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芹
[摘 要] 心理障礙已經(jīng)成為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的阻力,成為影響學生語文學習質(zhì)量的重大問題。教師必須從根本上認識到解決學生課堂發(fā)言中膽怯心理的必要性,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投入語文課堂。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發(fā)言;膽怯心理;疏導
語言學習必須要通過多形式的語言溝通來實現(xiàn),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感悟語言美,并在語言運用當中掌握多元語言技巧。要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互動都需要指導學生積極發(fā)言,主動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與此同時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但是在實際的語文課堂上,學生卻存在著非常明顯的膽怯心理,不敢發(fā)言,影響語文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做好學生膽怯心理的疏導,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發(fā)言的主動性
由于學生存在著膽怯心理,所以他們在語文課堂發(fā)言當中會喪失主動性,不敢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也害怕自己的回答,會受到教師的批評或者是同學的嘲笑。而要徹底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保證心理疏導的有效性,首要條件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投入發(fā)言和課堂討論活動,大膽地發(fā)出自己的聲音。第一,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避免對學生的限制,要給予學生更多表達自身觀點的機會,通過解除對學生的壓制來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的學習興趣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也讓學生重新樹立起主動發(fā)言的勇氣。第二,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注重提出開放性強的問題,而不能夠限制在唯一答案當中,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不同的見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擁有發(fā)言表現(xiàn)的機會。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教師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話可說,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烏鴉能夠喝到水靠的是什么?如果你是烏鴉,你會有怎樣的方法呢?這樣的問題并沒有唯一答案,于是每一個學生都可以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大膽地表達自己思考后獲得的結果,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能夠讓學生消除課堂學習中的障礙。
二、加強學生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克服膽怯心理
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能夠讓學生對膽怯心理進行有效轉(zhuǎn)化,增強學生的學習勇氣和動力。而且在心理輔導當中,教師會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會讓學生通過感受來自教師的重視而不斷強化自信心。第一,教師在心理輔導時首先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多與膽怯心理有關的故事,透過這些形象生動的故事讓學生認識到存在膽怯心理的危害。這樣的方法是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對膽怯心理有更加準確的認知,使得學生能夠認識這一心理的不良影響,為他們克服這一心理打下堅實基礎。第二,教師在心理輔導時必須要認識到要讓學生戰(zhàn)勝恐懼,戰(zhàn)勝自己消極的心理,最為重要的辦法就是要面對。于是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當中多提問,經(jīng)常性地讓存在膽怯心理的學生回答問題,讓他們在一次一次的學習和積累過程當中逐步適應,也讓他們能夠真正面對和戰(zhàn)勝自己的心理恐懼。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主動向教師傾訴,逐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讓教師成為學生的伙伴與朋友,從而在課堂發(fā)言當中不再膽怯。
三、指導學生加強積累,保證學習課堂有話可說
要想讓學生徹底消除膽怯心理,克服學生在語文發(fā)言和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障礙,就要讓學生具備更為深厚的語言基礎,指導學生加強語言材料的積累,這樣他們才會在語言表達當中更加積極主動,才不會在表達時人云亦云,有效展現(xiàn)出自己個性化思考的結果。第一,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大量的語文閱讀書籍,開辟閱讀途徑,指導學生加強閱讀知識的積累,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海底兩萬里》這樣的名著,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對名著內(nèi)容進行閱讀,而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對學生起到督促作用,可以定期組織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將自己閱讀感忍受表達出來。因為學生在閱讀當中已經(jīng)積累了很多材料,具備了一定的語言基礎,那么他們在發(fā)言時就不會再膽怯。第二,教師要經(jīng)常性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進行合作與互動,并在這些實踐活動當中積累語言,拓寬學生的語言積累路徑。
縱觀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堂上不能主動積極發(fā)言的情況非常普遍,而這樣的問題也成了語文教學的難點所在。要想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更好地落實語文課程改革,就要加強對學生膽怯心理的認識,并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讓學生能在課堂上不再沉默。具體而言,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對他們的心理輔導,指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在克服膽怯心理的同時,增強學生的發(fā)言熱情。
參考文獻:
[1]陳玲.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言能力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10):178.
[2]凌濤.如何營造小學生口語表達環(huán)境[J].華夏教師,201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