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芩
[摘 要]《詩經(jīng)》中的風詩,富有細致、雋永的含蓄美,以幾首愛情詩為例,探索風詩的抒情性。
[關鍵詞]詩經(jīng);國風;愛情詩;抒情性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8-0025-02
《詩經(jīng)》是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一個光輝的起點。它從多方面表現(xiàn)了那個時代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反映了各個階層人們的喜怒哀樂,以其清醒的現(xiàn)實性,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詩歌,開辟了中國詩歌的獨特道路。特別是以民間歌謠為主的《國風》,所反映的內(nèi)容比純粹出于上層的《雅》《頌》廣闊得多,生活氣息也更為濃厚。其中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都是純美的抒情詩,這些抒情詩細致、雋永的含蓄美,更是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下面,以幾首愛情詩為例,就風詩的抒情性進行淺顯探索。
一、《詩經(jīng)》以抒情為主流
1.《頌》
《詩經(jīng)》中的《頌》詩主要是《周頌》,這是周王室的宗廟祭祀詩。我們從這些歌頌祖先功德、祈求豐年、酬謝神靈的樂歌中不難感受到強烈的抒情性。
2.《雅》
在《詩經(jīng)》里面,敘事詩并不多,其中《大雅》有五篇記述周民族歷史的敘事詩,《小雅》中也有一些史詩性的敘事詩,如《出車》《六月》等。即使是從這些史詩中,我們?nèi)阅芨惺艿綇娏业氖闱樾浴?/p>
3.《國風》
《國風》中的詩歌,或吟唱相思相戀之情,或抒發(fā)忠君愛國之情,或感嘆個人遭遇的悲憤之情等,無一不是吟詠性情、為情造文的抒情作品。
由上可知,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jīng)》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而且,從詩歌藝術的成熟程度來看,抒情詩所取得的成就,也明顯高于敘事詩。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西方文學以敘事風格為主的發(fā)展方向,《詩經(jīng)》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風格為主的發(fā)展方向。
二、風詩的抒情特征
1. 風詩的抒情詩在表現(xiàn)個人感情時,總體上比較克制因而顯得平和
風詩中的抒情詩,“在表現(xiàn)個人的失意、從軍中的厭戰(zhàn)思鄉(xiāng)之情,乃至男女愛情,一般沒有強烈的悲憤和強烈的歡樂?!痹娭械那榫w較常見的是克制的感情、憂傷的感情。我們可以分析下面這首詩,以得到更直接的認識。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自伯之樂,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衛(wèi)風·伯兮》
思念征夫的詩作綿延了我國古代詩歌很長一個階段,但最早的恐怕要數(shù)這首《詩經(jīng)·衛(wèi)風》中的作品。詩人的思夫之情與日俱增、刻骨銘心,以至“首如飛蓬”,“甘心首疾”。更癡想得到忘憂之草以解其憂思之病,可見其思夫到了何種程度。盡管如此,詩人仍然贊美自己的丈夫是“邦之桀”,能“為王前驅(qū)”。詩中雖然曲折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渴望,但并沒有直接表示反對戰(zhàn)爭,指斥那些“孤人之子、寡人之妻”的戰(zhàn)爭發(fā)動者,因而詩中的情緒是克制的。
風詩的這種平和、克制、憂傷的抒情韻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知道《詩經(jīng)》中的樂歌是周王室各個時代從各個地區(qū)搜集匯合而成的。它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看法。但到后來,《詩經(jīng)》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學習《詩經(jīng)》成了貴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養(yǎng)。《論語》記載孔子的話說,學習《詩》可以“遠之事君,邇之事父”,即學到侍奉君主和長輩的道理。所以,這種教育具有政治、道德意義。在《伯兮》中,我們看到,從軍出征乃是個人必須履行的義務,即使這妨害了士兵個人的幸福,也是無可奈何的。詩人所抒發(fā)的情感,既是克制的,又是真實的。
2.風詩的抒情韻律具有含蓄美
在《國風》中有許多詩歌,吟唱著迷惘感傷、可求而不可得的愛情。在《詩經(jīng)》時代,這是壓抑著的情感的自然流露,畢竟從總體上說,社會約制逐漸嚴格,戀人們對自己的行動,也不得不有所拘束、有所克制。克制的感情,不會有強烈的悲憤和強烈的歡樂讓人一覽無余,而是委婉含蓄的。由此,形成了《詩經(jīng)》在抒情表現(xiàn)方面顯得細致、雋永、含蓄的特點。例如: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陳風·月出》
月下懷人的古代詩篇不計其數(shù),本詩堪稱此類創(chuàng)作的鼻祖。皎潔的月光如何會勾起一代又一代詩人的思念之情?也許在本篇中我們可以尋到一些詩人共同的心理痕跡:明月當空,寒輝清冷,詩人的心境在寂靜中變得異常敏感細膩,白天片段的所思所想,此時會填滿思維的空間,自己牽掛的人仿佛飄忽在眼前,令多愁善感的詩人神思遐邇,任憑想象的翼翅穿越時空之束縛,慰藉著內(nèi)心的刻骨思念。其含蓄美的表現(xiàn)方式是“虛實相生”,在詩人眼前晃動的“佼人”,輕展“窈糾”身影,月光下容貌更是令人心馳神迷,她仿佛微笑著向詩人走來……然而這一切卻是不真實的,是詩人在皎潔月光下所作的幻想,幻想消失后的詩人所感到的只有刻骨銘心的思念。全詩意境空靈朦朧,虛虛實實相間,抒情含蓄曲折,給人一種凄美哀愁的感覺。
三、風詩的藝術手法對抒發(fā)感情的烘托作用
風詩中有一些歌謠,采用疊章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形成一唱三嘆的效果。這是歌謠的一種特點,可以借此強化感情的抒發(fā)。例如: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王風·采葛》
全篇三章九句,只變動了六個名詞,不但寫出采摘對象的變化,而且通過“月”“秋”“歲”三字的變化,描繪出詩人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殷切、之彌深。這首詩既有疊調(diào),又有疊句,復沓回環(huán),大大增強了音節(jié)的和諧,不斷重復的韻律,給人一種余音裊裊的美感,感情的表達也更加曲折有致、動人心弦。
作為歌謠,為了獲得聲韻上的美感,《詩經(jīng)》中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等語匯?!霸诠艥h語的規(guī)則中,這類詞匯大抵是形容詞性質(zhì),所以也有助于表達曲折幽隱的感情,描繪清新美麗的自然?!崩纾?/p>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周南·關雎》
“關關”(疊字)形容水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xiàn)淑女的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狀態(tài),“輾轉(zhuǎn)”(疊韻)刻畫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也有生動的形象。全詩朗朗上口,韻律和諧悅耳,抒情風格含蓄優(yōu)美。
四、風詩的抒情性對后世的影響
打開《詩經(jīng)》這部不朽的經(jīng)典,我們會為中國詩歌濫觴時期即出現(xiàn)如此瑰麗的作品而驕傲!《詩經(jīng)》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因而它是我國抒情詩的一個主要源頭。研讀《詩經(jīng)》不難發(fā)現(xiàn),歷代文人墨客都從這些開山之作中汲取過營養(yǎng),作品明顯帶有《詩經(jīng)》滋潤過的痕跡。風詩的抒情詩以其耐得住尋味的美學生命,為后世提供了吟詠愛情、思婦懷遠、征夫思歸、月下懷人、詠物托志、政治批評等各類題材的典范。
詩歌的發(fā)展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后來的唐詩宋詞把中國詩歌的發(fā)展推向了高潮,但《詩經(jīng)》給詩詞創(chuàng)作帶來的影響一直流傳至今?!对娊?jīng)》,尤其是風詩,在我國的詩歌史乃至整個文學史上存在著不可磨滅的價值和作用。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