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作文自修自改,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更多作文學習機會。作文修改的過程就是學生自我認知升級、自我反思的過程。學生作文完成之后,自然要進入批改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能夠抓住這有利時機,引導學生自主修改作文,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作文修改形式得到創(chuàng)新,教學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關(guān)鍵詞:小學高年級;自主修改;多元
作者簡介:劉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清英外國語學校教師。(江蘇 常州 213000)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7-0076-02
批改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教學實踐中,學生互相批改,教師抽查互改情況,然后學生就批改中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改正。在這個過程中,操作流程看似流暢,其實不然,學生批改作文的興趣難以被激活,思維活動量較小,很難對學生的寫作形成有效促進。自主修改作文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是促進學生作文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批改手段的束縛,讓學生在自主修改中實現(xiàn)對作文的認知升級。
一、自查自糾,鼓勵學生自我剖析
針對小學高年級寫作,《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有自主修改自己習作的沖動和欲望,在此基礎(chǔ)上,順利完成自主修改任務(wù),做到語句通順,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摯,正確表達,自由表達。” 由此可見,修改作文,不僅是教師的任務(wù),更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生作文需要自主修改。教師要針對高年級學生學力基礎(chǔ)和修改能力,設(shè)計針對性教學策略,引導學生自查自糾,養(yǎng)成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好習慣。
在一次寫作練習中,教師給出話題:我們學習過很多描繪自然風光的文章,你的家鄉(xiāng)有哪些吸引你的自然風光呢,請你寫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吧!聽說要描寫家鄉(xiāng)風光,學生寫作熱情極其高漲。寫作過程中,教師巡視時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的作文中有錯別字,還有一些句子不通順。寫作結(jié)束后,教師沒有讓學生上交作文,而是留出5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己檢查,糾正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匆匆寫完作文,再回過頭檢查時,才發(fā)現(xiàn)作文中的問題。自查自糾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可以吸引眾多關(guān)注的目光,學生自主修改熱情被點燃。
很多學生存在愛表現(xiàn)的心理,完成寫作內(nèi)容后,總是急急忙忙的交上,希望教師能夠最早看到自己的“大作”。教師不妨讓學生“等一等”,給他們幾分鐘的時間,先行自主檢查,然后再上交。學生在自我檢查的過程中,能夠最直觀地發(fā)現(xiàn)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錯別字,只要認真檢查,就可以避免。這樣的安排能夠消除學生浮躁心理,最大限度保證作文質(zhì)量。
二、朗讀展示,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文章不厭百回讀”,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更是讀出來的。小學階段,學生雖然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但讓他們在課堂之上朗讀自己的作文,很多學生羞于啟齒。教師要發(fā)揮積極引導作用,給學生講述一些中外著名作家在朗讀中修改自己文章的故事。激發(fā)學生朗讀熱情,然后要求學生小聲朗讀自己的作文。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作文中比較拗口的地方,詞不達意的句子、錯別字、標點使用錯誤等問題凸現(xiàn)出來。
《語文園地三》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描繪未來世界的樣子。學生抓耳撓腮,不知從哪里下手,教師進行引導點撥,學生思維瞬間被激活。寫作結(jié)束后,教師先讓學生自糾自查,然后將所有的作文收起來,打亂順序后,將作文發(fā)下去,并讓學生瀏覽、批改作文。學生認為寫得好的作文,可以在同學面前朗讀展示。有的學生拿到的是自己的作文,自然不好意思在班上朗讀。有的學生拿到的是同桌的作文,主動站起來進行朗讀。其他學生認真聆聽,在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并將自己的疑問記錄下來。朗讀結(jié)束后,聆聽作文的學生和朗讀的學生先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讓學生讀自己的作文是一種方法,交換讀也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學生最喜歡當小老師,在讀別人作文的過程中,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能夠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抓住學生這一心理,將學生作文收起來,按照一定的順序逐一發(fā)放,學生不知道自己讀的是誰的作文,這樣的朗讀展示才更真實,才能讓全體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三、互幫互助,拓展學生思維認知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十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修改作文能力,他言道:“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tǒng)變一變,讓學生去考慮、去決定該如何修改作文,這樣不就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了嗎?能培養(yǎng)學生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益的。”葉老的話給我們帶來很大啟迪,讓學生互批互改,分享自己的觀點,這是新課標對寫作教學的要求,也是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應(yīng)然選擇?;ヅジ牟粌H能給學生建立作文修改平臺,讓學生盡情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更能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對拓展學生思維認知有很大幫助。
一次作文訓練的主題是寫父母對自己的關(guān)愛。這個主題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guān),是他們喜歡寫的內(nèi)容,因此,寫作進行的格外順利。在進行批改時,教師將學生分為6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篇寫得最好的作文,再選出一篇寫得最差的作文,開展討論活動,具體說明作文為什么寫得好,為什么寫得差。學生議論紛紛,各抒己見。在對較差作文進行剖析時,有的學生從中找出了標點符號方面的錯誤,有的學生認為作文的開頭過于平淡,沒有突出主題。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而言,小組互批互改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極有效的作文修改方式。這種方法讓學生明確了寫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對學生合作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
互批是一種常用的作文批改方式,它是將作文直觀展示出來,讓部分學生或全體學生一起閱讀、評判。學生作文起點不一樣,修改作文的水平自然也不同。教師要營造輕松、愉悅的合作批改氛圍,讓學生交流探討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修改內(nèi)容讓作者與被批改者展開直接對話。作文批改有爭議的地方,雙方不妨再次進行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四、技法傳授,升級學生修改能力
作文修改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后,教師更需要發(fā)揮組織、引導、協(xié)調(diào)的作用。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要從多角度進行教學指導,按部就班地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與技巧。修改伊始,教師要給學生提出具體要求。首先,限定修改的范圍。對于一篇文章,不能全盤否定,可以從字詞、標點、語言等方面著手進行適當修改。其次,在修改方式上,必須多元化。替換、插入、補充、刪除等操作手法,都可以應(yīng)用到作文修改中。
教師布置了一個寫作話題:觀察生活中最熟悉的一個人物,進行細致刻畫。學生拿到話題后,紛紛想到自己的父母、老師,然后開展敘寫活動。寫作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讓學生對同桌的作文進行修改。修改之前,教師首先提出修改要求:批改作文時,必須使用鉛筆,這樣方便二次批改;讀完文章后,必須先給出總體印象和評價,發(fā)現(xiàn)并指出文章的亮點以及缺點。在此基礎(chǔ)上對作文的開頭、結(jié)尾、過渡等段落開展剖析;對文本中的具體事例或者細節(jié)進行品味、推敲,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每篇作文至少要兩個人進行批改,才能得出最后的等級。教師詳細講述了修改的規(guī)則以及技巧,學生開始操作。這樣的自主修改指導具體、細致,課堂教學進行的格外順暢。
與寫作指導一樣,修改指導也必須井然有序,按照一定的章法進行。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先讓學生對整篇文章謀篇布局進行審視。然后從語言維度入手,找尋作文中的錯別字,錯用的標點,句子是否通順。最后修改開頭、結(jié)尾、過渡句等段落。這樣的技法傳授對拓展學生作文修改的廣度和深度有極大的促進,為提升學生作文修改水平有積極影響。
小學作文教學方式眾多,尤其是作文批改沒有統(tǒng)一模式。教師要針對小學作文教學實際以及高年級學生認知特點,指導學生開展自主修改。學生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思維得到拓展,逐步掌握作文寫作技巧。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要發(fā)揮積極作用,從自查自糾、朗讀展示、互幫互助、技法傳授等方面著手,對學生自主修改作文進行積極指導和權(quán)威點評,從而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俞小波.作文教學中的自主修改及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
[2] 周仁啟.關(guān)于小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1).
[3] 徐建明.自主修改,打開學生作文興趣的天窗[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7).
責任編輯 范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