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
摘 要:體育教學的目的是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強化體魄,帶動學生身心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體育教學多為戶外教學,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中學生會出現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損傷,這就需要教師做好體育教學中損傷的康復保健。文章對體育教學中常見損傷的康復保健進行研究,以加強體育教學中各種損傷的防范與處理。
關鍵詞:體育教學;損傷;康復措施;保健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3-0079-02
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常常會遇到不同類型的運動損傷,而出現運動損傷如果不及時干預處理,就很容易使得損傷危害加劇,影響學生的體育訓練及日常學習生活,嚴重者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運動心理陰影,挫傷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而體育教學中各種常見損傷的防范與處理并不是無章可循的,教師應總結相關經驗,做好常見損傷的突發(fā)應對,切實保障學生體育運動的安全,確保學生身體健康。
一、體育康復保健對體育教學的意義
體育保健是體育教學中獨立的學科,是研究體質與健康教育及體育運動中的保健規(guī)律和措施的一門應用性科學。主要內容包括:體育衛(wèi)生、保健按摩、體育療法、體育傷病的預防和處理。體育教學中加強對體育保健康復的關注,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運用醫(yī)學保健的知識和方法,對體育運動進行醫(yī)務監(jiān)督和指導,使體育鍛煉能更好地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效果。在體育教學中加強體育康復與保健的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二、體育教學中常見的損傷及處理辦法
1.閉合性運動損傷的有效處理
閉合性損傷有多種類型,常見的有震蕩傷、挫傷、扭傷和擠壓傷四種。第一,震蕩傷。當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受到外力的強烈沖擊或者擊打,其身體組織會出現暫時性的功能障礙,但是又沒有明顯的結構變化,這種損傷被認為是震蕩傷。當出現震蕩傷時,教師應該重點檢查學生比較脆弱的組織器官,主要是腦部、脊髓及神經等。如果震蕩不是很嚴重,一般不需要特殊干預處理。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暫時休息,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避免短期內再受到相關刺激。較為輕微的震蕩傷一般在幾個小時內就可以自行消失,學生很快就會恢復到健康狀態(tài)。第二,挫傷。挫傷一般指組織受到直接性擊打后,出現輕微的運動損傷,此時組織依然完整。不同組織部位挫傷表現不同,處理方法不同。一般來說皮下組織或者肌肉的挫傷,常常表現為皮膚淤血,呈青紫色,甚至出現局部的腫脹,引發(fā)血腫等,此時學生處于疼痛狀態(tài),引發(fā)身體功能障礙。因為其可以自行修復,所以不需要特殊處理。如果血腫較為嚴重,可以抽出積血,進行包扎處理,引導受傷學生短時制動,抬高受傷部位,前兩天可以選用冷敷達到止血消腫的目的,后期選用熱敷或者理療,促進積血的消解。如果挫傷較為嚴重,教師要考慮學生是否存在內臟及大血管等部位的損傷,要特別關注。第三,扭傷。在體育教學中,扭傷是較為常見的。扭傷一般是關節(jié)附近的韌帶受傷,因為過度屈伸,在旋轉活動時受到大的牽引力,導致部分韌帶的撕裂。扭傷經常發(fā)生的部位為肌腱、肌肉及腱膜等軟組織。出現扭傷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受傷部位疼痛,用手指觸壓有疼痛感,也會出現皮膚青紫色,引發(fā)關節(jié)障礙。在處理方法上參考挫傷,但是對制動時間要求較長,需要靜養(yǎng)2周~3周,確保受傷部位的結締組織修復好后才能逐步恢復活動,否則會轉為慢性損傷,恢復難度加大。如果是運動頻繁引發(fā)的軟組織慢性損傷,損傷原因是組織韌性及強度減弱,很容易重復挫傷。第四,擠壓傷。除了上面提到的閉合性損傷外,擠壓傷也較為常見。擠壓傷一般出現在肌肉較為豐富的部位,主要是大腿、臀部,擠壓傷損害嚴重時處理很復雜。當擠壓物離開幾個小時后,身體的微血管受損,導致血漿外滲,皮膚瘀斑嚴重,伴有水泡。在處理上,可以采取三個步驟:先迅速去除重壓物,將損傷部位固定起來;防止傷者出現休克;合理使用抗感染的藥物。
2.開放性運動損傷的有效處理
開放性運動損傷是與閉合性運動損傷相對的損傷類型。在體育教學中常常出現的開放性運動損傷主要有擦傷、刺傷和撕脫傷三種。第一,擦傷。擦傷是較為常見的開放性損傷,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學生受到外力的摩擦,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擦痕,并伴有少量的滲血。教師可以用新潔兒滅液消毒處理,然后包扎覆蓋。第二,刺傷。刺傷是體育運動過程中,學生身體某個部位被尖銳的物體戳破引發(fā)的創(chuàng)傷。一般來說,尖銳物體的戳刺往往創(chuàng)口面積小,但創(chuàng)口程度深,嚴重情況下會導致學生的部分組織損傷或者異物留在創(chuàng)口深層。教師在給學生進行刺傷處理時必須做好異物的清理,因為刺傷處理不當很容易引發(fā)破傷風,所以必須注意后期的防治。第三,撕脫傷。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因為身體的高速旋轉可能會導致皮下組織損傷,部分肌肉、肌腱從深層次組織上撕脫,出血較多,感染風險大。教師在處理上應該加大對感染的防治,做好傷口面的清創(chuàng)處理。
三、體育教學中各種損傷的康復保健
1.強化安全意識,加強損傷知識的教育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除了要自己掌握一定的康復保健技能外,還要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加強安全防范意識。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損傷康復保健知識,特別是要將預防運動損傷的技術和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具備常見損傷的處理及簡單應對能力,在體育學習中強化安全意識,提升自我保護能力,最大限度避免運動損傷,防患于未然。
2.根據教學規(guī)律,合理安排體育教學
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必須契合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身體發(fā)育規(guī)律,合理安排體育教學。主要應考慮到學生的身體機能情況,了解學生個體身體素質的差異,在把握學生身體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堅持差異教學,遵循體育教學的既定規(guī)律,帶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切實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根據教學規(guī)律進行體育教學組織實施,對于預防運動損傷有積極作用。
3.關注運動熱身,做好體育運動的準備
在體育教學的組織實施中,前期的準備很關鍵,不僅僅關系到體育教學的實際效果,更關系到運動損傷的預防。體育教學前的準備不是教師單方面的,學生也應參與到體育活動準備中。體育教師要帶領學生做好準備和整理活動。準備活動是體育運動正式開始前身體機能的提前訓練預熱,通過熱身練習奠定正常體育運動的準備基礎。做好準備可以提升學生身體代謝水平,確保體溫上升,最大限度提升循環(huán)及呼吸等內臟器官的機體水平。體育運動前充分的準備可以帶動中樞間的協(xié)調能力,確保學生在最佳的身體狀態(tài)下參與體育訓練。而充分的體育活動準備也可以讓人體的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下,帶動肌肉力量的增加,提升韌帶的彈性和靈活性,可以有效防止肌肉和韌帶的損傷。要想做好體育教學中的康復保健,教師必須帶領學生做好體育教學活動的前期準備。
4.加強安全排查,確保場地和器械安全
要想做好體育教學中常見損傷的康復保健,教師更需要做好體育教學中安全隱患的有效排查,重點是運動場所的安全性和運動器材的可靠性。只有運動環(huán)境安全,運動配套器械性能穩(wěn)定,才能確保體育教學順利開展。運動器材是循環(huán)使用的,而運動場地也是各院系各項活動開展共享的,教師需要加強對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的質量抽檢,及時發(fā)現運動器材中的潛在隱患。
總之,體育課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具有對抗性與開放性,這決定了體育教學中很容易出現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損傷。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具備體育損傷康復保健方面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加強安全防范,了解相關的救護保健知識,做好突發(fā)損傷情況的冷靜應對,降低損傷危害,確保身體健康。因此,體育教學中常見損傷的康復保健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程明.如何預防中等專業(yè)學校體育教學運動損傷[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7).
[2]綦湘.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5(12).
[3]杜少堂.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與早期處理的作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7(07).
[4]王文靜.長春市普通高??祻捅=◇w育課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