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桂花
【摘要】本文從高中數學的教學觀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技術三個方面簡要論述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一些具體的教學實例力求給讀者提供一些教學方法的借鑒.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
對于高中數學而言,一方面,在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習慣和邏輯能力的時候就能在日常的考試中做到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即使對于那些理解能力較薄弱的學生而言,只需要通過題海戰(zhàn)術的訓練,用記憶的方法記住考試重點和典型例題,也能在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體制下立足,但是這種教學現狀,一方面,不利于學生在數學學科上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不符合我國新課改背景下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以豐富的教學實踐為基礎,不斷培養(yǎng)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成為當前的一項重要課題.下面給出具體的方案.
一、轉變教學觀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課堂多是以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點的教學模式為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學生不加引導的、以機械式的方式向學生傳授數學教材中已有的各種概念、定義、公式等基本學科內容,且在課堂中總是以考試大綱為標準對學生進行一些做題技巧甚至是為了分數的一些投機取巧方式的教導,這種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在數學學科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學習中也逐漸喪失了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例如,在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的相關知識點的講解中,一方面,教師需要對與集合有關的各種基本理論知識點如集合的定義、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等進行詳細的介紹,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理解;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就是教師要對這些枯燥的、理論性較強、對記憶要求較高的知識點進行更加直觀和有趣的教學方式引導,比如,在談到“集合”這個詞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們自由發(fā)揮想象力,說出一些自己理解的“集合”,比如,與集合有關的名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等;另外,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所學,在代數和幾何知識點的范圍內舉出一些自己所知道的集合,還可以將此概念引入到生活中,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舉出一些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所運用到的集合的概念等.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引入,不但可以改變日??菰锏臄祵W課堂氣氛,還可以在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情況下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習慣.
二、適當拓展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遷移性思維習慣
大多數的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總是以章節(jié)內容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專項知識點的講解,這本身是迎合教材的排版、科學式的教學方案,但是在這過程中,教師總是容易犯孤立式和片段式教學模式的錯誤,缺乏對教學內容的延伸拓展,更忽視了對學生遷移性思維和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訓練,這就成為阻礙學生在數學學科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一個瓶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適度拓展教學內容,不斷培養(yǎng)學生遷移性思維習慣.
例如,在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的相關知識點的介紹中,教師一方面應當以教材中有關“位移”“平面向量及其坐標”以及“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等基礎知識進行詳細的解釋說明,更重要的是就本章知識點的特殊性,教師應當聯系學生們在物理學科上與之關聯的內容進行輔助性的教學,如在高中物理講到物體的直線運動中就有對物體的位移、加速度以及路程以及物理學科中的力學相關知識點的各種解釋,這與數學學習中個各個知識點就是互通的,教師可以將數學與物理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和針對式的教學,又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物理學科中有關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這種教學內容的融合不但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加靈活地使用已掌握的理論知識點、將多項內容進行融會貫通,更有助于培養(yǎng)其遷移性思維習慣.
三、發(fā)揮當代互聯網優(yōu)勢,改進教學技術
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領域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革新,而對于高中數學教學而言,更應當站在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精神上不斷推動在教學技術上的革新與發(fā)展,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上進一步促進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上的進步.
教師可以利用當前便利的社交媒體加深師生之間的課下溝通.例如,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班級QQ群或微信群的方式進行日常的班級管理和學習交流,教師可以定期在班級群里上傳一些與數學學習有關的文字和視頻資料,要求學生進行課外的學科拓展,另外還可以定期開展一些與數學學科有關的主題線上班會活動,鼓勵學生們在平臺上暢所欲言,將近期各自的學習情況和面臨的一系列學習問題大膽地表達出來.這樣,教師在信息的整理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班上每名學生的認識,在課堂中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
四、結 語
總而言之,數學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必修科目,教師應當本著教書育人的基本理念,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力求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科上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波.探析高中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下),2018(1):199.
[2]池永珍.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8(17):68.
[3]蘭超.高中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