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產出導向法”是基于“輸出驅動假設”理論基礎上,針對我國高校外語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習和運用分離”的問題提出的。文章著重探討該理論提出的三個教學理念: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全人教育說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在新時代背景下所具有的指導性作用,旨在提高大學外語課堂教與學的效率。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全人教育說
“產出導向法”(produced-oriented approach)是基于“輸出驅動假設”理論基礎上提出的。該理論中的“產出”,既強調產出過程(producing),又強調產出結果(product)(文秋芳)?!爱a出導向法”的提出旨在解決我國高校外語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習和運用分離”的問題。本文著重探討“產出導向法”的三個教學理念: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全人教育說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指導作用,旨在提高大學外語課堂教與學的效率。
1 “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念評述
“產出導向法”依據我國目前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從科學和客觀的角度提出三個教學理念: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
1.1 學習中心說(Learning-centered Principle)
“產出導向法”提出的“學習中心說”教學理念是一切課堂教學活動都要服務于有效學習(effective learning)的發(fā)生,這一理念主要是挑戰(zhàn)目前國內外流行的“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s-centered)的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中心”這一理念的引入將學習者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中的主角,積極的參與者,從而也為任務教學方法和交際型教學方法的有效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對外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整體提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實施也產生了一些問題。首先就是由于過分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反而沒用得到應有的重視,其次就是擴大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正如文秋芳(2015)指出,從本質上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無法全面反映學校教育的本質。學校教育應該是一種有組織的教學活動,是一種要講究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果的教育形式。盡管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下,教師被賦予了幫助者(helper)、促學者(facilitator)、咨詢者(consultant)等多種稱呼,但并未合理體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上的重要職責。
這個問題目前主要體現(xiàn)在“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授課環(huán)節(jié)被置于課前環(huán)節(jié),通過PPT或微課視頻的形式展示授課內容,課堂環(huán)節(jié)則主要由學生小組討論和展示來完成。但在這種課堂環(huán)節(jié)學生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卻反饋自主學習負擔增重,最重要的是他們并未掌握教師應該在課堂環(huán)節(jié)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因此課堂學習效果不理想,并未達到預期教學和學習目標。
反觀產出導向法中的“學習中心說”,主張外語課堂教學必須要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促成有效學習的發(fā)生為首要任務。因此,文秋芳(2015)認為“學習中心說”準確地反映了學校教育的本質。課堂上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活動形式最終還是要服務于教學目標,關鍵點在于教師要選擇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最佳有效形式,最終目標是要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學習中心說”強調教師教學的策略:運用怎樣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的最大化和最優(yōu)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來,產出導向法中的“學習中心說”是在引導外語教師將課堂教學的重點回歸到語言學習本身,一切課堂教學活動都要服務于有效學習的發(fā)生,還原了學校課堂教育的本質,重新肯定了教師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1.2“學用一體說”(Learning-using Integrated Principle)
“產出導向法”所提出的“學用一體說”主要是針對我國目前高校外語教學中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習和運用分離提出的。依據文秋芳(2015)文中指出,“學用一體說”強調邊學邊用,以學助用,以用促學,學用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換句話說,“學用一體說”主張輸入性語言學習和產出性語言運用實踐要緊密結合,兩者之間要形成有機的聯(lián)動(文秋芳,2013)。目前我國外語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利用好教材,取得良好最佳的教學效果,如何實現(xiàn)學與用的有機結合。也就是說,如何通過最佳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把已掌握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有效運用到語言實踐中,這是值得每一位外語教學工作者思考的問題。學校教育中任何一門學科都要依托于教材,外語學科也不例外。目前在我國外語教學中,雖然經歷了多年的教學改革,但外語課堂教學依然沿用“課文至上”教學模式,從課文的講解到課后習題的演練,雖然這期間也有師生互動,學生也積累了一定量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但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未得到有效提高。文秋芳(2017)指出“輸出導向法”提倡的“學用一體說”主張在課堂教學中,一切語言教學活動都與運用緊密相連,做到“學”與“用”之間無邊界、“學”與“用”融為一體。學生不再僅僅學習課文的單詞、短語、篇章結構,而是以課文為載體來學習如何運用所學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來完成產出課堂教學任務。
可見,“學用一體說”的教學理念實際上為外語教師的課堂授課環(huán)節(jié)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依托課文,設計出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用的課堂有效輸入和高效產出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環(huán)節(jié),對每一位外語教師來講都是一個挑戰(zhàn)??上驳氖窃谛聲r代數字化教學廣泛應用的今天,網絡平臺和手機微信這些輔助教學形式都可以有效增加課堂個人展示和語言口頭產出的有效途徑,關鍵還是外語教師如何來引導,如何將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地位,激發(fā)他們的內在學習動機,積極參與到學與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學用一體說”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強調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上一切教學活動和教學任務都要服務于學生,最終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能將課文中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和技能運用到以交際為目的的語言使用和運用中。就這一點,也為今后的教學改革和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提供了指導性方向。
1.3 全人教育說(Whole-person Education Principle)
“產出導向法”提出的“全人教育說”理念是強調外語課程不僅僅要實現(xiàn)加強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而且還要達到高等教育的人文性,全人教育目標,例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辨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yǎng)等。只要授課教師能夠認識到外語課堂教學不僅僅只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門語言工具,同時還肩負著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重任,外語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可以實現(xiàn)人文性目標的。譬如,在選擇產出任務話題和選擇語言輸入資料時,文秋芳(2017)指出應兼顧到兩個方面:一是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傳播中國文化的能力,中西方文化比較和批判性思維的形成;二是要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此外,在設計小組活動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意識,以及客觀評價他人優(yōu)缺點的能力?!叭私逃f”的教學理念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2 “產出導向法”教學理念對新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指導性作用
2.1 將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批判性思維能力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大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所必需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fundamental competence)與大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學術技能(academic skill)。批判性思維的主要原則,就是要有勇氣質疑(challenge),質疑傳統(tǒng)的觀點,質疑新的理論和問題,經過質疑提問后再做出謹慎的判斷,從而進行合理科學符合邏輯的推理。這一點也正體現(xiàn)了教育學家杜威所倡導的批判性思維的本質: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是一種“反思性思維”(reflective thinking)。因此,教師須要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出創(chuàng)新的授課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最終目標是要豐富學生的思維維度、思維的廣度和思維的深度,培養(yǎng)學生善于推敲問題,善于質疑:敢于質疑自己進行自我反思,也要有勇氣質疑他人,質疑權威,善于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提問,使學生具備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反過來,學生也必將終生受益于這種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2 依托教材課文,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實現(xiàn)課前信息的導入,改變單一的課堂教學觀念
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堂,學生由于缺乏話題相關背景知識介紹,無法順利進行語言的有效輸出。在數字化網絡平臺的廣泛應用新時代教學背景下,與教材課文話題相關的背景資料,無論是視聽還是文本,都可以在學生共享的網絡學習平臺展示。如涉及到社會文化心理等話題時,Ted演講可以為學生提供書本之外的語言信息資料;涉及到名人生平話題時,羅琳等成功人士的演講不僅可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全人教育”,激發(fā)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為語言學習賦予了新的生命。語言的學習與相關話題和運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每一個相關話題情境中體會語言的使用,豐富語言文字知識的同時,也豐富了語用知識。在大學英語課堂環(huán)節(jié),授課教師便可依據教材,將學與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師只有通過各種有效教學手段和策略,把學生調動起來,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時,學生才會有更多運用使用目標的機會,主動用目標語來進行表達和交流,真正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Achard(2004)提出: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講,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將語言學習者置于某一具體事例發(fā)生的情境中。語言輸出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更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只有當學生有了自信心,內在的學習動機被激發(fā),他們才會從主觀上愿意將自己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師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發(fā)揮是決定課堂教學是否能夠有效實施取得最佳效果的關鍵。
3 結束語
“產出導向法”的教學理念:“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全人教育說?!???陀^而又科學地闡述了新時代背景下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目標和宗旨,必將成為課堂教學策略教學方案實施的指導思想,并在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全面提高教學效果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文秋芳. 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構建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J]. 中國外語教育,2014(2).
[2] 文秋芳. 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
[3] 文秋芳. 輸出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思考與建議[J]. 外語界,2013(6)
[4] 文秋芳. “產出導向法”的中國特色[J]. 現(xiàn)代外語,2017(3).
[5] 武金鎖. 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大學英語寫作教學[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