(fā)工資=(授課任務總課時-180的基本課時)*C等/4(說明:湖南省益陽某高職院校C等超課時發(fā)放金額分別為:教員20元/節(jié),助講25/節(jié),講師35/節(jié),高級講師45/節(jié),副教授50/節(jié),教授60/節(jié))進行納稅籌劃。在按照上述方式對教師的超課時進行預發(fā)后比沒有進行納稅籌劃前一年下來共可節(jié)稅1534.18元。
(2)另考慮到上、下學期教學時長等原因,可將下學期超課時發(fā)放做“全年一次性獎金”處理。如將下學期超課時發(fā)放做“全年一次性獎金”處理,教師可節(jié)稅達2784.09元。在收入不變的情形下,如能通過合理合法的納稅籌劃,節(jié)省所交個人所得稅,這對教師而言,何嘗不是一種變相的提高教職員工收入的福利形式呢!
2.2 提高教師福利水平,減少教師名義工資
湖南省益陽某高職院校如同許多地方院校,所處的地理位置在郊區(qū)。教師上班方式多為學院提供免費的校車接送,但據(jù)筆者親身感受,由于高職院校發(fā)展得越來越好,教師的福利待遇也越來越高,在湖南省益陽某高職院校已有近50%的教師采用的是自駕的方式上班,也就是說有接近50%的教職員工沒有享受到學院帶來的福利。所以建議這部分福利,可將原先納入工資發(fā)放的通訊費補貼改為由員工憑發(fā)票報銷的形式領取。這樣在學院總支出不變的前提下,職工的所獲得的利益達到了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張曉濤. 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研究與實踐[J]. 中國農業(yè)會計,2016(1)
[2] 趙梅雅. 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與分析[J].中國農業(yè)會計, 2016(2)
[3] 銀盈. 高校教師個人所得稅籌劃淺析[J]. 知識經濟,2016(10)
[4] 陶芳.淺析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J]. 科技資訊,2016(8)
[5] 張衍群. 高校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存在問題與納稅籌劃[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2(5)
[6] 董春輝. 企業(yè)所得稅前扣除如何正確區(qū)分工資薪金與勞務費[J].中國證券期貨,2012(8)
[7] 李永華,李雪荺,李新瑞. 高校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 2012(10)
[作者簡介] 曹佩(1984—),女,漢族,湖南益陽人,益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稅法、審計;薛建宏(1968—),男,漢族,湖南益陽人,益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財務處處長,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稅法、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