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冉
【摘 要】目的:研究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臨床治療方面的實施效果。方法:選取某一時間段內醫(yī)院收治的87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樣本,其中46例采取康復護理的方法,作為觀察組。另外41例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方法,作為對照組。然后記錄臨床護理的各項數(shù)據(jù)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在腦卒中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采取康復護理的方法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特別是患者的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方面效果顯著,同時還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醫(yī)院的滿意度,在今后腦卒中患者臨床護理中可以大力推廣。
【關鍵詞】腦卒中;康復護理;干預;動力;認知
腦卒中是臨床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存活患者多伴有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障礙,為有效改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本文將康復護理應用于臨床中,現(xiàn)將應用效果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腦卒中患者87例,男62例,女25例;年齡54~78歲。按照數(shù)字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46例,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齡(61.7±2.2)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30 d,平均(16.2±1.6)d;合并有高血壓21例,高血脂17例,糖尿病6例;腦卒中類型中缺血性20例,出血性26例;神經(jīng)功能NIHSS評分(9.41±1.55)分。對照組41例,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齡(61.3±2.8)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30 d,平均(15.8±1.9)d;合并有高血壓19例,高血脂15例,糖尿病5例;腦卒中類型中缺血性18例,出血性23例;神經(jīng)功能NIHSS評分(9.57±1.49)分。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在給予積極臨床治療基礎上介入相應的護理干預,對照組腦卒中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腦卒中患者則采用康復護理,具體措施:
1.2.1心理護理:腦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不良情緒會降低患者接受康復訓練的依從性,因此護理人員要加強心理疏導和溝通,幫助患者消除負面情緒,提高患者康復鍛煉和治療的依從性。
1.2.2運動功能康復護理:患者臥床期間可指導進行良肢位擺放、體位更換等一些簡單的運動,這些運動既可預防壓瘡等并發(fā)癥,也有利于患者關節(jié)功能、肌肉張力的逐步恢復[1],對于恢復良好患者可指導進行平衡、站立、關節(jié)伸展等運動,根據(jù)患者適應程度可逐步加大運動量,進一步指導患者進行步行、穿衣、上下樓等復雜運動。
1.2.3認知功能康復護理:患者處于臥床期即可通過交談、觀看視頻、聽音樂等方式的刺激,對患者進行記憶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訓練,隨著病情好轉可逐步指導進行讀書、簡單計算等需要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多給予鼓勵,同時要求家屬配合和支持,對于康復較好者可要求背誦簡單詩句或描述簡單圖形[2]。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颊哌\動功能采用簡易Fugl-Meyer量表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上肢和下肢兩部分,上肢評價項目包括屈肌協(xié)同、伸肌協(xié)同、反射情況、腕部及手部活動等,上肢總評分66分;下肢評價項目包括反射活動、協(xié)調能力、運動速度、脫離協(xié)同運動等,下肢總評分34分。量表評分越高說明運動功能障礙程度越低。認知功能采用簡易MMSE量表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記憶力、定向力、注意力、回憶力、語言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計算書寫能力、圖像描述能力,共計8個維度,每個維度評價項目根據(jù)回答正確、回答錯誤及不回答,分別計2~0分,量表總評分≥27分可視為認知功能正常,21~26分可視為認知功能輕度障礙,10~20分可視為認知功能中度障礙,0~9分可視為認知功能重度障礙。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I指數(shù)進行評價,BI指數(shù)總評分100分,≤60分表示差,61~75分表示可,76~89分表示良,>89分為優(yōu)。通過比較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級,評價不同護理模式對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及認知功能比較:觀察組腦卒中患者相比對照組的Fugl-Meyer量表評分和簡易MMSE量表分級都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和表2。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級比較:觀察組腦卒中患者相比對照組的日常生活能力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雖然藥物治療和常規(guī)護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疼痛感,但是無法降低致殘作用[3]。腦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復主要在發(fā)病后3個月后,而早期康復護理可在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后,及時重組神經(jīng)系統(tǒng),最大程度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提升患者自理生活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經(jīng)康復護理后,運動功能評價量表評分及認知功能評價量表分級都高于對照組,這說明觀察組患者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障礙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的改善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功能障礙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復的信心,進而更加積極接受康復訓練,最終表現(xiàn)為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優(yōu)于對照組,對于提高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有積極意義。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障礙,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紅娟,陳丙坤,呂政.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14(17):156-159.
[2]商敏,王玉鳳,楊鳳梅,等.系統(tǒng)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認知功能、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3):6551-6553.
[3]許鳳蓮,葉蘭芬.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3,34(1):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