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摘 要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緊密結合新課標教育改革要求,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注重學生作文的個性化思維培養(yǎng),結合生活讓學生感悟?qū)懽鞯们楦?,注重課外閱讀的素材積累,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成效。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問題;創(chuàng)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3-0028-01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新課標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倡導個性化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維,是當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非常關注的問題,據(jù)此,本文以小學作文教學為例,根據(jù)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問題,為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出創(chuàng)新性策略。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問題分析
(一)缺乏情感投入。小學生由于自身年齡階段因素,自身內(nèi)心世界還處在發(fā)展階段,無論是在心智還是思想方面都存在著不足和局限,在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上也是處于剛剛開始的階段。但是,小學生這個階段,他們卻有著成年人不具備的活潑天性,在寫作中下意識會透露出他們這個年林孤單獨有的童真、童趣,這樣的特點將會為作文賦予更加豐富的內(nèi)涵。就目前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來講,小學生所呈現(xiàn)出來的作文,在文中很明顯缺少一定的真情實感投入,甚至出現(xiàn)很多的抄襲、模仿作文內(nèi)容俗套、陳舊,表達方式單一,作文教學水平較低。
(二)作文教學模式僵硬。介于小學生有限的認知水平,他們在剛開始接觸作文寫作時,基本上都是采用套用模板,在作文中完全不能自由的對某個作文立意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慢慢的他們才能在寫作中鍛煉自己。在這個階段,如果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方法不合理,未能正確引導學生自由寫作,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作文模式化現(xiàn)象。尤其面對信息化環(huán)境下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學生對作文寫作就會產(chǎn)生一定的惰性,甚至他們會在網(wǎng)絡上尋找與寫作提以相類似的作文模板,直接進行文本套用,長此以往,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就缺乏真情實感。
(三)教師示范作用不明顯。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接觸時間最久的教師,正是主要模仿的對象。在當前信息時代背景下,小學生的視野愈加開闊,很多小學生早早的就具備了獨立的思想意識,在寫作后會思考為什么教師每天需要上那么多的課,還要閱讀、批改學生的作文,教師自己的寫作水平到底有多高。一般情況下,作文教師應該做好示范性作用,消除學生的憂慮和之一,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到信服,接受教師的引導和示范。
二、新時期學生個性化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一)轉(zhuǎn)變學生寫作態(tài)度,提升學生自我修養(yǎng)。改變學生對待作文的態(tài)度:學生對待作文的態(tài)度實際上是其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的集中反映,因此只有從生活入手,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使其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才能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進而改變學生對待作文的態(tài)度。讓學生學會作文的同時學會做人,促進學生人格的發(fā)展。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唯分數(shù)論”和“唯考試論”的觀念,讓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培養(yǎng)學生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求學態(tài)度,促進學生人格的發(fā)展。
(二)注重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在進行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制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開拓學生的潛力,拓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如:組織課堂小游戲,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就某個事件或者故事進行寫作練習。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中的作文寫作練習時,寫作要求是學生自己編故事,因此,我們在進行寫作時,首先讓學生進行故事角色扮演,以《獅子王》為例,一個同學做旁白,其他同學扮演其他角色,在進行故事演繹時,學生基本上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在故事結束后,學生開始就故事進行寫作這樣既開發(fā)了學生的寫作靈感,也有利于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培養(yǎng)。
(三)感受生活,提升學生個性化寫作水平。感受生活是寫作個性的根源。朱熹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活水”指的就是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葉圣陶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鄙钍亲魑膶懽鞯牟牧显慈?,從社會來說,就有田野風光、名勝古跡、人文景觀、勞模人物等;從校園來說,就有心中夢想、讀書思考、校園趣事等。這些材料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走進大自然,讓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大自然。學生在獲得大量感性認識后,再學習課本中,像老舍《濟南的冬天》那樣優(yōu)美的篇章,師生可以利用活動課,如寫《家鄉(xiāng)》一類的記敘文或抒情文,就會有個性作品的涌現(xiàn)。
(四)注重綜合性學習,多渠道積累寫作素材。新課標非常重視綜合性學習,筆者在寫作訓練教學中也嘗試中用綜合性學習,這綜合性學習體現(xiàn)在“溝通”上。
1.加強作文訓練與各科教學。如自然課中的小論文寫作,音樂課中的歌曲欣賞,讓學生通過多元化的訓練提升寫作水平。
2.課堂、課外、校外作文訓練結合,積極為學生提供“熱點話題”論壇,如“話說環(huán)保”、“我看上網(wǎng)”、“長大后的理想”等話題寫作,促使學生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讓學生有事可寫,有感而發(fā)。
3.加強課內(nèi)、課外閱讀,教師積極開展主題式閱讀活動,如:“感恩”、“最敬愛的家人”、“春天來了”等,為學生組織文學小報,誦讀比賽、讀書會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文學作品,觸發(fā)學生的審美想象與情感,豐富學生的心靈世界。
三、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緊密結合新課標教育改革要求,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注重學生作文的個性化思維培養(yǎng),結合生活讓學生感悟?qū)懽鞯们楦?,注重課外閱讀的素材積累,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仵娜娜.淺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考試周刊,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