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摘要:小學音樂課堂當中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首先是要重視音樂課堂當中的教學優(yōu)化,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也需要強化音樂知識的跨學科流動,只有通過多元化滲透,結(jié)合到小學生日常的學習與生活當中,才能夠讓小學音樂的傾聽習慣真正的成為小學生的一種良好習慣。
關(guān)鍵詞:傾聽習慣 小學生 音樂課堂
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進一步地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有助于幫助學生更進一步地學習音樂。音樂的學習實際上是一種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只要把握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從小學音樂教學的特點出發(fā),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到小學音樂課堂的積極性,這樣有助于小學音樂課堂以事半功倍的方式進行教學。很多小學的音樂教師僅僅停留在讓學生進行歌曲演唱這一階段,這實際上不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只有興趣才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更需要引導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才能夠讓教學更加順利地推進。而如何幫助學生形成傾聽的習慣,則是很多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所需要探索的一個主要問題。
一、小學音樂課堂傾聽習慣培養(yǎng)問題
首先,小學音樂課堂當中的教學難點,主要體現(xiàn)為學生并沒有形成一種傾聽的習慣,也就是其傾聽歌曲的過程當中,仍然停留在對歌曲的簡單傾聽,并沒有真正欣賞音樂本身的特征。在小學音樂課堂當中,讓學生學習演唱歌曲的技巧,特別是掌握一些耳熟能詳?shù)母枨?,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比較容易體現(xiàn)出來的一種教學模式。但是這樣的教學方法實際上只是讓學生能夠通過演唱的方式來了解音樂,但是很少對音樂作品本身的特征,特別是對音樂作品本身包含的情感因素等進行分析,無助于學生從深層次去學習音樂。事實上,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演唱,更需要讓學生學會傾聽,注意讓學生聽到音樂當中的趣味性和情感特點,才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地形成更加全面的音樂素養(yǎng)。
其次,當前小學音樂課堂在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往往忽視學生的主動性,特別是以教師為主導的音樂課堂教學,為了節(jié)省教學時間,所以往往讓學生簡單的學會歌曲演唱,但是卻很少讓學生去欣賞和傾聽音樂。在小學音樂教學里面,小學音樂教師往往會直接地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歌曲演唱,特別是對于一些音樂課本當中所出現(xiàn)的歌曲,音樂教師通過簡單的器樂演奏或者是通過各種演唱的方法,讓學生模仿音樂教師的演唱,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但是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變革是小學音樂傾聽習慣培養(yǎng)的一種基本模式,實際上小學音樂課堂當中,學生對歌曲演唱的模仿并不是一種成功的傾聽模式,而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模仿。所以從本質(zhì)上看,如何讓學生學會傾聽,特別是打破教師,將音樂知識被動的輸入學生群體當中,這實際上是當前小學音樂教學所需要解決的一個客觀問題。只有讓學生重新回到學習的主體,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才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中。
再者,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之所以沒有形成一種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機制,主要是當前學校不重視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特別是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列為副科,投入的音樂教學資源相對比較少,小學音樂教師對于課堂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開發(fā)相對比較少,自然在于小學音樂課堂當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習慣這種教學模式就沒有得到推廣。如何進一步的開發(fā)傾聽習慣的教學模式,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學得到充分的重視,特別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讓小學音樂課堂的傾聽習慣培養(yǎng)能夠形成一種常態(tài)化的機制,并不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的研究,或者是上級的檢查而形成的一種應付式教學。
二、小學音樂課堂中傾聽習慣培養(yǎng)機制
首先,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當中,需要充分地將音樂結(jié)合到小學生的日常學習習慣當中,讓小學音樂的各種演奏以及各種旋律滲透到小學生的方方面面里面。這樣可以在小學課堂的上課鈴聲、下課鈴聲方面,包括讓學生的紀律上面進行進一步整合的旋律里面,都結(jié)合一些小學音樂教學的元素,讓學生聽到某一些旋律就知道是執(zhí)行某項工作,這樣慢慢他們就學會了傾聽某些旋律,從而形成傾聽音樂的習慣。但是需要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師和學校的管理層面進行結(jié)合,將音樂旋律和學校的管理相結(jié)合,需要學校充分的重視小學音樂學科的教學。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在引導學生形成傾聽習慣的時候,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課堂游戲,讓學生只要傾聽正確判斷無誤,便能夠獲得一些相應的獎勵。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彈奏一些樂器,通過器樂演奏,讓學生判斷這些旋律是屬于哪些歌曲的,通過這種互動性的游戲,讓學生慢慢地學會傾聽的習慣,這實際上是一種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當中有益的探索。此外,也可以通過一些競賽的方式,讓小學音樂課堂以競賽的方法去引導學生,傾聽一些旋律。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小學生進行傾聽,這樣的方法實際上也是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加有興趣的參與到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當中,以互動的模式,讓教師和學生形成一種多元化的交流,實際上有助于小學生形成一種更加良好的傾聽習慣。
此外,小學音樂課堂在形成小學生的傾聽習慣過程中,還可以考慮以更加合適的方式,讓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之外也能夠運用這種傾聽的藝術(shù)。比如數(shù)學課堂或者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結(jié)合一些音樂教育的模式,通過音樂與圖形相結(jié)合,或者音樂與文章相結(jié)合的方式,讓小學生都能夠在以其他的語言環(huán)境以及教學環(huán)境當中接觸音樂,讓傾聽成為一種各個學科都能夠聯(lián)系起來的線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音樂教師和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溝通和融合,并且對于多媒體制作以及新媒體等技術(shù),可以讓音樂通過不同的載體作用到學生的群體當中,讓小學生在日常的教學當中能夠?qū)W會傾聽,傾聽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的時候,那么在教學效果上面就會有所提升。
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當中,如果要讓學生進行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還要定期地對學生進行調(diào)查,通過學生的傾聽習慣反饋,來調(diào)整傾聽習慣的教學模式和引導模式。因為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必須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并且保持一種聯(lián)系與互動,才能夠讓教學的模式更加有利的發(fā)展。所以對于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師來說,應該定期對學生進行調(diào)查,接受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當中的一些負面信息與積極信息,對小學生的這些傾聽習慣的反饋,應該保持一種周期性收集的習慣,從而更好地進行傾聽習慣教學策略的調(diào)整。
三、結(jié)束語
小學音樂課堂的傾聽習慣,在教學實際上應該是一種持續(xù)性的教學模式,特別是教師和學生要維持良性的交流和互動,所以對于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師來說,應該更進一步的探索傾聽模式以及傾聽的反饋機制,通過學科滲透以及跨學科互動的方式,讓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無時無刻的存在于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更需要探索這種新型機制以及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模式,更好地了解小學生的需求,讓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真正成為小學生喜歡學習的一個平臺。因此,在未來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當中,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項目,重視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有助于小學音樂課堂的優(yōu)化與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