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占俊
【摘 要】 農村小學的數學學科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學模式在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形勢下,不斷地發(fā)生著體制方面的變革,小班化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背景下也隨之滋生出來,而該教學模式從針對學生在各方面的差異,對其做進一步的分層教學以及因材施教,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其學習能力。本文著眼于農村小班化數學教學環(huán)境的采納,從學生的興趣激發(fā)的角度入手,談及筆者在這方面的一些實踐教學經驗和一些思考,希望借閱者能夠積極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班化教學;實踐感悟
小班化教學模式在當今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趨勢和背景下不斷地延伸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展開的重要形式和必然趨勢,也能夠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方面體現出重要的角色以及充分發(fā)揮表現出其重要性。對教師而言,需要在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規(guī)劃方面,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來幫助學生發(fā)揮和提高其創(chuàng)造能力。
一、改變傳統(tǒng)的排坐方法
有時候教學空間會受到生元多少的影響,比如生員比較多時,就讓學生在教室里一排排地長條式進行座位安排,而坐在兩邊或者后面的學生聽課質量明顯會受到影響。生員較少的時候,則教師可以讓學生坐成方形、菱形、圓形以及三角形等不同座位方式,能夠讓學生集中坐在一個方位上。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因不便管理的緣故,學生的聽課質量也會明顯受到影響,而這樣就不會。另外,教師還能根據空間的變化,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使得學生能夠在交流合作過程中得以真正掌握、理解數學的基本知識點和學習技能,從而從中獲取數學活動的學習經驗。在讓學生進行圓形座位排位給學生教學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關系時,自己站在圓點上教,學生更具體、直觀地來進行觀察,使得兩邊以及后排的學生也能夠將之前觀察不到的漏點觀察得一清二楚。學生往往在自己進行實驗時采取方形排位的形式,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學生全員參與其中,這樣就不會出現一部分學生在做,一部分學生在看,還有一部分學生手足無措的局面,可以很有效提高學生的分工及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興趣。
二、改變教室的教學環(huán)境
生員少了、空間大了,很多原來無法在教室完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得以實施。如在教學“房間的整理”這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課時,師生事先可以在教室里整理出一個空間,布置成一個雜亂無序的房間。上課后,教師將整理房間的規(guī)則告訴學生,然后分組讓學生整理不同的生活、學習用品。老師則在一邊當教練和裁判,給確實無法按要求完成的小組進行必要指點,同時給完成得很好的組打分。第一次完成后,教師再打亂,添加一定物品,每組交換整理,直到大家都理解為止。這樣的教學,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有利于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數學理念。真正激活學生全程參與數學教學過程。
三、促進教與學的和諧氛圍
一般情況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都是圍繞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展開,學生課堂學習都在圍著老師團團轉,教師一板一眼,學生一唱一和。課堂氛圍比較嘈雜混亂,教師一問學生一答,二者的喋喋不休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拍,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很明顯的影響,積極性也比較低。然而,新課程標準又給教師的教學劃分出新的高度,無論是從教學觀念上,還是學習理念方面,都更看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不是以往重結果輕過程的局面,并且同時由單項的信息傳遞慢慢朝師生合作以及生生合作發(fā)生轉變。生員的逐漸減少使得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時間更寬泛。而作為教師,也能自如地充分融入到學生當中,來完成師生教學和學習的任務,學生不斷質疑、又不斷釋疑,教師則在這其中將教學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
四、明確教學目標,運用激情教學
舉個例子,“角的初步認識”課題學習過程中,教師在給學生進行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學過的三角形幾何圖形來展開教學。首先,教師說是因為三角形自己早上出門的時候將一條邊不小心落在了家里,于是就成了‘∠,這個三角形很明顯就殘缺了,不是三角形了,那是什么,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問題——“角”就提出來了。以此方式來給學生引入新課題的講解和學習,可以試圖在課題學習開始的時候讓學生發(fā)現和找出自己身邊的“角”,以及其它自己知道的關于角的知識點,或者向學生問及校園中出現的關于角的一些事物。也可以從學生的求知欲出發(fā),讓學生說一說關于生活當中見到的角的一些現象以及對于這些事物自身的一些看法和觀點,又可以開展舉辦一些教學小游戲等等,來調整一下課堂氣氛,讓學生從中產生愉悅感,啟發(fā)學生數學學習思維以及其課堂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讓學生對角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和對其創(chuàng)造過程有一個深化的感知。
結語
另外,農村的小班化教學一定要將教學規(guī)劃做好,做到位,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因材施教,給學生搭建和創(chuàng)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從而能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不斷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學科素養(yǎng)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劉靖,黃志福.農村小學小班化數學分層教學探索[J].考試周刊,2013(9):83-84
[2]應紅拓.對小學實施數學課程小班化教學的心得體會[J].新課程(上),2015(1):135-136
[3]吳后良.立足對話 活躍課堂——農村小學數學小班化課堂教學探微[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5(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