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杰
摘 要:微課程,也叫微課,是依托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新興的教學形式。利用微課程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能把教師的時間和精力解放出來,充分利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傳授方法等方面。應用微課程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物的課堂效率。
關鍵詞:微課程;初中生物;課堂效率
一、微課的概念
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
微課類型可分為課前復習類、新課導入類、知識理解類、練習鞏固類、小結拓展類。其他與教育教學相關的微課類型有:說課類、班會課類、實踐課類、活動類等。
二、榆盤初級中學微課應用案例
《人的生殖》微課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識記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2.了解胚胎發(fā)育過程。
【過程與方法】
利用微課件與微視頻展示受精和胚胎發(fā)育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多媒體資源應用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生育和養(yǎng)育知識的了解,增強敬愛父母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男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2.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
受精過程和胚胎的發(fā)育過程。
(三)教學過程
1.課前導學
上課前一天教師給學生端發(fā)送《受精過程》和《胚胎發(fā)育》微視頻。
發(fā)送PPT1:同學們好,我們下節(jié)課要學習《人的生殖》。請同學們在觀看《受精過程》和《胚胎發(fā)育》兩個視頻后完成導學要點題。
(1)含有精子的精液進入陰道后,精子游動進入子宮,進而進入 與卵細胞相遇。
(2)男性一次排出上億個精子,女性每次通常排出
卵細胞,通常只有一個精子能夠進入卵細胞并與卵細胞結合形成
。
(3)受精卵發(fā)育 天后形成胚泡,胚泡緩慢地移動到子宮中并附著在子宮內膜上,在第 周時發(fā)育成胎兒,到第 周時胎兒發(fā)育成熟后從母體的陰道產出。
2.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PPT2:精子和卵細胞,引導學生對比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態(tài)差異。
學生:觀看課件并結對討論,對間交流。
3.合作探究
教師:播放PPT3:男性生殖系統(tǒng)示意圖,指導學生觀看課件,識記男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十分鐘后抽查學生識記情況。
學生:分4人小組觀看課件,識記男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教師:出示檢測題抽查學習效果。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它的功能是產生精子,并且分泌 。
(2)附睪的功能是 。
教師:播放PPT4:女性生殖系統(tǒng)示意圖,指導學生觀看課件,識記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五分鐘后抽查學生識記效果。
學生:分4人小組觀看課件,識記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
教師:抽查學生識記效果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它的功能是產生
,分泌 。
(4)輸卵管的功能是 。
教師:指定兩個學習小組選代表講述受精過程。
學生:選代表講述。
教師:在受精過程中,我們要特別識記的是:
受精的場所——輸卵管。
受精卵移動到子宮后附著在——子宮內膜上。
(5)胚泡繼續(xù)分裂和分化,到第 周時發(fā)育成熟,通過母體的陰道產出體外。
教師:播放PPT5:子宮內的胎兒,臍帶和胎盤示意圖。指導學生探究胎盤、臍帶。胎兒與母體間的物質交換。
學生:觀看課件,分小組探究胎兒與母體物質交換的途徑,選代表發(fā)言,組間交流。
4.學習效果反饋
教師:播放PPT6:學習了《人的生殖》這節(jié)課,談談你的感悟。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
(1)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父母?怎樣報答父母的生育和養(yǎng)育之恩?
(2)“婦女節(jié)”就要來到了,“母親節(jié)”也不遠了,你想為媽媽做些什么?
教師指出:對父母的報答,也許是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我們只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才能不辜負父母的殷切期望。在Flash MTV《燭光里的媽媽》的深情氛圍中,與同學們一起,祝所有的婦女們、母親們節(jié)日快樂!
教師結束語:正常的人有生育能力,但有的夫婦由于身體的原因,不能如愿。然而現代生物技術發(fā)展到今天,給他們帶來了福音,課外閱讀“試管嬰兒——談現代輔助生殖技術”。
參考文獻:
[1]陳迎濤.淺談新課標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4(31):112-113.
[2]徐小波.淺議微課[J].教育教學論壇,2014.
注:此論文為甘肅省天水市科研課題《榆盤初中生物微課教學設計與應用》科研成果。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