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樂
摘要:弗雷格是現(xiàn)代邏輯的創(chuàng)始人,是一名偉大的哲學家、邏輯學家。弗雷格的思想理論對于邏輯哲學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也是他的邏輯哲學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研究他的思想理論非常有意義。本文主要研究弗雷格的《思想》這篇文章,通過弗雷格本身的論述,來系統(tǒng)地整理弗雷格思想理論的脈絡(luò)。本文將分析《思想》這篇文章中的幾個主要問題,分別為:什么是思想,思想的表達,思想的性質(zhì)和思想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弗雷格 思想 表達 性質(zhì) 作用
中圖分類號:B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5-0219-03
弗雷格(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1848—1925)是德國的哲學家、邏輯學家、數(shù)學家,是現(xiàn)代邏輯、分析哲學以及語言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弗雷格是在哲學界、邏輯學界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偉大的思想影響了整個20世紀的邏輯學、哲學以及其他很多學科。弗雷格是得到大家公認的偉大學者,其地位可以與亞里士多德匹敵。在《思想》這篇文章中,弗雷格探討了什么是思想,思想被表達的多種情況,以及思想的性質(zhì)和作用。他明確指出,思想為能借以考慮真的東西。思想不是外在世界的事物,亦不是內(nèi)心世界的表象,而·是屬于第三種范圍。思想是我們可以共同把握的對象。弗雷格關(guān)于思想的深刻研究,對邏輯哲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弗雷格通過對于思想的研究,進一步解決了邏輯哲學中的許多重要問題,比如:邏輯的對象問題,邏輯和語言學、心理學的關(guān)系問題等很多問題。所以研究弗雷格的思想理論有著重要的意義,是理解弗雷格邏輯哲學思想的基礎(chǔ),也是現(xiàn)代邏輯研究的開端。
一、什么是思想
為了明確界定思想的概念,弗雷格首先對思想(sense)與真(truth)的關(guān)系進行了討論。在文章的開頭,弗雷格率先解決了大多數(shù)人長期困惑的問題,那就是邏輯的任務(wù)——發(fā)現(xiàn)真的規(guī)律(discern the laws of truth)?!罢妗敝敢壿嫷姆较?,而探索“真”的標準才是邏輯研究的主要任務(wù)。弗雷格認為,“發(fā)現(xiàn)真的規(guī)律”不同于“把某物看作真”?!鞍涯澄锟醋髡妗笔且环N基于心理學的研究,但是心理學與邏輯學有所不同。具體來說,邏輯學家的工作是給出能讓人們作出正確推理的規(guī)則,而心理學家的工作是探討人們是如何進行推理的。其次,費雷格又對“真”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他指出,它有別于藝術(shù)品的真或一種真實的感受,也區(qū)別于一個表象與現(xiàn)實的東西的一致性,科學以研究這樣的真為目標。
“真”是客觀而抽象的,那我們怎樣去斷定什么是真?于是,弗雷格尋找了一個媒介就是句子?!爱斘覀兎Q一個句子是真的時候,我們實際上是指它的涵義(sense)。一個句子的涵義是作為這樣一種東西而出現(xiàn)的,借助于它能夠考慮是真的?!盵1]繼而他給出,思想就是一個句子的涵義,思想為能借以考慮真的東西。真與思想就被弗雷格這樣關(guān)聯(lián)了起來。思想成為真的載體,思想有真假,人們可以通過思想來考慮真。雖然句子的涵義是思想,但是不代表每一個句子的涵義都能是一個思想。于是,弗雷格又對句子的種類做了區(qū)分,命令句、表示愿望和請求的句子、疑問句這些句子的涵義都不能稱為思想。只有斷定句的涵義可以稱為思想,并借以把握真。一個斷定句要區(qū)別兩點:內(nèi)容(content)和斷定(assertion)?!斑@種內(nèi)容就是思想或至少含有思想,因此可以表達一個思想,而不用把它說成是真的?!盵1]一個斷定句具有可分性:
(1)對思想的把握——思維(thinking)。
(2)對一個思想的真的肯定——判斷(judgement)。
(3)對判斷的表達——斷定(assertion)。[1]
當我們分析一個句子時,如分析“人是會死的”這句話。首先,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斷定句,它的涵義表達了“人是會死的”的思想。其次,此句子肯定了“人是會死的”是真的,則完成了對“人是會死的”這一思想的判斷,此句話也就等于“人是會死的,這是真的”。這樣,它實現(xiàn)了“對判斷的表達”,成為一種斷定。而我們對思想的以上分析過程就是思維。
二、思想的表達
弗雷格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斷定句的內(nèi)容和斷定句表達的思想不總是一致的,它們也有不一致的情況:
(一)一個句子的內(nèi)容超出一個句子表達的思想
弗雷格認為,往往一個斷定句除了包含斷定之外還會含有第三種成分,而第三種成分常常與斷定無關(guān),但是它能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力,影響人們的感情與情緒。例如,“可惜”“謝天謝地!”這樣的詞屬于這種成分。詩歌和散文中有很多這樣的成分,但是他們都不屬于思想。還有用重音或詞序來突出句子部分的,這些也都不屬于思想。人們有時也會將句子改寫,把主動改成被動,并且把第四格賓語改成主語,這樣來改寫一個句子。這樣的句子無疑會將句子情況變得復雜。但是弗雷格也說,改寫不涉及思想,不涉及是真是假的東西。通過以上的內(nèi)容我們知道語言學家與邏輯學家所追求的東西不同,他們各自所認為重要的東西也不同。語言學家可能需要一些語言成分充分地表現(xiàn)人物情緒和感受,但是邏輯學家并不然,邏輯學家可能需要更簡單明了地理解一個句子的思想。
(二)不足以表達思想的情況
弗雷格認為,像“今天、昨天、這里、那里”這種可能通過文字記錄或者留聲機保留下來的純語詞,不是完整的思想的表達,我們需要認識說話時的一些情況,這樣才能正確地理解它們。假如某人今天想用他昨天用的“今天”來表達相同的東西,他就要用“昨天”替代這個“今天”。其實思想是相同的,但是所用語詞表達必須是不同的,這樣才可以避免我們時常因為說話時間的不一致而造成的涵義的改變?!斑@里”“那里”這些詞的情況與此相似。我們有時也要考慮“尚”和“已經(jīng)”這樣的詞?!澳橙松形吹絹怼边@個句子實際上意味著某人沒有來,并且有人期待著他來,但是只是暗示這一點,也不可以說,由于沒有期待某人的到來,此句子的涵義就是假的。
當然,思想的表達還可能在其他情況中存在問題?!霸诰渥颖磉_中出現(xiàn)專名(proper name)的時候,要考慮由專名表示的對象是如何給出的”[1],由相同的句子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思想,縱然其真值是一致的。
弗雷格列舉了一個例子,古斯塔夫·勞本大夫說:“我受傷了”。萊奧·彼得聽見了并在幾天后轉(zhuǎn)述:“古斯塔夫·勞本大夫受傷了”。費雷格指出當且僅當?shù)谌哂H耳聽到過兩位的描述,并且對于“古斯塔夫·勞本大夫”這個專名的認識與萊奧·彼得相同,那么這兩句話表達的才是同一個思想。如果第三者根本不認識“古斯塔夫·勞本大夫”這個人,并且不知道“古斯塔夫·勞本大夫”本人最近曾說過“我受傷了”,那么第三者就無法知道這里涉及的相同的事情,那么彼得的思想與勞本大夫本人的思想則不同。
弗雷格還補充了解釋,如果黑爾伯特·加納對“古斯塔夫·勞本大夫”這個人有一種認識方式,而不同于萊奧·彼得的,那么就其“古斯塔夫·勞本大夫”這同一個專名而言,也許在聽完彼得的轉(zhuǎn)述之后也不會與他所認識的“古斯塔夫·勞本大夫”對應(yīng)為同一個人。因此,在出現(xiàn)專名時,要考慮由專名表示的對象(他、她或它)是如何給出的。實際上,需要要求在句子表達時由專名表示的對象應(yīng)有唯一的給出方式。
三、思想的性質(zhì)
弗雷格不但對于思想的界定、思想的表達,有自己明確的觀點和立場,還對于思想的性質(zhì)進行了諸多論述。
(一)思想具有客觀性
弗雷格認為思想有很多性質(zhì),首先他認為思想具有客觀性。他將思想與表象形成對比,繼而分析得到思想是具有客觀性的。
首先他明確給出表象的概念“屬于內(nèi)在世界(即一個感官印象、想象力創(chuàng)造物、感覺、感情和情緒的世界,一個傾向、愿望和決斷的世界)的東西,除決斷以外都稱為‘表象(idea)”。[1]然后,他將表象與外在事物做了四種區(qū)分:
(1)表象是看不見,摸不到,聞不著,不能品嘗,也無法聽到的東西。而外界事物卻可以被看見,被摸到,被聞著,或可以被品嘗,或被聽到。
(2)表象可以被擁有,而外界事物不被擁有。這里需要做些解釋,弗雷格指出“一個人具有的表象屬于他的意識(consciousness)內(nèi)容”,而外界事物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屬于自身。
(3)表象需要承載者(bearer),而外界事物不需要承載者,是獨立的。弗雷格說:“我所有的感官印象僅僅通過我才存在。我是它的承載者?!?/p>
(4)每個表象僅僅有一個承載者,兩個人無法擁有同一個表象。弗雷格說,不可能把我的感官印象與另外一個人的感官印象進行比較。弗雷格甚至舉了一個在我看來很有趣味的例子“別人沒有我的痛苦。有人可能對我表示同情。但這時,我的痛苦總是我的,他的同情總是他的。他沒有我的痛苦,我也沒有他的同情”。
弗雷格認為:“思想屬于第三種范圍(third realm),在思想不能被感官感覺這一點上是與表象一致的,而在不需要思想屬于其意識內(nèi)容的承載者這一點上是與事物一致的。”[1]并且思想是客觀的,思想可以成為許多人共同擁有的東西。并不是只有屬于我的意識內(nèi)容的東西才能成為我考察的對象、我思考的對象。不僅一種事物,而且一種表象也可以是沒有這種表象的人們的共同的思考對象。所以思想是獨立于人們的思考的,它不像表象一樣需要依賴承載者。并非所有能成為我的認識對象的東西都是表象。我自己是表象的承載者,但本身不是表象。
(二)思想具有抽象性
弗雷格認為,要想把握思想人們必須有一種特殊的精神能力,這種特殊的精神能力就是思維能力。我們在進行思考的時候,不需要靠自己制造思想,而是應(yīng)該去把握(apprehend)思想。思想是客觀的,思想又是內(nèi)在的,實質(zhì)上思想所處的第三種范圍是一個抽象實體構(gòu)成的世界。思想就是一種抽象的實體。外在的客觀實體,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進行把握,而思想只能通過思維去把握。因為判定來源于理性的東西,理性的東西可以引導我們走出內(nèi)心的世界,并且讓我們可以把握思想。
(三)思想就其本質(zhì)而言是永恒的,是非時間性的
思想的本質(zhì)毋庸置疑——借以考慮真假的東西。弗雷格認為思想依其本質(zhì)來說是永恒的,它是非時間性的,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本質(zhì)會發(fā)生變化的。因為弗雷格稱之為思想的東西與真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對于弗雷格承認的是真的東西,他作出判斷,這種是真的東西不依賴他對其真的承認,也不會依賴于他是否對它進行過思考而是真的。他明確地說,一個思想是真的,跟這個思想是否被考慮沒有關(guān)系。一個思想是真的,是沒有時間性的。弗雷格說,一個思想如果是真的它就不只是今天或哪天是真的,它永遠都會是真的。當然,以時間規(guī)定做補充并且句子各方面都完整對于表達一個思想來說也是必要的。弗雷格舉了個例子,例如,“那邊那棵樹的綠葉茂盛”這個思想不會在半年后因為樹葉變枯黃就變?yōu)榧俚?,因為這句話沒有給出時間的規(guī)定,所以沒有完整的思想。假如給出一個確切的日期,“某年某月某日,那邊那棵樹的綠葉茂盛?!蹦敲醇词乖诎肽旰笤僬f出這句話它也是真的。
(四)思想不是完全非現(xiàn)實的,也具有現(xiàn)實性
弗雷格認為,思想不是完完全全非現(xiàn)實的,不可以因肯定它的客觀性、抽象性、非時間性就否定它的現(xiàn)實性。但是弗雷格也解釋說思想的現(xiàn)實性與事物的現(xiàn)實性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zhì)。因為思想的作用是通過思考者的活動而產(chǎn)生的,只有有思考者的活動,它才有作用。也就是說思考者的活動讓思想發(fā)生作用。雖然這么說,可是思考者確實不制造思想,而是必須如實地接受它。思想是客觀的,所以思想不必被一個思考者把握,思想就可以是真的。所以當客觀的思想被思考者把握并產(chǎn)生某種效用時,就可以說思想不是完全不現(xiàn)實的,也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
四、思想的作用
思想是這樣發(fā)生作用的。首先,思想被把握并被認為是真的。這是一種過程,在思考者的內(nèi)心世界中的一種過程,這種過程能夠產(chǎn)生進一步的結(jié)果。這些結(jié)果可以延伸到意志領(lǐng)域,這樣外在世界得以感到它們。例如,當我把握住我們以畢達哥拉斯定理說明的思想時,其結(jié)果就可能是:我承認它是真的,此外,我應(yīng)用了它作出一個質(zhì)量加速的決定。因此,思考和判斷通常是我們的行為的準備活動。思想對質(zhì)量加速能產(chǎn)生間接的影響。然而對于我們認識的主體人來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共同外在的世界里,思想對于一個人的影響使他作出某個決定,這必將在他的行為中有所體現(xiàn),正是由于思想的這種作用,也會在人們之間產(chǎn)生影響。
其次,人對人的作用,是通過思想傳播的。一個人在共同的外在世界中引起變化,另一個人感到這種變化,而且這種變化能夠促使這個人把握一種思想并認為這種思想是真的。在這個過程中可能自身沒有意識到思想的作用,然而思想已經(jīng)從一個人身上影響到另一個人,這種作用是潛移默化的。
最后,我們要認識到,當思想被把握的時候,思想只是在把握者的內(nèi)心世界里引起變化;但它自身本質(zhì)實際上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因為思想經(jīng)歷的變化只是涉及非本質(zhì)的性質(zhì)。人們總是傾向于區(qū)別本質(zhì)性質(zhì)和非本質(zhì)性質(zhì),并且認為,如果一些東西經(jīng)歷的變化僅涉及非本質(zhì)性質(zhì),這些東西就是永恒的。思考者把握一個思想之后,決定或得出的思想性質(zhì)被稱為非本質(zhì)的。也就是說思想的這些性質(zhì)只是非本質(zhì)性質(zhì),不影響它的永恒性。
五、結(jié)語
弗雷格在《思想》這篇文章中,很好地解釋了什么是思想、思想的表達方式、思想的性質(zhì)、思想的作用這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首先,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了思想是真的載體,思想是能借以考慮真的東西。其次,思想通過語言來表達,斷定句是思想的主要表達方式,思想是斷定句的涵義。當然,斷定句的內(nèi)容和斷定句表達的思想不總是一致的,它們也有不一致的情況。往往一個斷定句除了包含斷定之外還會含有第三種成分,這時句子的內(nèi)容超出了句子表達的思想,出現(xiàn)了冗余。當然也有不足以表達思想的情況,通過文字記錄或者留聲機保留下來的純語詞,不是完整的思想的表達,我們需要認識說話時的一些情況,這樣才能正確地理解它們。還有一些專名的問題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然后,關(guān)于思想的性質(zhì)我們知道了思想具有客觀性、抽象性、永恒性、現(xiàn)實性。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它的客觀性和抽象性,正因為思想是客觀的和抽象的,它才與表象形成區(qū)別。最后,思想具有很多作用,當我們把握思想的時候,思想不單單在我們身上起了作用,同時還會影響其他人,可謂是思想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思想產(chǎn)生的作用對它自身并沒有影響,思想經(jīng)歷的變化只是涉及非本質(zhì)的性質(zhì)。
通過弗雷格的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弗雷格對于邏輯學和哲學的研究方向與方法,也能看到弗雷格將邏輯學當中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剖析,給世人以警醒。弗雷格對于思想的把握,以及對于邏輯學、心理學、語言學的精確區(qū)分,都讓我們?yōu)橹@嘆。深入開展對于弗雷格的邏輯研究,對于我們今后的邏輯學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德)弗雷格.弗雷格哲學論著選輯[M].王路譯,王炳文校.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4.
[2]王路.弗雷格思想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8.
[3]張燕京.弗雷格思想論析評[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4):122-128.
[4]陳波.弗雷格的思想理論[J].哲學分析,2012,3(5):18-31+197.
[5]Frege.G,The Thought:A Logical Inquiry[M].translated by A.M and Marcelle Quinton, Mind.Vol.1956.
[6]Frege.G,On Sense And Reference[M].Ieitschrift Fiir Philosphie and Philosophische Kritik,1892.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