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運動四主癥包括姿勢步態(tài)異常、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肢體僵直。近年來,PD的非運動癥狀逐漸受到關(guān)注,其中睡眠障礙是PD患者常見的非運動癥狀,其發(fā)生率高達74%~81%[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藥物治療仍是PD睡眠障礙有效和常用的方法[2],目前鹽酸曲唑酮治療PD睡眠障礙的相關(guān)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主要觀察鹽酸曲唑酮片治療PD患者的睡眠障礙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沈陽市沈河區(qū)金秋醫(yī)院就診的PD患者3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齡(64.0±1.3)歲;病程(4.00±0.22)年;帕金森病Hoehn-Yahr(修正)分期2±3。
1.2 病例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50~80歲;②根據(jù)英國腦庫臨床診斷標準確診為原發(fā)性PD[3];③合并睡眠障礙,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量表(PSQI)總分≥7分;④Hoehn-Yahr分期≤3。
排除標準:①PD綜合征及其他PD疊加綜合征;②有癡呆不能配合完成量表檢查者;③存在原發(fā)性或腦器質(zhì)性精神障礙性疾病;④使用苯二氮?類、巴比妥類等鎮(zhèn)靜安眠藥物者。
1.3 治療方法 3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6例,觀察組20例。兩組患者均服用以下抗PD藥物,包括左旋多巴制劑、兒茶酚氧位甲基轉(zhuǎn)移酶抑制劑、金剛烷胺、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等(但無抗抑郁劑、鎮(zhèn)靜止痛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等藥物)。觀察組患者在上述用藥基礎上加用曲唑酮片(商品名:美時玉,臺灣美時化學制藥有限股份公司生產(chǎn),批號:331725,規(guī)格:50 mg/片)50 mg,睡前0.5 h服用。治療14 d后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4 評價指標 統(tǒng)一帕金森病量表Ⅲ(UPDRS-Ⅲ)評分:震顫得分為第20、21項總分,僵直得分為第22項得分,運動遲緩得分為第18、19、23、25、26、31項得分,姿勢不穩(wěn)得分為第27、30項總分。PSQI評分:評定受試者最近1個月的睡眠質(zhì)量,由7個因子構(gòu)成,包括睡眠質(zhì)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應用、日間功能障礙。累計各個因子得分為PSQI總分,共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zhì)量越差,0分表示無睡眠困難,21分表示所有方面非常有困難,>7分表示有睡眠障礙。Epworth嗜睡量表(ESS)用來評定白天過度嗜睡狀態(tài),共24分,>6分提示瞌睡,>11分提示過度瞌睡,>16分提示有危險性的嗜睡。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4 d后的UPDRS-Ⅲ評分、PSQI評分及ESS評分。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 S 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SQ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觀察組患者PSQI評分較對照組下降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對照組 16 10.3±1.8 10.4±1.9 0.153 0.880觀察組 20 10.2±2.1 7.0±1.0 6.153 0.000 t值 0.151 6.476 P值 0.881 0.000
2.2 治療前后 UPDRS-Ⅲ評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UPDRS-Ⅲ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觀察組患者UPDRS-Ⅲ評分較對照組無明顯下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UPDRS-Ⅲ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UPDRS-Ⅲ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對照組 16 19.13±5.49 18.93±5.21 0.106 0.917觀察組 20 18.59±6.01 18.79±5.78 0.107 0.915 t值 0.278 0.075 P值 0.783 0.940
2.3 治療前后 ES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ES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用藥后觀察組患者ESS評分較對照組明顯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SS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ES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14 d后 t值 P值對照組 16 6.61±5.41 5.61±4.32 0.578 0.568觀察組 20 6.59±4.71 3.11±2.80 2.840 0.008 t值 0.012 2.099 P值 0.991 0.043
PD睡眠障礙的發(fā)生機制目前尚未闡明,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guān):①PD患者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丟失,使生理狀態(tài)下多巴胺的代謝平衡紊亂,而多巴胺在維持覺醒中具有重要作用[4]。②多巴胺能細胞與腦內(nèi)多種結(jié)構(gòu)包括中縫核、藍斑、下丘腦、基底前腦和丘腦等交互作用,可調(diào)節(jié)PD患者的睡眠覺醒周期,易導致睡眠障礙的發(fā)生[5]。
PD患者運動障礙的癥狀包括肌張力障礙、靜坐不能、不安及震顫、夜間凍結(jié)、睡眠周期性肢動和RBD等,均可導致PD患者的睡眠障礙,既往報道鹽酸曲唑酮具有提高睡眠效率、減少覺醒次數(shù)和覺醒時間的作用,對治療睡眠相關(guān)的節(jié)律性運動障礙有效[6]。此外,夜尿癥、“關(guān)”期相關(guān)性尿失禁和痙攣等更容易出現(xiàn),也擾亂了睡眠[7]。PD患者常感覺疲憊等,偶有情感障礙、冷漠和遲鈍,其原因除由于對軀體疾病的心因性反應外,還與中樞原發(fā)的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及 5-羥色胺等神經(jīng)遞質(zhì)的改變有關(guān)。有疲憊癥狀的患者提示其有抑郁、焦慮等癥狀,尤其以抑郁最常見,均會導致睡眠障礙的發(fā)生。
PD患者睡眠障礙的治療包括中藥、西藥治療及手術(shù)治療。手術(shù)治療的風險性高,療效并不確定,故較少在臨床開展應用。鹽酸曲唑酮是一種特異性5-羥色胺的再攝取抑制劑,具有抗組胺作用[8],且臨床不良反應少。治療失眠的特點是不破壞正常的睡眠結(jié)構(gòu),減少患者的覺醒次數(shù),縮短睡眠潛伏期,PD睡眠障礙的患者服用鹽酸曲唑酮后,其睡眠潛伏期縮短,使深睡眠的時間延長,睡眠質(zhì)量提升。鹽酸曲唑酮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夜內(nèi)多尿、出汗等自主神經(jīng)過度興奮的癥狀,進而緩解焦慮及抑郁等負面情緒。與使用苯二氮?類鎮(zhèn)靜催眠藥物的PD患者相比,鹽酸曲唑酮更少產(chǎn)生依賴及認知功能障礙等副作用[9]。
值得注意的是,鹽酸曲唑酮治療PD失眠應從小劑量開始給藥,逐漸增加劑量至產(chǎn)生足夠的療效,療效穩(wěn)定后適當減量,小劑量維持數(shù)月,不易突然停藥,應逐漸減量。由于鹽酸曲唑酮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合用可導致嚴重不良反應,故本研究中兩組PD患者均未應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PD患者的睡眠障礙可分為失眠、快速動眼睡眠期行為障礙、日間過度思睡、不寧腿綜合征、睡眠呼吸障礙、夜尿癥等,由于本研究未分析藥物對不同類型睡眠障礙患者的療效,有待后續(xù)研究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鹽酸曲唑酮可改善PD患者的整體睡眠質(zhì)量,同時改善患者的白天嗜睡程度,但對PD患者的運動癥狀無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