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種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可累及多個關(guān)節(jié),一般采用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但長時間單一用藥患者易出現(xiàn)消化道潰瘍和皮質(zhì)醇增多癥、骨質(zhì)疏松等不良反應。近年來研究證明,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可以有效緩解 RA的臨床癥狀[2],基于此,本研究就白芍總苷聯(lián)合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治療RA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鞍山市中心醫(yī)院風濕科收治的90例R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RA診斷標準[3],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對研究藥物過敏、治療期間服用其他降脂類藥物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15例,女30例;年齡33~75歲,平均(53.46±3.45)歲;病程1~10年,平均(5.84±0.35)年。對照組男16例,女29例;年齡34~75歲,平均(53.76±3.13)歲;病程1~10年,平均(5.22±0.2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甲氨蝶呤(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644,規(guī)格:2.5 mg×100片),7.5 mg/次,每周1次,口服治療,治療12周;來氟米特(美羅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0047,規(guī)格:10 mg×6片),10 mg/次,1次/d,口服治療,治療12周。觀察組患者則給予甲氨蝶呤、來氟米特聯(lián)合白芍總苷(寧波立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5058,規(guī)格:0.3 g×12粒)治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劑量均與對照組一致,口服白芍總苷,0.6 g/d,3次/d,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疼痛完全消失時間、晨僵消失時間、肢體腫脹消失時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治療前后關(guān)節(jié)炎量表(Western Ontario and M cMaster, WOMAC)評分、類風濕因子水平、紅細胞沉降率水平。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WOMAC評分、紅細胞沉降率水平、類風濕因子水平恢復正常,患者疼痛、腫脹、晨僵等癥狀顯著改善;有效:WOMAC評分、紅細胞沉降率水平、類風濕因子水平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未達正常范圍,患者疼痛、腫脹、晨僵等癥狀有所緩解;無效:WOMAC評分、紅細胞沉降率水平、類風濕因子水平均無變化,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4]??傆行剩?)=(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WOMAC評分、紅細胞沉降率水平、類風濕因子水平、癥狀消失時間)用±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2.2 治療前后WOMAC評分、紅細胞沉降率、類風濕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WOMAC評分、紅細胞沉降率、類風濕因子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WOMAC評分、紅細胞沉降率、類風濕因子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WOMAC評分、紅細胞沉降率、類風濕因子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WOMAC評分、紅細胞沉降率、類風濕因子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 P<0.05
WOMAC評分(分) 類風濕因子(U/ml) 紅細胞沉降率(mm/h)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5 45.31±10.24 26.11±5.13a 211.28±0.23 143.21±0.62a 68.14±6.58 34.72±4.53a觀察組 45 45.31±10.31 12.54±2.13ab 221.31±0.21 101.21±0.35ab 68.13±6.96 22.56±3.21ab
2.3 疼痛完全消失時間、晨僵消失時間、肢體腫脹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時間、晨僵消失時間、肢體腫脹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發(fā)生皮膚瘙癢1例,食欲降低1例,腹瀉1例;對照組患者中,發(fā)生皮膚瘙癢1例,食欲降低1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3/45)與對照組的4.44%(2/45)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118,P=0.6454>0.05)
表3 兩組患者疼痛消失時間、晨僵消失時間、腫脹消失時間比較(d,±s)
表3 兩組患者疼痛消失時間、晨僵消失時間、腫脹消失時間比較(d,±s)
組別 例數(shù) 疼痛消失時間 晨僵消失時間 腫脹消失時間對照組 45 31.24±2.34 20.71±2.59 43.01±2.44觀察組 45 21.13±1.95 15.65±1.21 30.24±2.25 t值 8.216 10.724 9.134 P值 0.000 0.000 0.000
RA的主要特征為多關(guān)節(jié)、對稱性和侵蝕性[5],具體病因目前尚不明確,發(fā)病率在我國為 2‰~4‰[6]。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抗風濕類藥物治療RA,以減輕炎癥反應,延緩骨質(zhì)破壞。若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患者關(guān)節(jié)畸形、功能喪失,致殘率較高。同時,由于患者常伴有血脂異常,發(fā)生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且病死率高[7]。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是RA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8]。
甲氨蝶呤是 RA活動期治療常用的一種慢作用藥物,療效確切,其通過抑制甲?;D(zhuǎn)移酶和二氫葉酸還原酶實現(xiàn)抑制炎癥因子的目的,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其對患者骨髓抑制作用明顯,且具有一定肝臟毒性。來氟米特是一種新型免疫抑制劑,主要通過抑制二氫乳清酸脫氫酶活性來控制淋巴細胞增生,從而防止RA引起的骨破壞。此外,來氟米特還可以通過抑制炎癥細胞活性實現(xiàn)抗炎作用,抑制滑膜炎發(fā)展。但來氟米特主要通過肝臟代謝,且半衰期較長,長期服用會損傷患者肝臟,影響患者預后。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聯(lián)合用藥具有協(xié)同作用,可一定程度改善RA患者的癥狀,但效果欠佳,長期使用不良反應明顯。
RA為中醫(yī)“痹癥”范疇,中醫(yī)學認為其與經(jīng)絡(luò)閉阻、氣血不足等相關(guān),主要是由于風、濕、寒導致,三邪久滯、纏綿難除形成此病,在治療上需根據(jù)患者情況予以辨證施治。白芍總苷作為中藥提取物具有祛風通絡(luò)、清熱除濕等功效,可抑制細胞增生、白細胞趨向性,從而發(fā)揮抗炎作用,是治療RA的常用藥物,可有效改善關(guān)節(jié)腫脹,緩解疼痛,縮短晨僵時間。杜旭召等[9]的研究顯示,白芍總苷可有效促進軟骨細胞增殖及分泌表達,抑制細胞凋亡、降低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13(MMP-13)/組織金屬蛋白酶抑制因子 1(TIMP-1)比值,減少炎癥因子分泌,有效調(diào)節(jié)骨吸收和骨重建,避免RA患者發(fā)生骨質(zhì)破壞情況。需注意的是,應用白芍總苷治療過程中偶見患者大便次數(shù)增加及腹痛情況,但停藥后癥狀可自行消失。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治療后 WOMAC評分、紅細胞沉降率水平、類風濕因子水平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結(jié)果進一步說明,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聯(lián)合白芍總苷治療RA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且無嚴重不良反應,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