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平
摘 要 農村小學習作教學改革任重道遠,只有教師轉變觀念,不斷探討習作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習作興趣,讓孩子們在習作這塊廣闊的空間自由地翱翔,讓學生習作寫出濃濃的“農味”,小學習作教學質量一定能夠得到提高。
關鍵詞 農村;小學生;作文;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6-0208-01
農村的小學生見識少,知識面窄,閱讀量小,普通話講得不好,語言貧乏,與人交談時,常常說一些不完整的話。如何才能克服這些不利因素,切實提高農村小學生習作水平呢?通過反復研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結合農村的實際,談些粗淺的看法。
一、走進生活,就地取材,開發(fā)習作源泉
現在的大部分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一樣,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他們與城市孩子的生活有巨大的不同,他們認識自然。而城市的孩子每天在高樓大廈里生長,遨游在網絡世界,“只知蔬菜瓜香,不知瓜果如何長”。農村孩子每天與“農活”習習相關,身邊有許多資源。老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在雙休日布置作業(yè)時,布置學生參與農村勞動,和父母一起干活,看看父母如何做工、聽聽父母如何與土地對話,發(fā)揮大膽想象,寫寫農家之樂從中了解父母勞作之辛苦。
如,三年級一小學生寫《挖洋芋》,這樣寫到:“星期天,快到中午了,爸爸還沒有吃飯,我急忙到地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遠遠看見爸爸彎腰弓背的樣子,走近一看手拿背斗在拾洋芋,汗流滿面,他是先用鐵鍬把一大片洋芋一株一株挖出來,然后再用背斗拾上,背到車子上,爸爸真聰明,這樣可以提高勞動效率。我看見濕潤的土地上露出白白的小臉的洋芋仿佛笑著說:“歡迎,歡迎,快把我們拾到車子上運回家”。我忙說:“爸爸,我也來拾洋芋”。我學著爸爸的樣子,把一個個洋芋拿起來,輕輕在地上磕掉土,拾到背斗里,不一會兒,我的手被粗糙的洋芋磨得鉆心的痛,腰酸背痛,汗珠子直往地上滴。抬頭一看爸爸挖得一大片洋芋,好像越多了,一個個洋芋露出臉,笑我:“不行吧,干不動了吧!”。看著我的樣子,爸爸笑著說:“現在知道什么是汗滴禾下土了吧!” 我想勞動真辛苦。
一段描寫勞動場面的習作寫成了,學生沒有感到吃力。
二、學習觀察,做好指導,教給寫作方法
農村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要讓孩子們平日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習慣,攝取反映農村特點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導學生現場觀察,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在他們的身邊,常常有忙碌的身影,可讓他們留心觀察。如,六年級一生在《摘枸杞》一文中寫得真是讓人難以忘懷;暑假里,我跟隨母親和親友,到一個叫南梁的地方去摘枸杞。在那里,留下了我許多美好的記憶。一路上景色迷人,但我都不為其所動??斓竭_目的地的時候,我才放眼望去,那寶石般的枸杞在樹中閃爍著,特別誘人。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便提著桶子,穿上舊衣服,戴上涼帽投入到了摘枸杞的行列。可能是第一次,我的心情非常激動。雖然比不上摘枸杞的老手,可是也不賴哦。大人們說我還算快手呢。可是沒支撐多久,我的頭上就被蚊子吻了幾個“花苞”,胳膊和手背上也被尖尖的刺戳的傷痕累累。再加上這里的氣溫真不比家鄉(xiāng)的氣溫柔和,簡直快要把人蒸熟了。熱的每個人都汗流浹背。頭上的汗一滴一滴的往下淌……這時候,我的手也開始不聽使喚了。心想:“要是躺在涼涼的房子里,舔著香甜冰涼的雪糕該多好??!”“堅持就是勝利?!崩蠋煹脑捰珠_始在我耳畔回響,回過神來,看見別人的桶子里快裝滿了誘人的枸杞了,我只好又得加把勁兒,不能再做白日夢了?!八⑺?,刷刷……”枸杞在我的手中應聲而落。不一會兒便開始腿酸背疼了,但是收獲也不少啊——桶子里的枸杞也裝滿了。
……最讓我高興的是現在就能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了,主人一稱我桶子里的果實,“23斤,25元。”我激動的跳了起來:“25元,我可以買一個新書包啦!”
晚上回到住所,頭昏,腿酸。我這才知道爸爸媽媽掙錢不容易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三、鼓勵閱讀,課內外結合,在閱讀中積累
語文是積累的學科?!岸嘧x”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是學生汲取人類思想精華,提高思想認識的有效途徑?!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雖然農村小學條件有限,但是近兩年來各完小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圖書,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料進行閱讀,為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開拓他們的視野。如:(一)每節(jié)課前的三分鐘講故事,采用輪流式。每個學生都要收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故事,每節(jié)課前講2-3人。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口才,積累故事,積累詞語句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二)結合誦讀經典詩文,加強學生積累,激發(fā)學生讀書的快樂與成就感,從而豐富學生文化內涵。(三)在班里的圖書柜里做文章;可以發(fā)動學生自己再捐點書,充分開發(fā)有利資源,把各種有效圖書收集到班里,讓學生閱讀?;旧献寣W生明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道理。
四、說寫結合,加強訓練,提高習作效果
對一個學生說寫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教師的訓練是否扎實。從習作課堂教學來看,農村小學普遍忽視“說”的訓練。學生到大自然去看了,聽了,有很多的話要說,要盡量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如,一位教師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方法,從葫蘆的形狀、顏色、葉子的形狀、顏色到莖的形狀和顏色等方面如何仔細觀察并進行描寫的,從而再引導學生觀察硒沙瓜、香水梨、蘋果等,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學習描寫,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農村小學習作教學改革任重道遠,只有教師轉變觀念,不斷探討習作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習作興趣,讓孩子們在習作這塊廣闊的空間自由地翱翔,讓學生習作寫出濃濃的“農味”,小學習作教學質量一定能夠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