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訪問工程師”項目作為培養(yǎng)雙師型隊伍的有效途徑之一,得到了相關院校的普遍認可。本文作者于2017-2018年度參與了所在獨立學院的該項目培訓。在訪問企業(yè)的過程中,作者對日語教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之間的相輔相成關系做了一些探究與思考。認為“訪問工程師”項目的設立是祖國科教興國之所需,參與此項目的培訓是獨立學院日語教師努力探索,成為新時代雙師型教師的可行之路之一。
關鍵詞:“訪問工程師”項目;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日語教師自身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8)40-0059-02
一、關于“訪問工程師”項目的開展簡介
1.“訪問工程師”項目是在國家2005年出臺《國務院關于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決定》、2006年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后,率先在各高職院校開展的旨在加強培養(yǎng)雙師型教學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工程實踐與實踐教學能力的培訓方式。
2.基于高職院校“訪問工程師”項目取得的成果,近年來獨立學院在加強雙師型教學隊伍培養(yǎng)方針的指導下,也逐步試行該項目。本文作者所在獨立學院于2014年起為貫徹江蘇省2007年發(fā)布的《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文件精神,以及參考《江蘇省高等職業(yè)院校教師高級訪問工程師計劃實施辦法》,開始試行“訪問工程師”項目。每年度設立20項,其中設院級重點項目3項,每項資助3000元;設立一般項目17項,每項資助1500元或800元;除此之外學院也鼓勵各教學單位自籌經費實施該項目。該項目從申請到審批、開展到結項,有序地調動了所在獨立學院教師申報的積極性。
二、本文作者參與“訪問工程師”項目的初衷、過程與一些探究
1.本文作者認為能否將日語教育有效地在理工類專業(yè)中開展,成為決定日語教育能否在獨立學院中生存發(fā)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日語教師有責任主動接觸與所在學院理工學科相關的科技企業(yè),了解企業(yè)應用發(fā)展方向與對人才的需求。抱著這樣的初衷,本文作者申報參與了所在獨立學院2017-2018年度的“訪問工程師”項目培訓,并獲得一般項目資助。
2.本文作者選擇的訪問企業(yè)為中科院院院士所創(chuàng)辦、旨在研發(fā)和生產中國自主超聲電機產品的某型民營企業(yè)。超聲電機(Ultrasonic Motor或簡稱USM)技術是將振動學、波動學、摩擦學、機械設計、電力電子、自動控制、新材料與新工藝等學科相結合的新技術。其雛形由蘇聯(lián)學者于上世紀60年代初提出,70年代的蘇聯(lián)與美國學者相繼研究出原理性超聲電機。進入80年代,日本眾多學者致力于此項研究,并將原理性樣機成功轉化為工業(yè)實用型的超聲電機。進入90年代,日本多家企業(yè)將超聲電機投入工業(yè)運用,其應用水平一直位于世界前列。早于上世紀90年代,本文作者所訪問的民營企業(yè)的專家、學者就已與日本超聲電機方面相關的專家和學者進行了深入和廣泛的交流。超聲電機的基礎研究與本文作者所在獨立學院的機械工程和自動化控制等學科有一定的關系。本文作者攜問題求發(fā)展,利用業(yè)余時間多次前往該企業(yè)進行了訪問和學習。
3.本文作者訪問企業(yè)初期,向研發(fā)人員和學者請教了各種型號超聲電機的研發(fā)現(xiàn)況及對應屆畢業(yè)生的需求情況,了解到當今超聲電機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領域,如嫦娥3號、5號等項目,同時在民用產品中也有廣泛應用,如專業(yè)相機、醫(yī)療器械等。訪問企業(yè)在民用產品研發(fā)過程中參考了相關的外文資料,其中大部分為日文資料,如公開特許公報(例圖1)、產品說明書(例圖2)、科研論文(例圖3)等。本文作者在訪問期間,接觸到關于超聲電機的日文資料,并進行了一定的翻譯和整理。在相關學者的指導下,獲知了日本超聲電機研究前沿與學者資料,訪問了日本的高校、研究所和企業(yè)相關網站,知曉了該類專業(yè)碩、博士招生的要求。
4.在訪問期間,本文作者組織所在學院的相關專業(yè)學生參觀企業(yè)產品生產現(xiàn)場,讓學生親臨生產一線與相關人員進行了交流?,F(xiàn)場的學者和專家為學生進行了詳細介紹和答疑解惑,并且為學生提供相關資料以便其查詢與使用(例圖3-6)。
三、參與“訪問工程師”項目的一些心得與思考
1.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中國科學院考察談話中提到了“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近年來在各高職院校與獨立學院中開展的雙師型隊伍建設,是新時代國家教育強國之所需,而“訪問工程師”項目的設立正是有效培養(yǎng)雙師型隊伍的舉措之一。本文作者通過為期一年的項目培訓,感受到了時代發(fā)展對教師的要求。
2.“訪問工程師”項目的設立不但為理工科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培訓機會,也為文科教師突破自身研究領域、努力加入雙師型隊伍提供了平臺。通過參與該項目,增強了本文作者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的動力,并且意識到在鍛煉自身社會協(xié)調溝通能力的同時,也需要去積極提高自身管理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在自身教學中需要去更好的調整分析與改進培養(yǎng)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
3.在“訪問工程師”項目的實施中,本文作者認為可借鑒德、日、美、英等較早開展企業(yè)師資培訓國家的經驗,在培訓項目的經費周期等各方面適當?shù)慕o予增加與延長,在項目成果的考核方面可適當提高要求,避免培訓過程流于形式。
4.參與“訪問工程師”項目取得的成果需要在學科建設與課程設置方面得到一定的運用。本文作者通過參與培訓,深刻感受到了科技日語在超聲電機研發(fā)中發(fā)揮的作用。而科技日語課程的設置需要諸多條件的支持,如學分設置的許可,學生對課程的認知度,學生選擇科技日語課程的前期日語學習積累等。
綜上所述,本文作者認為“訪問工程師”項目的設立是祖國科教興國之所需,參與此項目的培訓是獨立學院日語教師努力探索,成為新時代雙師型教師的可行之路之一。
參考文獻:
[1]強晏紅.關于提升高職院?!霸L問工程師”培訓有效性的思考[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6,(1).
[2]尉?,?淺析當代日語教育在獨立學院中的發(fā)展[J].教育教學論壇,20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