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銘
【摘 要】基于“問題解決”的小學語文教學法設計,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設計觀念的禁錮,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文章結(jié)合教學實例對此進行了研討。
【關(guān)鍵詞】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07-0078-03
新課改已經(jīng)實施多年,但是語文課堂上仍然存在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教學過程中存在不注重學生的需求以及反饋,只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依樣畫葫蘆”等問題,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改變教學設計的撰寫,增加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呢?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學設計中兼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具有工具性,語文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工具性與人文性兩者是統(tǒng)一的。
1. 基本理念:“以生為本”
【案例1】《識字4》教學設計(片段)
(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美麗的夏景圖)
師:你看到了什么呀?
生:……
師:誰記住了小動物的名字?
(學生踴躍發(fā)言)
師:孩子們表現(xiàn)真棒,小動物的名字沒有拼音寶寶的幫忙,你們還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
(師生共同做游戲:師點動物圖片,生讀并舉起相應卡片)
師:接下來,我們和這些動物交朋友吧?。▽W生回答愿意)
師:它們在干什么?小朋友來看一看。
(教師出示課件)
師:請你準確讀出它們的名字,并說出它們都在干什么?
生1:(讀蜻蜓):蜻蜓在空中展翅飛翔。
……
師:同學們學得真快,讀得真準。它們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你們長大后也應該像這些小動物一樣盡職盡責呀!
【評析】這個教學片段具有兩大特色:一是教師的語言富有童性和童趣,激發(fā)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情感,使課堂充滿了人文魅力。二是通過課件的展示,各種畫面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小動物在做什么,從而讓孩子們知道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重要性,適時滲透了德育。工具性、人文性融合恰當,語言和思維、語言和思想得到了和諧統(tǒng)一的發(fā)展。
2. 結(jié)合點:人文性與語言學習相結(jié)合
如五年級上冊《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一課中,以“父親的教導”這樣一個帶有明顯人文意義的導入學習。隨后引領(lǐng)學生去歸納內(nèi)容,然后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走進人物內(nèi)心,去填補空白點,自讀自悟。通過多種語言實踐活動,學生的情感得以迸發(fā),智慧得以啟迪;表達“含義”也就是水到渠成的自然傾吐,找準了結(jié)合點。
二、教學設計中要“備學情”
教學是雙邊活動。所以,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基本學情,才能設計出學生所“需要”的活動。因而,我們的備課應更多地考慮學生,備課要備學情,要備到學生的心里去。
1. 要了解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教師要很好地了解當前學生的知識、技能、智力發(fā)展水平。假如學生對先前的知識似懂非懂,那么,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加入學生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讓孩子們在新授課中也能鞏固舊知識。
2. 要了解不同學生的差異
學生的差異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年齡不同、個體認知、知識掌握等。只有認知準確,認知深刻,認可學生之間的不同差異,適應差異,才能教到點子上,才能叩響學生的心靈之弦。
【案例2】本校老師執(zhí)教的選學課文《豐碑》片段
語文課中,老師們常常指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文章的精髓。X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下面這個句子時,是這樣設計的:
師:看,這是課文中的句子,誰來讀讀?(指2名朗讀水平較差的學生讀句子)孩子們,剛才這兩位同學讀得怎么樣?有感覺嗎?
生:……(學生直搖頭)
師:誰愿意來展示一下自己?(教師請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讀)能告訴大家,你在朗讀時注意到了什么?
生1:我在朗讀時抓住了關(guān)鍵詞,比如“晶瑩的豐碑”。
師:老師再請一位同學展示一下。
生2:(有感情地朗讀此句)我在朗讀時邊讀邊想象“軍需處長”被大雪覆蓋的畫面。
師:是啊,剛才兩位同學一是抓住關(guān)鍵詞,二是邊讀邊想象畫面,才讀出了軍需處長的偉大、無私。那么,我們請先前那兩位同學注意這兩點再來讀讀吧。
生3:……
生4:……
師:他們這次讀得怎么樣?(其他學生評價有進步)
師小結(jié):所以說,只要你“敢”讀,認真地讀,有方法地讀,一定會讀好的。
X老師的成功教學在于他對學情的準確判斷。他知道學生的朗讀能力存在差異,并把這種差異當作一種教學資源,有意挖掘,于是我們看到X老師對朗讀指導的設計既是非常簡潔的,又是“有意”安排的。從學生出發(fā),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來源于學生,才成就了課堂上的生生互動,精彩生成。
三、教學設計要有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
學生的語言、素質(zhì)是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的,學生主體的言語實踐是語文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針對不同教材特點設計語文實踐活動呢?
1. 深挖文本中的語言因素,引領(lǐng)學生感知語言
“讀”是一些寫景類的記敘文、詩歌等教材的最有效的實踐方式,但不能一定讀到底,沒有目的地進行朗讀體會或一味強調(diào)朗讀技巧,而要重視個人的閱讀體驗。教師要善于發(fā)掘教材中的精彩地方,有效地引領(lǐng)學生的“語言點”。如:言外之意蘊含豐富處;遣詞造句準確精妙處;省略留白可展開想象處等。
2. 活化教材的“實踐性”因素,豐富教學形式
文本雖為靜止的語言文字,但包含著諸多的“實踐性”因素——有的教材適合誦讀;有的教材適合表演;有的教材適合語言轉(zhuǎn)化;有的教材適合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
【案例3】本校另外一位教師設計的四年級略讀課文《文成公主進藏》片段
師:同學們,文成公主在進藏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她又是怎么解決的?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的第6~13段,4人為一小組完成這張表格。(出示PPT)
文成公主進藏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她又是怎樣克服的?
(1)交流困難。(指名一組組長上去交流,適時板書)
師:哪一組愿意派代表上來交流一下(指名)。
(指導學生用完整的句式:文成公主在進藏途中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____________ ,她用____________ 。)
(2)老師聽見剛才這位同學用簡潔的詞語或短語概括了文成公主在進藏途中遇到的困難及克服方法。如果要你選擇其中的一個來講成一個小故事,你會怎么講?
(3)老師給每塊內(nèi)容加了開頭,供同學們參考,請選擇一個內(nèi)容自言自語地練一練吧?。ǔ鍪綪PT)
(4)誰愿意來展示一下?(指名)學生讀四個故事體會“神奇”時,積極評價引出:民間傳說。
(5)聽了這幾個進藏路上的片段,你覺得文成公主這一路上走得容易嗎?
生:不容易。
(6)師:誰能說說不容易的理由?
(出示13段第1句)
(生讀13段第1句)
師:同學們,哪些字、哪個詞跳入了你的眼簾?(一條條大河…….)
師:真的不容易呀,讓我們讀出文成公主進藏的不易吧!
(生讀)
3. 發(fā)現(xiàn)文章的表述特色,提升學生言語能力
中年級的學生往往對如何有序、具體地寫一段話缺乏經(jīng)驗,那么教材中“先總后分”的段落結(jié)構(gòu)方式,就能為他們提供很好的范例。高年級學生非常需要習得具體描繪的方法,如選擇典型事物從正面描寫;與其他事物相比較,側(cè)面烘托;情境渲染,細節(jié)描寫;打個比方,運用諺語等,在課文中都能找到很好的范例。針對這些教材,設計“讀寫”相結(jié)合,提升學生言語能力的環(huán)節(jié)就成為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
四、設計有效的教學細節(jié)
1. 把握關(guān)鍵細節(jié)
所謂“關(guān)鍵細節(jié)”就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要細節(jié),如困惑之處、易錯之處、文章的知識新授點、能力訓練點、情感體驗點等。
2. 改造“慣?!奔毠?jié)
在習慣性的課堂中添一些變化,改“平?!睘椤皠?chuàng)新”,變“乏味”為“趣味”,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的律動”,達到應有的教育意義。
五、設計更有意義的練習
1. 賦練習設計趣味性
練習的設計要有趣味性,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一看到就躍躍欲試。一個“請”字,一句“請你試一試”“練習自助餐,爭星大舞臺”,拉近了學生與練習之間的距離。
2. 賦練習設計以發(fā)展層次性
作業(yè)的設計和布置必須多層次、多角度,體現(xiàn)自主性。做到既讓發(fā)展遲緩的學生能積極消化,又讓發(fā)展領(lǐng)先的學生能放膽吃飽。
總之,基于“問題解決”的小學語文教學法設計,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設計觀念的禁錮,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屠錦紅.有效語文教學設計“四部曲”[J].教學與管理,2012,(1).
[2] 王燕,黃云和.運用新課程理念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設計[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6,(19).
(編輯:楊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