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蘭 盧春麗
[摘要]為探討農村留守兒童領悟社會支持現狀及其與學習倦怠之間的關系,采用問卷調查法,對福建448名留守兒童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留守兒童整體領悟社會支持處于低水平;女生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高于男生;初三年級學生的領悟社支持水平高于其他兩個年級;獨生子女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情況好的留守兒童,其領悟社會支持水平顯著高于其他經濟類型。領悟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顯著負相關,領悟社會支持對學習倦怠有顯著負向預測作用。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領悟社會支持;學習倦怠
[中圖分類號]G445[文獻標志碼]A
一、問題的提出
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6個月以上時間,而無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由父母一方或其他長輩撫養(yǎng)、教育和管理的未成年人(16 周歲及以下)。[1]民政部2016年公布數據顯示,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達902萬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監(jiān)護的比例達89%。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有效監(jiān)管和呵護,留守兒童在心理、行為等方面問題依然是亟待解決的。如何落實教育供給側改革,讓農村留守兒童獲得更多的關愛,已經成為緊迫的任務和研究課題。在2016年下發(fā)的《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已經明確把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當作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來抓。[2]今后國家對留守兒童這一群體仍將持續(xù)關注。
領悟社會支持是一種情緒體驗,是個體主觀體驗到的社會支持,包括體驗到被尊重、支持和理解的情緒體驗。[3]研究發(fā)現,領悟社會支持會影響個體的情緒(如主觀幸福感、抑郁、焦慮)和行為[4];社會支持對學習倦怠有顯著負相關,能顯著的預測學習倦怠。[5]
城市周邊農村中學生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高于傳統(tǒng)農村中學生[6],農村留守兒童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問題行為就越少[7]。目前,國內少有研究者以農村留守兒童為對象探討其領悟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之間的關系。我們假設留守兒童學習倦怠與其領悟社會支持水平有關,通過提高個體的領悟社會支持能力,從而降低學習倦怠感,提高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習動機。
二、 研究方法
(一) 研究對象
將福建省3個縣(區(qū))的8所農村初中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各年級隨機選取一個自然班展開問卷調查,獲得有效問卷958份,其中留守兒童 448人(男生243人,女生205人。初一年級208人,初二年級131人,初三年級109人,獨生子女176人,非獨生子女272人)。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學習倦怠問卷
該問卷共包含16個題項,由學者吳艷和戴曉陽于2007年編制,問卷維度包括三個,即身心耗竭、學業(yè)疏離、低成就感。計分方式采用五點計分,其內部一致性系數 0.85,有較好的信效度。[8]
2.領悟社會支持問卷
采用Zimet編制的自評問卷,包含12題,共三個維度(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本量表采用七點計分,其內部一致性系數0.88,有較好的信效度。[9]
3.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和分析數據。
三、 研究結果
(一)領悟社會支持的總體描述
1.領悟社會支持的總體水平
由表1可知,領悟社會支持及各維度的均分分別為2.97,3.03,2.99,2.88,均低于中間值4,說明領悟社會支持低于中間水平,即留守兒童的整體領悟社會支持總體處于較低水平。
2.領悟社會支持在是否留守兒童方面的比較
由表2的結果可知,領悟社會支持總分及其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個維度分別在是否留守兒童方面均達到顯著差異(P<0.001),表明留守兒童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
3.領悟社會支持在人口統(tǒng)計學上的差異分析
(1)領悟社會支持的性別差異
由表3的結果可知,留守兒童的領悟社會支持總分及其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個維度在性別上均達到顯著差異(P<0.05),其中女生的領悟社會支持顯著高于男生,說明女生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比男生高。
(2)領悟社會支持的年級差異比較
由表4的結果可知,留守兒童領悟社會支持總分及其朋友支持維度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檢驗表明,在領悟社會支持和朋友支持方面,初三均高于初一和初二,初一高于初二,初三年級學生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比其他兩個年級偏高,更能體驗到社會支持。
(3)領悟社會支持在獨生子女情況方面的差異
由表5的結果可知,留守兒童的領悟社會支持總分及其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個維度在家庭獨生子女方面均達到顯著差異(P<0.05),說明相比于非獨生子女,留守兒童中的獨生子女感受到的社會支持力量更多。
(4)領悟社會支持在家庭經濟類型上的差異比較
由表6結果可知,家庭經濟類型在領悟社會支持及其三個維度上都有顯著差異(P<0.001)。經多重比較,發(fā)現家庭經濟情況類型為很好的留守兒童,其領悟社會支持水平比其他家庭經濟類型的留守兒童更高。在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方面,均發(fā)現家庭經濟類型很好者,其得分顯著高于其他經濟類型 ???(P<0.001)。
(二) 領悟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的關系分析
結合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可知,領悟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兩者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P<0.01)。領悟社會支持總分及其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個維度分均與學習倦怠變量呈顯著負相關(P<0.01)。領悟社會支持變量可以顯著負向預測15%的學習倦怠變異量,留守兒童的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越強,那么學習倦怠水平就會一定程度降低。
四、討論分析
(一)領悟社會支持的總體特點
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這一結果和學者牛英(2013)[10]的研究結果一致。留守兒童領悟社會支持水平比非留守兒童要低,是因為留守兒童較長時間和父母分離,遇到困難,父母不在身邊支持與幫助,再加上身邊的親人主要是年邁的祖輩,對于其所遇到的問題能給予的支持幫助較小,更容易產生消極的自我認知,從而領悟社會支持的分數較低。而非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期在身邊提供情感支持,遇到問題能及時得到父母的關心與幫助,家庭支持的成員也較多,更容易感受到社會支持。
本研究中,留守兒童的整體領悟社會支持總體處于低水平,這一結果和留守兒童的特殊家庭背景有關系。劉奕蘭(1997年)認為父母的外出行為會對留守兒童的社會交往技能造成較大負面影響。[11]父母的外出行為會減弱父母與孩子的直接交往,家庭交往一定程度的受損,又會進一步影響孩子的社會交往,從而一定程度影響孩子正常與他人建立良好親密關系,也進一步使其不能很好地感知來自同伴及他人的支持。[12]
在性別方面,留守兒童中,女生的領悟社會支持及其三個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男生,出現這一差異,和性別特點以及傳統(tǒng)觀念有關。從數量方面,女生獲得的社會支持比男生多;從感受度方面,女生比男生的感受度和敏感度更高。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傾向于尋求外界的關注和支持,更愿意對外界敞開內心,獲得幫助和支持,因而也更能感受到來自外界的支持;而男生遇到困難更可能選擇自我解決,不太愿意接受他們的幫助與支持,在感受度和敏感度方面比女生更不敏感,其領悟社會支持水平比女生低。[13]另一方面,傳統(tǒng)觀念上,女生表現出更柔弱的一面,會讓人不自覺產生過多的關注度,也會更傾向于給予幫助和支持,因而女生感受到的領悟社會支持比男生多,再者,女生比男生更善于情感的表達和人際溝通,能更多地獲得家人和朋友等人的支持和幫助,感受和體驗到更多支持。
在年級方面,初三年級學生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級,而初一年級留守學生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高于初二年級。由于初三階段是學業(yè)壓力和困擾比較大的階段,面臨中考升學的壓力,常常更容易受到家人、朋友和社會的關注,這階段會比其他兩個年級更容易感受到社會支持的力量,尤其是家人的支持和關注。而初一階段處于新環(huán)境的適應期,和初二相比,也更容易受到家長和朋友等的關注和支持,因而理解和領悟的支持也更多。
研究表明,留守兒童中獨生子女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高于非獨生子女。由于獨生子女得到家人尤其父母的關注度高,感受到的支持也會比非獨生子女多,非獨生子女在家中還有兄弟姐妹,得到父母方面的關注支持相對偏少。
研究表明,家庭經濟類型很好的留守兒童,其領悟社會支持總分顯著高于其他類型,他們擁有較多的社會資源,可以充分的利用社會支持。因此,他們會比其他家庭經濟類型的留守兒童的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
(二) 領悟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的關系分析
領悟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的關系呈顯著負相關,這與祝丹丹[14]、張少波[15]、盧永蘭[16]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領悟社會支持水平較低的兒童更容易產生學習的倦怠情緒,由于獲得支持的來源和力量少,主觀感受支持力量少,當面臨學習困難時,沒有得到很好的社會支持,從而產生負面情緒包括學習倦怠感。而兒童如果體驗和感受到的社會支持的力量比較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負面情緒,從而減少不良學習行為出現的概率,減少學業(yè)壓力,提升學習自信心,也就更不容易出現學習倦怠。已有研究認為,領悟社會支持可以很大程度反映出個體對社會支持的期望,它是對個體當前獲得的社會支持的一種評價,也是反映出個體對未來有關社會支持的一種信念。因此,可以透過個體領悟社會支持的狀況來了解和預測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本研究結果表明,提升留守兒童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是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五、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留守兒童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整體領悟社會支持總體處于低水平。在性別方面,女生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高于男生;在年級方面,初三年級學生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高于其他兩個年級;在家庭情況方面,獨生子女的領悟社會支持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在家庭經濟方面,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其領悟社會支持水平也會較低;領悟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顯著負相關,對學習倦怠有顯著負向預測作用。
(二)建議
1.對留守兒童有針對性地開展團體輔導
研究表明,留守兒童領悟社會支持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總體領悟支持處于較低水平,因此,探尋有效途徑和方法提升他們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和能力,成為現今思考的議題。已有實驗研究表明,短程的團體輔導可以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17]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團體輔導干預,借助開展與領悟社會支持有關的團體活動內容,如感恩教育、換位思考、安全與信任等活動內容,增強留守兒童的體驗和感受,從而起到一定的教育引導作用。
2.家長和教師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溝通和引導
在領悟社會支持維度上,研究結果普遍反映出家庭支持和其他支持方面的力量薄弱,留守兒童感受到的支持力量少。因此,從家庭層面,家庭教育中的親子溝通和親子關系仍然是提升領悟社會支持水平的主要議題,通過加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增加交流,提升感情,給予更多支持和關愛;教師層面,需要對留守兒童投入更多地關注和溝通,及時跟進他們思想和心理動態(tài),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支持力量。
3.發(fā)揮學生群體力量提升留守兒童的人際支持力量
領悟社會支持水平的提升,除了通過家庭支持、老師和周圍社會力量的支持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來自于同學朋友之間的支持。留守兒童這一年齡群體中,來自于同伴之間的影響力強,因此可以借助學生之間的人際互動,積極引導留守兒童樂觀看待問題,通過增加同學之間的友誼來增強親密感和互助感。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活動情境,來提升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和友誼。
六、研究不足
1.研究樣本容量偏少
本研究選取對象為福建省3個縣(區(qū))的8所農村中學958人,其中留守兒童448人,代表性樣本容量較少,因而得出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無法完全代表整個留守兒童的領悟社會支持水平,今后的研究需要擴展被試容量,增加被試代表性,使得研究結果具有更好的推廣性和借鑒意義。
2.研究方法和工具有待進一步完善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選取領悟社會支持量表和學習倦怠量表測量學生群體的心理水平,通過傳統(tǒng)的紙質問卷開展調查,這種顯性傳統(tǒng)的調查方式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很好地把學生真實的心理感受完全測驗出來,今后可以研究方法多樣化,借助實驗和團輔活動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心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Z].2016-02-14.
[3]葉寶娟,胡笑羽,楊強,胡竹菁.領悟社會支持、應對效能和壓力性生活事件對青少年學業(yè)成就的影響機制[J].心理科學,2014(2):342-348.
[4]葉俊杰.領悟社會支持、實際社會支持與大學生抑郁[J].心理科學,2006(5):1141-1143+1131.
[5]黎亞軍,高燕.初中生學習倦怠特點及其與自尊、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3):407-409.
[6]王亞輝.中學生學習倦怠與領悟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4.
[7]班永飛,宋娟,吳孝勇.貴州省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特點及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1):34-36.
[8]吳艷,戴曉陽,張錦.初中生學習倦怠問卷的初步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7(2):118-120.
[9]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10]牛英.農村留守兒童領悟社會支持和心理彈性的關系[J].社會心理科學,2013(9):49-52.
[11]劉奕蘭,王寅通.以可感知的社會支持緩解青少年的心理壓力[J].當代青年研究,1997(Z1):60-66.
[12]蔣美華.農村留守兒童領悟社會支持短程團體輔導的實驗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
[13]陳克娥,陳丹.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的現狀調查[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48-52.
[14]祝丹丹.中學生歸因方式、領悟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關系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5(5):72-75.
[15]張少波,孔艷玲.師范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與自我效能和學習倦怠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11):1666-1670.
[16]盧永蘭,賴運成.農村留守兒童領悟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的關系:主觀幸福感的中介作用[J].晉中學院學報,2017(6):69-72.
[17]蔣美華.農村留守兒童領悟社會支持短程團體輔導的實驗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
[18]趙浩,張靈聰.小學留守兒童學習自控力與學習倦怠的關系:學校適應的中介作用[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138-144.
[19]盧永蘭,林錚錚,林燕.主觀幸福感對農村留守初中生學習倦怠的影響[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140-144.
The Relationship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with Learning Burnout
LU Yong-lan,LU Chun-l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Fujian ,364102, 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relation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the Learning Burnout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Totally 448 left-behind children of Fujian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was low;The girl students'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boys' ;junior' s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re higher than freshmen' and sophomore' . the one-child' s level was higher than the Non-only child' ;The good type of family econom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types ;There was an obviou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Learning burnout, th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Learning Burnout.
Keywords: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learning burn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