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
【摘 要】探究是學生認識生命世界、學習生物課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探究性教學模式與高中生物教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以確保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找到學習的樂趣,提高生物課的效率,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生物 探究性學習 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092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其用意在于把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為探索者,讓學生經(jīng)歷和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均得到提高。
一、為什么要進行探究性學習
在信息時代,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具有豐富知識和理論的記憶型人才,更需要的是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處理信息的新型人才。生物學科大多與生產(chǎn)和生活聯(lián)系緊密,非常適合采用探究性學習?!渡镎n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生物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體驗科學、理解科學”,去做一個個有典型意義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可以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從課題的確立、問題的提出,資料的查閱,再通過調(diào)查研究、實驗操作、搜集數(shù)據(jù)、分析結論等一系列過程,最后得出結論,運用到實踐中。這其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無不包含了學生的參與和思考。探究性學習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的思維和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
二、開展有效學習推動探究性學習
成功與樂學相互交融,學生的快樂感越強烈,也越能夠有效的提供學習的成功率,擁有強烈的快樂感,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也就越高。要有效地進行探究,才能夠持續(xù)地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應該重視課前的準備工作,知識的儲備要豐富且堅實才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比如說,在對植物細胞的吸水原理進行探究時,那么首先對于植物細胞的功能、液胞膜、結構、細胞液、細胞膜等核心概念進行復習,然后要精心組織和選擇學習材料,對實驗指導進行充分預習。比如說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自然選擇的影響,教師則要提供簡潔明了的資料圖片,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邏輯和時間順序,這對于促進學生進行問題探究以及類比分析都是極為有利的。此外,對于一些熱點問題,教師要恰當?shù)剡M行相應的指導。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同時也是參與者,教師不能撒手不管,同樣也不能一切包辦,要充分發(fā)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突出。如果教師指導過多,那么對學生的手腳會造成制約,對學生的思維會造成束縛,如果太少則會對學生的積極性造成影響,降低探究的實際效果,所以,教師的指導應該恰到好處,應該少而精。比如說在探究酵母菌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時,對試管中的酵母菌要求進行計數(shù)。教師可以適當?shù)貙W生進行啟發(fā),如是否要設置對照組,要怎樣檢測,要如何記錄結果,如何進行統(tǒng)計等等。在探究完成后,在進行總結時教師應該重視結論的具體應用,延伸和擴展,比如說在剛剛所說的酵母菌的課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釀酒時發(fā)酵的具體進程該如何進行判斷,并對酵母群的數(shù)量如何進行適時的調(diào)控等。
三、通過實驗開展探究性學習
開展探究式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生物學實驗,實驗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作為一名高中學生,是具有一定實驗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實驗技能的,教師應該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實驗,進行真正的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人,融入到實驗中去。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根據(jù)教材上的實驗主題,用多種思路和方法自己設計實驗、組織實驗及展開實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能很好的掌握科學的研究程序和方法,科學研究能力也將得到提高。例如,檢驗酶活性的實驗時,教師在介紹酶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提出疑問:“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兩大影響因素,PH值和溫度。學生則利用單因素變量法設計實驗方案。先是溫度一定,改變PH值,接著PH值一定,改變溫度,對實驗現(xiàn)象結果進行觀察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在這整個過程中,學生對實驗的現(xiàn)象和結果是未知的,學生便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了探究未知的樂趣。通過對資料的分析思考和實驗方案的設計,學生不僅學習了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同時還學習了有關科學實驗研究的方法,進一步理解、掌握了課本知識。
四、創(chuàng)造民主的課堂氛圍
對于目前的班級制授課,進行課內(nèi)“自主探究”的活動,使活動完全按照預定軌道運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則就稱不上“自主探究”。課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運作就行。只有在開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才有實現(xiàn)“自主探究”的可能。
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及時調(diào)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勵學生自由準確表達,幫助學生流暢表達,使學生有信心表達,學會與他人溝通。鼓勵學生多方面發(fā)現(xiàn),鼓勵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只要學生能提出問題,解釋問題有自己的思路,均應給予鼓勵;即便是學生的回答偏離教育目標甚遠時,也不要給予絕對地否定,有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共同討論。當學生解決問題有困難時,教師要適時給予啟發(fā),搭一個“腳手架”,降低問題的臺階,設置低一個層次的探究點或子目標,引導學生繼續(xù)探究。調(diào)控的宗旨是使學生在探究的氣氛中學習,鼓勵學生的探究精神。
五、總結
充分地利用生物課堂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和解決好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劉文勝.高中生物主題探究設計的研究[J].高中學教師培訓,2009,(4).
[2]劉本舉.例析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的類型[J].高中生物學,2006,(9).
[3]徐以潤.對高中生物新課程探究性學習的幾點理解[EB/LO].(2014-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