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進
【摘 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計算機課程在初中都已普遍開展。每一個教師都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著更好的教學方法,開創(chuàng)更好的教學模式,希望能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初中計算機;教學策略;探索
一、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之間的矛盾
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之間本不存在矛盾,各有各的角色和作用。但由于教師的水平有限或者缺乏操控教學過程的經(jīng)驗,在很多教師看來,把握住了學生主體,就很難做到教師主導,或者注重了教師主導,卻忽略了學生主體。這就成了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
(二)教師知識老化與課程更新之間的矛盾
計算機課程不同于其他的課程,它是一門快速發(fā)展、不斷更新的學科,一年兩年間可能教程就換了,內容就變了。這就對計算機課程的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學習新知識,跟上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的腳步。
(三)知識講解與上機實踐的時間分配矛盾
是講解還是實踐,講得少,怕學生不明白,講得多,學生有沒時間上機實踐。這也是個普遍存在與計算機教學方面的問題。知識的講解和上機實踐都是缺一不可的,知識的講解為上機實踐打下基礎,上機實踐卻又對知識進行了復習和鞏固。如果教師把握得好,合理分配各方面的時間,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學生知識水平結構與教學模式之間的矛盾
中學生普遍對計算機課程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原因,很多學校在中考、高考都不設計算機技術的考核,致使一些學校把計算機課程的課時進行了壓縮,而學生也把精力放到了其他必考科目上,大大降低了對計算機科學的興趣。部分教師在講授計算機課程時,還按照傳統(tǒng)的系統(tǒng)性、漸進式方式授課,這樣更難吸引學生的興趣。
二、對有效教學方式和教學改革策略的探索
(一)興趣培養(yǎng)
作為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師生和諧地融為一體,學生學得開心,教師教得愉快,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他持久,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二)自我提高
作為計算機課程的教師,如果只是在學校組織教師進修的時候才去學習知識提高自己,這樣是遠遠不夠的。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要不斷地留意計算機科學的新動向。可以通過網(wǎng)絡等媒體工具去了解一些學術的研究成果或計算機科技的發(fā)展。
(三)精講多練
在講和練的關系中,既要講也要練,通過少講,精講來適當縮短講課時間,讓學生的上級實踐課能夠多一些。在講課的內容中,教師也不用全部講完或全部都講仔細,簡略的內容就點一下就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去學習和想象。教師只講解一些難懂的、易錯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生才能無障礙地學習。
初中計算機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們的學習,間接影響到他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因此,作為教師,在教學上一定不能馬虎。初中計算機課程是打基礎的階段,在初中階段掌握好了計算機技術,在今后高年級的課程中學起來會更得心應手。也更有利于今后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穎秋. 淺議初中計算機教學改革策略[J]. 成功(教育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