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東
【摘要】教師需要反思,學生也同樣需要反思,成功的反思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反思一旦成為習慣,對學生的發(fā)展將終身有益。教師可在“學習情境”“學習過程”“學習總結(jié)”等不同學習階段引導學生反思,感受反思的魅力,直至讓反思成為伴隨學生發(fā)展的一種良好習慣。
【關(guān)鍵詞】反思 學習情境 學習過程 學習總結(jié)
我們知道,教師需要反思,需要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以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及素養(yǎng)。其實,學生也同樣需要反思,需要對自身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及素養(yǎng)。
什么是學生反思呢?筆者以為,學生反思是指學生以自己的學習過程(活動)作為主要思考對象,對自身在學習中的行為及產(chǎn)生的效果進行重新審視、分析的過程。成功的反思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智慧,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催化劑。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與能力是區(qū)分學生是否會學習的重要標志之一。所以,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考慮,教師有責任、有義務(wù)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適當?shù)钠脚_、氛圍,引導學生反思,經(jīng)過持續(xù)訓練,直至讓反思成為伴隨其左右的一種習慣。
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的方式。如果學生僅僅滿足于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與能力,而不對這些知識與能力是如何取得的進行適當反思,那這些知識與能力注定將是比較膚淺的??梢哉f,每位優(yōu)秀學生的成長都離不開反思;或者說,每一位學有所成的學生都善于反思,他們成長的背后都能找到反思的背影;反思已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成為他們學習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事實上,一旦這種反思成為習慣,對學生的發(fā)展終身有益。本文筆者就如何在不同的教學活動階段引導學生反思,讓反思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談?wù)勛约旱睦斫馀c做法。
一、在學習情境中反思
在閱讀教學中需要經(jīng)常創(chuàng)設(shè)各種學習情境以幫助學生學習,由于情境的渲染與烘托,在仿真的氛圍中引導學生即時反思,容易讓學生觸景生情,點燃思維的火花,激起學習上的共鳴,從而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與感悟,教師所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也就能發(fā)揮更大作用。最重要的是,這種學習情境中的即時反思,能促使學生向自己多問幾個“為什么”。如果這種反思能常態(tài)化,那么學生離養(yǎng)成邊讀邊思的良好習慣也就不遠了。
在《鳥語》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shè)了少年與布谷鳥之間展開“人鳥對話”的模擬情境——
少年問:“你做什么?”
鳥兒答:“種田織布?!?/p>
少年問:“你喜歡什么?”
鳥兒答:“勤勞刻苦?!?/p>
有學生當即反思質(zhì)疑:①布谷鳥真的在說“種田織布”“勤勞刻苦”嗎?②為什么說“種田織布”,而不說“織布種田”呢?
經(jīng)過思考討論,學生明白,問題①:那是作者自己的猜測,因為作者自己勤勞,所以聽到的鳥叫聲就與勤勞有關(guān)了。問題②:那是為了押韻的需要,“布”與“苦”押的韻是“U”。學生弄明白了這兩點后,思路一下子被打開了,思維頓時活躍、靈動起來。在隨后的仿寫練筆活動中,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人與鳥之間的對話內(nèi)容,如發(fā)生的故事、人物的心情、享用的食物、日常的住所,甚至還有自己的學習成績。再考慮押韻的需要,于是一個個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妙趣橫生的答案誕生了。
無拘無束的模擬問答有趣極了,學生們也仿佛變成了一只只翩翩飛翔的鳥兒。對于這樣的反思,鍛煉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給了學生極大的空間來展示自我,學生因此樂此不疲。只要學生練習時間足夠長,練習次數(shù)足夠多,就會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
二、在學習過程中反思
學生反思是一種批判性的思考,其實質(zhì)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因此,這種反思也就顯得比一般的思考要更深刻、全面一些。在學習情境中引導學生適時反思是必需的,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反思也是必需的。因為學習活動始終伴隨著學生,學習是學生最普遍、最經(jīng)常、最持久的活動,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適當反思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一邊學習一邊產(chǎn)生問題,不斷地追問著自己。一個反思完成了,另一個反思又出現(xiàn)了。只要學習活動在進行,這樣的反思就不會停下腳步。這樣的經(jīng)歷多了,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反思,也就自然成了學生的一種習慣。
在《麋鹿》的學習中,當學生讀到“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動物中最長的”一句時,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首先追問起自己,尾巴為什么要這么長?短一點行不行?帶著這樣的問題繼續(xù)往下讀。讀到“長尾巴用來驅(qū)趕蚊蠅,以適應(yīng)沼澤環(huán)境中的生活”時,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這長尾巴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竟然與麋鹿的生死聯(lián)系在了一起。對麋鹿來說,擁有這樣一條長尾巴是一件喜事。這也印證了“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
反思,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反思,讓學生能捕捉到的問題更及時,更快速;反思,讓學生思考的問題更有價值,更有深度;反思,讓學生的思維更敏銳,更靈活。在此基礎(chǔ)上,學生將自己的所思所得以童話的形式記錄下來,寫成了有趣的小故事《小麋鹿的長尾巴》,記錄了小麋鹿對長尾巴由“厭”到“愛”的轉(zhuǎn)變過程,揭示了長尾巴的特殊作用。無獨有偶,學生們乘勢而進,反映寬蹄子特殊作用的另一篇童話《小麋鹿的寬蹄子》也跟著誕生了。
三、在學習總結(jié)中反思
學習進入總結(jié)階段并不意味著學習即將結(jié)束,而是意味著學習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學習總結(jié),顧名思義,往往是站在全文的角度對所學內(nèi)容再次回顧、重新審視、提煉升華。此時,教師同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此時反思,有其特別之處,既可針對局部,又可扣住全篇;既可提出心中疑惑,又可分享學習所得。所以,只要運用得當,照樣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精彩,說不定會有全新的發(fā)現(xiàn),讓學生思維站上新的高度,思維質(zhì)量得到提升,甚至是飛躍。
《詹天佑》一文讓學生看到了詹天佑無比杰出的才華,尤其是那“人”字形線路更讓學生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在總結(jié)時有學生提出不同看法:“人”字形線路的確是很好地解決了青龍橋附近坡度大、火車爬不上的大難題,但是,這樣一來,火車走的路程就比原來的要多得多了。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眾多學生突然發(fā)現(xiàn),原本看似完美的“人”字形線路,竟也有不足。經(jīng)過一番討論,學生豁然開朗,思維境界一下子提升了一個檔次,有了質(zhì)的飛躍。學生明白了:這世上十全十美的事物本就難以找到,看似美好的東西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瑕疵,何況是這樣一項大型工程;學生明白了:今后看問題要看全面,不能只看到優(yōu)點而看不到缺點,更不能只看到缺點而看不到成績;學生更明白了:評判優(yōu)劣要聯(lián)系當時當?shù)氐奶厥馇闆r,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標準、要求等)去看待以前的事情。
學生反思,對于學生的成長作用巨大。從反思的階段來看,可以在學習情境中反思,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反思,還可以在學習總結(jié)中反思。當然,從反思的對象來看,可以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追問自己這樣的學習是否有效,如何進一步揚長避短;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追問學生這樣的學習行為是否有可取之處,對自己的學習是否有借鑒;還可以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追問教師為什么這樣教。從反思的內(nèi)容來看,既可以對“取得的成功”進行反思,追問為什么會成功,有沒有更好的成功途徑等;又可以對“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反思,追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如何避免再出現(xiàn)類似情況等。當然,不管是反思的階段也好,還是反思的對象與內(nèi)容也罷,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反思,強化反思的意識,感受反思的作用。嘗到反思的甜頭后,反過來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反思的興趣,直至讓反思成為伴隨自身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