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春華
摘 要: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陪伴,在教育和情感上存在一定缺失,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容易出現偏差。教師要以愛為“源”,明確自己在學習教育、情感教育及心理教育方面的任務,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提升教育質量,助力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留守兒童;學習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5.6;G627.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2-0027-01
所謂“留守兒童”,就是在農村中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外出打工,因而與父母中的一人或者其他親人生活的兒童。這類孩子缺乏父母陪伴,在教育和情感上存在一定缺失,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時容易出現偏差。對此,教育者應該以愛為“源”,積極關注,在把握原因的基礎上展開策略研究,以促進問題的解決,落實教育目標。
一、教師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中的主要任務
(1)學習教育。學習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青少年時期是學生認知思維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所以教師要格外重視留守兒童的學習教育。留守兒童中的大部分長期缺乏父母陪伴,在學習方面缺乏監(jiān)督,加之自主、自律意識不強,就導致學習成績難以提升。此外,部分學生家庭貧困,缺少基本的學習用具,沒有相應的輔導資料,這給學習造成了很大困難。對此,教師應格外關注,嚴抓留守兒童的作業(yè),適時展開輔導,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2)情感教育。教師應關注留守兒童的情感教育,定期疏導,及時調整,幫助其樹立正確、積極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與人生理想。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遇到困難和疑惑時能及時得到父母的幫助。然而,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幫助,長此以往會對其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以致難以健康成長。教師要密切關注他們的情感,經常與其交流,滿足其情感需求,使其感受到來自教師和班集體的關愛,樂觀地面對困難,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3)心理教育。調查表明,很多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問題,在性格上存在缺陷或者發(fā)展不健全,主要表現為脾氣暴躁、懦弱膽小、不愿與人交流、缺乏安全感等。在調查中,有90%以上的留守兒童希望與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由此可見,孩子內心是十分渴望親情的,這也正反映了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在這一背景下,教師要積極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改善,填補留守兒童內心的空缺。具體實施時,教師應密切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對于出現的問題及時疏導,使其有健康的心理。
二、完善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對策
(1)建立檔案,加深了解。學校是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教師就是這個家庭的家長。為了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用愛和溫暖對待每一個學生,幫助他們增強生活、學習的信心。教師應建立學生信息檔案,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展開針對性輔導。學生入學時,教師就應該為每個學生建立家庭及個人檔案,并通過之后的交流不斷完善信息,其中包括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品德、成績等情況。這樣,教師就能進行因材施教,有區(qū)別、有針對性地對待不同的學生。長此以往,教師就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和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能讓學生敞開心扉,將自己的問題與困惑傾訴出來,這樣教師就能及時疏導,幫助其解決問題。(2)組織活動,培養(yǎng)情感。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班級活動的組織者及班級文化的建設者。很多留守兒童缺乏與人溝通交流的機會,在融入班集體時存在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與班干部共同籌措,組織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使留守兒童融入到班集體中。教師可以利用活動開展心理教育,鼓勵他們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和同學分享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從而增進留守兒童與同學之間的了解,拉近他們之間的距離,培養(yǎng)他們的友情。漸漸地,留守兒童就能在班集體中感受到溫暖,提高凝聚力。此外,對于學校開展的文體活動,教師應積極鼓勵留守兒童參與。這樣,一方面能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為他們提供盡情展現自己的平臺,另一方面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使其在活動中挖掘自身潛能,找到自身價值,成為活潑開朗、熱愛生活的人。(3)家校合作,共同培育。留守兒童的教育離不開學校,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學生在學校獲得再多的關懷,也替代不了家庭的溫暖。因此,教師應該經常與家長溝通、交流,共同商討孩子的教育問題,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促進其個性的釋放與能力的提升。這樣,學生才能在和諧友愛的氛圍中自由成長。反之,如果家庭關系破裂、家庭結構不完整,學生背負的心理壓力過于沉重,那么他們就容易失去學習和生活的信心,稍有不慎甚至走上歧途。為此,教師應經常與家長溝通,一方面提醒家長關心孩子,另一方面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充滿自信地生活、學習。長此以往,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兒童就能渡過成長的難關,樂觀積極地面對學習和生活。
總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一個熱點問題。作為課堂主導的教師,在留守兒童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明確自己的教育任務。教師和家長要以愛為“源”,共同關心他們,共同解決問題,為他們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們感受來自學校及家庭的愛與溫暖,讓其在呵護、關懷下樂觀積極地學習和生活,將來成長為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材,擁有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王玲.農村留守兒童希望感和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5.
[2]馬多秀,朱小蔓.留守兒童心靈關懷研究:學校教育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