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廷強
期末檢測閱卷工作剛剛結(jié)束,同事推薦了兩位三年級學生的作文,題目是“我想變成……”。
兩名學生的作文題目大致相同,一是“我想變成一只老鼠”,一是“我想變成一頭獅子”。作文內(nèi)容也極為相似,二人分別對老鼠和獅子流露出由衷的羨慕,理由是,它們不需要被媽媽和老師逼著去做那永遠也做不完的事情——做題、寫字、背書、參加各種培訓班,它們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開心無比。
我相信,這是孩子們的原創(chuàng)作品。就是說,文章中表達了他們心里的真實想法。
可以肯定,兩位“熊孩子”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并不想通過自己的文章來引起老師或家長的注意,以改變自己當下的處境,成為無憂無慮的“老鼠”或“獅子”。果真那樣的話,只能招致更多的說教。
我既欣賞他們的直率,又感動于他們的純真,真正意義上的“我手寫我心”,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道明了千千萬萬“熊孩子”的心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情毫無興趣時,這樣的事情對于當事者來說不亞于一場苦役,在這種情況下,又怎么可能將事情做得風生水起讓人叫絕令人稱道呢?不客氣地講,學習興趣喪失是我們大多數(shù)學生學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我們教育飽受詬病的重要表征,學習成為多少“熊孩子”不堪忍受的夢魘!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曾經(jīng)多少才子的黃粱美夢,至今仍是許多教師和家長激勵孩子寒窗苦讀爭做人上人的圭臬。讀書是苦的,卻又在等第觀念、光耀門楣思想的映照下,成了一種天經(jīng)地義的歷練,結(jié)果將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抹殺得一干二凈。我們面對的現(xiàn)實是,不喜歡做題、寫字、背書的“熊孩子”越來越多,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經(jīng)驗的增多,孩子們在學習上非但沒有變得得心應手,反而遇到的困難越來越大,以致越來越多的孩子逃離了學習。
如此看來,“熊孩子”的文章也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了,而且比作文技法和分數(shù)高低更重要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哪去了?如何才能激發(fā)并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應當是任何一位有志于教育的家長和老師都不可回避的問題。
如果能夠就此而真正關心“熊孩子”們的思想與生活,至少同他們來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逐漸改變當下我們不恰當?shù)慕逃绞?,讓“熊孩子”們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進而忘情發(fā)出喜歡學習的聲音,這豈不是兩位“熊孩子”莫大的功勞?這更是千萬“熊孩子”的美好未來。
但愿不再有“熊孩子”愿意成為自由自在的“老鼠”和“獅子”,而是對這個世界永遠保持著初來乍到的好奇,對知識、對學習懷有求知若渴的熱望。
這將是我們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福祉!
(作者單位:山東省榮成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李杰杰
E-mail:7318364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