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jù)英維文化差異的理論與實踐.通過對維吾爾族零起點大學生英語學習使用過程中句法和語篇組織的分析,并以他們的作業(yè)為樣本,分析了英語學習及使用中出現(xiàn)的錯誤,探討了零起點維吾爾族學生語母語文化對英語學習的影響,闡述了維吾爾族大學生英語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文化模式來學習和使用英語的必要性。
【關鍵詞】零起點維吾爾族學生;英語學習;負遷移;錯誤
【作者簡介】古麗皮耶·居麥(1968.2- ),女,新疆喀什市人,喀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引言
新疆作為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qū),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區(qū),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加快,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對英語人才的需要與日俱增。對于零起點維吾爾族大學生來說英語學習是極其困難,老師和學生都下了不少功夫但是效果欠佳。維吾爾族學生在使用英語時,學生們不同程度地存在詞匯量缺乏、事態(tài)濫用,比喻不恰當、主語、賓語位置倒裝、主被動語態(tài)濫用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究其主要原因,維吾爾族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了語言遷移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這些問題成為了維吾爾族學生英語寫作的重大障礙。此方面的問題隨著維族英語學習者不斷擴大而增加,這也需要引起高校英語教師的重視盡量減少維吾爾語負遷移對英語寫作的影響。有效地提高維族大學生英語寫作水平。關于負遷移理論,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和語言教育家Robert Lado認為:語言遷移現(xiàn)象是語言習得的一種主要障礙,那些與學習者母語迥異的語言成分對學習者來說要相對困難些,阻礙學習。這一理論的提出對外語習得和學習的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以及使用者思維方式、表達方式等的不同,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免不了要受到維吾爾語的影響,在學習使用英語的過程中中有著很明顯的母語負遷移的痕跡。零起點維吾爾族大學生在學習運用英語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維語母語的負遷移的影響。本文以42個來自喀什大學大三英語專業(yè)學生(母語為維語)的32本作業(yè)為樣本,發(fā)現(xiàn)其中有負遷移錯誤為約168處。幾乎每本作業(yè)每次都有母語遷移現(xiàn)象。他們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層面上:詞匯、語法和篇章結構。能否成功地從這三個層面實現(xiàn)轉換是寫好英語作文的關鍵。下面筆者從詞匯、語法和語篇結構三個層面談談維語對大學生英語學習與使用的干擾影響。
一、詞匯層面上的維語負遷移
1.詞語搭配不當。維語中恰當?shù)拇钆湓谟⒄Z中不一定合適。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若不注意英語維語的差異,就會出現(xiàn)搭配方面的負遷移。有幾位學生的作業(yè)中出現(xiàn)了這樣的搭配:The price of this dress is little expensive.
(1)英語中expensive和cheap只修飾商品。用high和low來修飾price wages,costs(成本),payments(報酬)等。所以expensive應該改為high.也可以用steep,The price of this dress is little steep.
(2)I am a very often visitor to this country.
“often”是副詞,在這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形容詞。此句應改為;Iam a frequent visitor to this country.
2.詞義重復現(xiàn)象較為嚴重。
(1)I love reading book?!皉eading”一詞已經(jīng)含有“讀書”之意,“book”在此略顯畫蛇添足,I love reading,就足以表達“我酷愛讀書”了。類似的錯誤比較多。
(2)Id like to share my story with you together.我愿意與你一起分享我的故事。“share”本身就有一起分享的意思,“together”可以去掉。
3.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運用不當。
(1)Can you answer? “answer”是及物動詞,后面要有賓語,正確的應是:
Can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2)Where did you put? 正確的應是Where did you put it/ ?
4.送類動詞與給類動詞后的介詞濫用。
(1)Where did you send the bicycle?
To Kashgar. 送類動詞可以和表示處所的介詞短語連用。
(2)Where did you gave the ball?
To Mary這樣表達是錯誤的。.給類動詞則不能與表示處所的介詞短語連用。Levinson(2005)注意到,可以對送類動詞連用的介詞短語提問,而不能對給與類動詞連用的介詞短語提問。
二、語法層面上的維語負遷移
從語法方面來看由于英語和維吾爾語的差別較大,在學習過程對零起點學生生來說,負遷移大于正遷移。
1.主謂一致的問題上,零起點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錯誤。
(1)He get up early every day. (He gets up early every day )許多學生往往忽視單數(shù)第三人稱做主語時,動詞的變化問題。這是因為無論是維吾爾語還是漢語都沒有類似的變化。這就非常負遷移到維吾爾族學生英語學習中,致使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
(2)Neither I nor he like watching football match. (Neither I nor he like watching football match.) 詞句應該按照英語就近原則處理,like 因為其前的he 而用單數(shù)第三人稱形式。
2.謂語、賓語位置的混淆。在維吾爾語言里,謂語與賓語的順序恰好與英語的相反。就會出現(xiàn)以下錯誤:
(1)He this book dont like.(He doesnt like this book.) 而且本句中除了謂語賓語位置顛倒還出現(xiàn)了主謂不一致錯誤。
(2)We the classroom cleaned. (We cleaned the classroom.)
3.謂語動詞多余。
(1)We are study hard .(We are study hard.)
(2)Watch football is an amazing thing. ( Its amazing to watch football.學生在此完全按照維語的思維方式,用英語單詞一對一地表達思想。沒有按照英語習慣去正確的的表達。
4.時態(tài)形式表達錯誤。
(1)The schoolmaster must gone to sportsground.
(The schoolmaster must have gone to sportsground).
錯誤的原因是受了維語的干擾,維語里表示肯定也許……了”,一般是在情態(tài)動詞后+ 動詞+表示了”的詞綴就可以了。而英語則不同,一般是在情態(tài)動詞后+ 動詞的完成體
5.被動結構。維語被動句無需任何助動詞,,助動詞be是英語被動句中的基本要素,這種差異經(jīng)常導致零起點維吾爾族學生英語學習的負遷移。如下句:
(1)The window broken (The window was brorken)此例可以使我們很容易地發(fā)現(xiàn),學習者完全或是部分地在遵循維語被動結構的構建原則輸出英語的被動形式。
(2) a.I have the wall painted.此句中刷墻動作的執(zhí)行者不是“I”,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被動語態(tài)。
b.I have painted the wall.此句中刷墻動作的執(zhí)行者是“I”,是主動句。
三、篇章結構的負遷移
從句法和詞法的角度看,雖然一些維族大學生的英語作文似乎無懈可擊,但如果從語用的角度便能發(fā)現(xiàn)母語遷移在語篇層面上對英文寫作的影響。在篇章結構方面,維吾兒族族學生往往受維語思維習慣的約束。
1.句子不完整(Sentence Fragments)。在口語中,交際雙方可借助手勢語氣上下文等,不完整的句子完全可以被理解。可是書面語就不同了,句子結構不完整會令意思表達不清,這種情況常常發(fā)生在主句寫完以后,筆者又想加些補充說明時發(fā)生。
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本句后半部分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on? 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僅為一些 不連貫的詞語,不能獨立成句。改為: 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and newspaper.
2.懸垂修飾語。所謂懸垂修飾語是指句首的短語與后面句子的邏輯關系混亂不清。
To do well in college, good grades are essential.句中不定式短語“to do well in college”的邏輯主語不清楚。改為: To do well in college, a student needs good grades.
3.指代不清(Ambiguous Reference of Pronouns)。指代不清主要講的是代詞與被指代的人或物關系不清,或者先后所用的代詞不一致。(1) 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her to be her bridesmaid.(瑪麗和我姐姐很要好,因為她要她做她的伴娘。)
讀完上面這一句話,讀者無法明確地判斷兩位姑娘中誰將結婚,誰將當伴娘。如果我們把易于引起誤解的代詞的所指對象加以明確,意思就一目了然了。這個句子可改為: 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my sister to be her bridesmaid.
四、結語
綜上列舉了學生常出現(xiàn)的錯誤,分析了學生受維語干擾致錯的原因,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糾正錯誤。任何人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錯誤.在教學過程中應將語言知識與文化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從掌握技能變成熟巧,多記、多練,形成語感,減少母語對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影響。如果在教學中能有意識地開展在詞匯、語法、篇文化等方面的對比,揚長避短,只要我們不斷發(fā)現(xiàn)和糾正錯誤,就能減少和排除干擾,充分利用語言的正遷移,抑制負遷移,將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文秋芳.母語思維雨外語寫作能力的關系[J].現(xiàn)代外語,1998(04).
[2]郭海莉.淺談母語對英語寫作的影響[J].青海醫(yī)學院學報,2001 (04).
[3]童齡.英語寫作中的連貫性以及實現(xiàn)連貫的手段[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2(04).
[4]郭銘華.論母語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 (02):24-27.
[5]法小鷹.母語負遷移對中國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及對策[J].懷化學院學報,2010(07).
[6]郭銘華.論母語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 (0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