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杜甫《投簡成華兩縣諸子》詩題、系年辨正
      ——以唐代赤縣制度為中心

      2018-07-18 05:28:08劉康瑞
      杜甫研究學刊 2018年2期
      關鍵詞:杜工部赤縣叢刊

      劉康瑞

      杜詩《投簡成華兩縣諸子》(以下簡稱《投簡》):

      赤縣官曹擁材杰,軟裘快馬當冰雪。長安苦寒誰獨悲,杜陵野老骨欲折。南山豆苗早荒穢,青門瓜地新凍裂。鄉(xiāng)里兒童項領成,朝廷故舊禮數(shù)絕。自然棄擲與時異,況乃疏頑臨事拙。饑臥動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聯(lián)百結。君不見空墻日色晚,此老無聲淚垂血。

      詩題中兩縣究竟是“成華”還是“咸華”,歷來聚訟紛紜。進而對“兩縣”所指、系年,也產生諸多說法。本文擬在梳理該詩相關分歧的基礎上,具體聯(lián)系唐代赤縣制度、杜甫生平以及本詩情境,對本詩題目、系年加以辨正,以就教于方家。

      一、相關分歧之形成

      歷來注解、評點杜詩者眾多,大都認為本詩題目應作《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成華”當指成都府附郭之成都、華陽二縣,創(chuàng)作時間當杜甫居成都時。然詩中 “長安苦寒”“杜陵野老”“南山豆苗”以及“青門瓜地”卻是京兆之風物。自南宋黃鶴始提出本詩創(chuàng)作于天寶十載(751)、“成華”當作“咸華”的異見,遂生疑竇,后世學人更就“兩縣”所指、創(chuàng)作時間判斷衍生出諸多看法。

      (一)“成華”抑或“咸華”

      首先,對于詩題中兩縣究竟為“成華”還是“咸華”,諸家產生分歧,并隨之形成不同的文本。

      朝代作者書名詩題文獻出處宋王洙等《杜工部集》《投簡成華兩縣諸子》《續(xù)古逸叢書》本宋王十朋《王狀元集百家注編年杜陵詩史》《投簡成華兩縣諸子》廣陵古籍刻印社宋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宋闕名《分門集注杜工部詩》《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宋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投簡成華兩縣諸子》《叢書集成初編》本宋黃希等《補注杜詩》《投簡成華兩縣諸子》《四庫全書》本宋徐居仁《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元劉辰翁《集千家注批點補遺杜工部詩集》《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元范梈《杜工部詩范德機批選》《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明邵寶《杜少陵先生詩分類集注》《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明單復《讀杜詩愚得》《投簡咸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明傅振商《杜詩分類》《投簡咸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明張綖《杜工部詩通》《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明邵勛《唐李杜詩集》《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清錢謙益《錢注杜詩》《投簡成華兩縣諸子》上海古籍2009年版清李植《纂注杜詩澤風堂批解》《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清彭定求《全唐詩》《投簡成華兩縣諸子》中華書局清朱鶴齡《杜工部詩集輯注》《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清刻本清盧元昌《杜詩闡》《投簡咸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清吳見思《杜詩論文》《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清張溍《讀書堂杜工部詩集注》《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清劉濬《杜詩集評》《投簡咸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清范輦云《歲寒堂讀杜》《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杜詩叢刊》本清仇兆鰲《杜詩詳注》《投簡咸華兩縣諸子》中華書局1979年清浦起龍《讀杜心解》《投簡咸華兩縣諸子》中華書局1977年清楊倫《杜詩鏡銓》《投簡咸華兩縣諸子》上海古籍1980年

      從上表可知,宋元杜集皆作《投簡成華兩縣諸子》,明清以后分歧開始顯現(xiàn)。單復率先于正文中改詩題為《投簡咸華兩縣諸子》。其后,明人傅振商《杜詩分類》、清人盧元昌《杜詩闡》、劉濬《杜詩集評》、仇兆鰲《杜詩詳注》、浦起龍《讀杜心解》、楊倫《杜詩鏡銓》均贊同黃鶴之補注,亦徑改詩題為《投簡咸華兩縣諸子》。其中,仇、楊等皆為有清注杜名家,他們的選擇對后世影響很大。及至建國后,蕭滌非、聶石樵等都贊同“咸華說”。在其編訂的文本中,詩題亦作《投簡咸華兩縣諸子》。

      然而,在最近出版的兩部杜詩校注中,則顯示了這一分歧依舊存在。蕭滌非、張忠綱主編的《杜甫全集校注》中,徑作《投簡咸華兩縣諸子》,認為“鶴說近是。但‘咸’似非指咸陽,而是咸寧”。而謝思煒所著的《杜甫集校注》,則提出“咸陽、華原方向各異,杜甫在長安時亦未嘗至華原,不應無故兩縣并稱”。認為“臆改原文無據(jù)”,在文本上其仍依《杜工部集》中的原詩題——《投簡成華兩縣諸子》。

      (二)兩縣具體所指

      在詩題產生分歧的基礎上,就“兩縣”具體所指,更衍生出多種觀點。趙次公云:“京畿倚郭謂之赤縣?!妒酚洝粪u衍所謂‘神州赤縣’。成都當此時號為‘南京’,故公詩指兩縣得謂之赤縣?!惫_認為“明皇幸蜀,故成華得稱赤縣?!壁w、郭二人都認為成華兩縣指的是唐成都府的成都、華陽兩縣,因成都府當時為南京,故成華兩縣即為詩中的“赤縣”。但黃鶴補注杜詩時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梁權道編在上元二年成都作,是以成華為成都、華陽兩縣。此兩縣,《唐志》故云次赤。然詩云‘長安苦寒誰獨悲’,又言南山之豆、東門之瓜,皆長安京兆事,當是天寶間在長安作。今以‘鄉(xiāng)里兒童項領成,朝廷故舊禮數(shù)絕,自然棄擲與時異’之句,意是十年召后,送隸有司參選時作。疑是與咸陽、華源二縣,咸誤作成也。

      因本詩中出現(xiàn)長安風物,黃氏提出了“成華”當作“咸華”的說法,并確認為此“咸華”指的是唐代京兆府的咸陽、華原兩縣。而清人楊倫更認為“咸華”當指“咸寧、華原”。今人王朝華著文《杜詩<投簡咸華兩縣諸子>詩題 “咸華兩縣” 所指應為咸寧、華陰辨》,從詩意的角度,考辨“赤縣官曹”應指 “兩縣諸子”,進而提出“咸華兩縣” 所指應為咸寧、華陰。由是,該詩題“兩縣”具體指向,形成了“成都、華陽”“咸陽、華原”“咸寧、華原”以及“咸寧、華陰”四種觀點。

      (三)系年之分歧:天寶之時,還是上元、寶應間

      杜詩中,多有未明言時間者。據(jù)謝思煒估計,“杜詩中約有百分之五十的作品是可以準確編年的。”其中一些詩歌,因停留時間較短,亦可斷定年限。然而對于居留時間較長者,詩歌系年的斷定總有著爭議。而在具體考證中,詩歌系年的斷定,往往有賴于詩題、內容中地點時節(jié)等信息。但在對詩題存在爭議的基礎上,本詩系年的判斷亦產生了分歧。

      堅持兩縣所指為“成華”者,因“成華”為成都府附郭之縣,認為其詩當作于杜甫居成都之時。北宋魯訔《杜工部詩年譜》于本詩下注:“上元元年庚子,公年四十九?!鼻逯禚Q齡《杜工部詩集輯注》則系于上元寶應間公居成都作。

      是故,因兩縣所指有“成華”“咸華”之疑,而學者對本詩有成都詩、長安詩之爭。具體到詩歌系年,認同“成華”說者,系年有“上元元年”“上元二年”以及“上元、寶應間”諸種判斷。而“咸華”說,則有“天寶十載”“天寶十三載”和“天寶十三載至至德元年間”等意見。

      二、詩題、系年之再考

      由上可知,以上之分歧多因詩中“長安苦寒”“杜陵野老”“南山豆苗”以及“青門瓜地”等長安意象。但實際上,這些意象究竟是實事,還是用典,還是一個問題。

      對于“長安苦寒”,蔡伯世云:“此成都詩不應言長安。其夜字之訛,故誤作安耳。況卒章之意明甚”,將其改為“長夜苦寒”,置于詩中亦甚妥帖。而“杜陵野老”,據(jù)曾曉云考證,杜詩中多有以“杜陵”自稱之句,大歷年間亦有杜陵念鄉(xiāng)之詩,則“杜陵野老”也可能是杜少陵自況之語,此詩未必作于定居長安之時。至于“南山豆苗”,傳統(tǒng)看法認為南山、青門當確指終南山、長安城青門。但此“南山豆苗”“青門瓜地”也可能是用典。若亦以此二意象,認定杜公本詩即寫于長安,則可能過于泥古。

      既然意象無法確知為虛為實,那么不妨從本詩投簡之對象來探求。

      (一)杜詩“赤縣”之含義

      從詩題來看,此詩應是杜甫給兩縣諸子寄信之內容。歷來注家對于首句“赤縣官曹”指涉詩題中投簡對象之“兩縣諸子”并無異議。然自清人仇兆鰲認為“詩作于長安明矣。赤縣官曹本謂長安貴人,不指兩縣諸子。蓋投簡諸子者,另有其人也。朱注誤認兩縣為赤縣,故有畿縣之疑?!墩悺凡恢L安即赤縣,故欲改為‘長夜’。總錯在詩題‘成華’二字耳”,使得問題更趨復雜。實際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仇氏之說實為調和之說。其見“咸華”不為赤縣,而“長安即赤縣”,赤縣官曹本謂長安貴人,不指兩縣諸子。今人王朝華則從詩意和投詩慣例等角度,考辨“赤縣官曹”之指向,力駁仇說,認為應指杜公投簡的“兩縣諸子”。筆者以為其論證可以信服。

      而唐人詩中“赤縣”一般有二種含義:一是指政區(qū)等第中的“赤縣”(次赤縣),如錢起《和萬年成少府寓直》之“赤縣新秋夜,文人藻思催”、韓愈《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之“崔君初來時,相識頗未慣。但聞赤縣尉,不比博士慢”、白居易《權攝昭應早秋書事寄元拾遺兼呈李司錄》之“丹殿子司諫,赤縣我徒勞。相去半日程,不得同游遨”;二是指“中國”“天下”,楊炯《奉和上元酺宴應詔》之“赤縣空無主,蒼生欲問天。龜龍開寶命,云火昭靈慶”、李德?!逗橙杖钍萄绶钸M詩一首》之“赤縣陽和布,蒼生雨露膏”。

      (二)唐代、玄、肅三朝赤縣之展開

      那么,要確定本詩中“赤縣”所指,就要看終杜甫一生,唐代赤縣都有哪些。

      《通典》卷三三《職官十五·州郡下》載:

      其中,解釋赤縣為“京都所治為赤縣”,而“京之旁邑”則為畿縣。而這里所說的“三府共有六縣”,三府指京師京兆府、東都河南府、北都太原府;六縣分別是三府附郭之長安、萬年、河南、洛陽、晉陽、太原。每府有兩附郭縣,即有二赤縣。

      而玄宗之前并無三府。玄宗開元元年(713)十二月庚寅,改雍州為京兆府,洛州為河南府。隨后,開元十一年(723)正月,改并州為太原府,太原、晉陽也升為赤縣。此時三府共有六赤縣,其余屬縣為畿縣。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赤縣的范圍也不斷增加。據(jù)上引史料,可知開元十七年(729)十一月,奉先縣因奉睿宗橋陵而升為赤縣,享有同京師附郭縣一樣的待遇。另覈《舊唐書》卷九《玄宗紀下》:天寶四載(745)十月,“丁酉幸溫泉宮。壬子以會昌縣為同京縣?!薄短茣肪砥摺稹吨菘h改置上》:“天寶三載十二月五日,析新豐縣于會昌山,令置會昌縣。四載十月二十八日,以會昌為赤縣,以薛融為縣令。七載十二月一日,改會昌為昭應縣,仍廢新豐隸入昭應,以薛伯連為縣令?!眲t溫泉宮(華清宮)所在的會昌縣亦升為赤縣。

      其后,肅宗在“安史之亂”期間,漸次設立成都府、鳳翔府、河中府、江陵府,赤縣的數(shù)量也為之變化。

      《舊唐書》卷一○《肅宗本紀》有至德二載(757)十二月戊午制:“改蜀郡為南京,鳳翔府為西京,西京(長安)改為中京,蜀郡改為成都府。鳳翔府官僚并同三京名號?!泵C宗升玄宗避難之蜀郡為成都府,建為南京。同時,肅宗也將自己平叛期間駐扎的岐州升為鳳翔府,建為西京。開始了升天子行在州為府的故事。至于“鳳翔府官僚并同三京名號”,成都府未被提及,或史有所缺。然京兆、河南、太原三府所屬諸縣為赤縣、畿縣,按此處“鳳翔府官僚同三京名號”的記載,援引三京制度,鳳翔府、成都府屬縣亦當依次升為赤縣、畿縣。

      同樣,肅宗升鳳翔府、河中府時也有類似舉措。岐州原以鳳翔縣為附郭縣,但至德二載(757)岐州升府時,又析鳳翔縣置天興縣。又《舊唐書》卷一○《肅宗紀》載:“(乾元三年三月甲申)以蒲州為河中府,其州縣官吏所置,同京兆、河南二府”,又割朝邑來屬,改為河西縣,而河西縣地位與河東縣并列。

      另外,因奉皇帝陵而升赤縣的案例也在增加。廣德元年(763)五月一日,因奉肅宗建陵,升醴泉縣為赤縣。

      至于王朝華提出華州華陰縣也為次赤縣,“咸華”指的是咸寧、華陰。但實際上,是其誤讀了《唐會要》的記載。該書卷七○《州縣分望道》“關內道新升次赤縣”條載:

      新升次赤縣:華州鄭縣,光化元年六月升,至天祐四年閏十一月,復為鄭縣。華州鄭縣、華陰、下邽三縣,開元四年(716)二月二十六日定。同州馮翊、朝邑、蒲城、澄城、白水等縣,開元四年(716)二月二十六日升。歧州雍縣、扶風、陳倉三縣,同上年月日升。靈州回樂縣,至德元年七月十二日升。寧州安定縣,至德元年十二月九日升。邠州新平縣,貞元十年十二月升。

      然據(jù)齊子通考證,《唐會要》所記“華州鄭縣、華陰、下邽三縣”以下內容,當屬“新升望縣”條,而非“新升次赤縣”條。換言之,開元四年(716)二月二十六日,華州華陰縣應是定為望縣,而非所謂的“次赤縣”。則王氏所提出的“咸寧、華陰”說也是靠不住。

      此外,據(jù)詩中“饑臥動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聯(lián)百結。君不見空墻日色晚,此老無聲淚垂血”等句,此詩應當是請求兩縣諸子救濟所作。那么在時間上,很可能是在到達成都之后,也可能是在計劃離開長安、動身前往成都之前。但如果是身在長安,而給遠在蜀地的兩縣諸子寫信請求接濟,則在情理和交通上是不通的:首先,益州遠在千里之外,縱有奧援,也是緩不濟急;其次,杜甫在長安親友眾多,舍近求遠,甚為荒謬;最后,杜甫于至德二載(757)以前生活在長安,彼時蜀郡還未升府建都,其附郭兩縣怎能稱呼為“赤縣”呢?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本詩應當是作于居留成都府之時。以此觀之宋本《杜工部集》所整理的文字不誣,宋人梁權道等將本詩歸入成都詩也是十分妥帖的。

      (三)本詩系年之推測

      既然本詩為杜甫居留成都期間所作,那么能否將創(chuàng)作時間更加精確呢?

      據(jù)謝思煒考證,杜甫曾在以下時期居留成都:乾元三年(760)正月初抵成都,寶應元年(762)七月嚴武還朝,四川兵馬使徐知道作亂,杜甫去往東川梓州;廣德二年(763)正月,嚴武再鎮(zhèn)西川,征辟杜甫為幕客,春末杜甫自閬州再往成都,永泰二年(766)四月嚴武卒,五月杜公離開成都。

      而本詩云:“赤縣官曹擁材杰,軟裘快馬當冰雪。長安苦寒誰獨悲,杜陵野老骨欲折。南山豆苗早荒穢,青門瓜地新凍裂。”則此時天氣當為雪天,農歷時節(jié)應在冬春兩季。那么可能的時間段應如下:乾元三年(760)初、上元元年(760)末至上元二年(761)初、上元二年(761)末至寶應元年(762)初、廣德二年(764)末至永泰元年(765)初、永泰元年(765)末至永泰二年(766)初。

      其中,廣德二年(764)至永泰二年(766)初,杜甫為嚴武所征辟,出任幕府職,生活當有所憑借,不應有詩中那般凄愴之語調。那么,現(xiàn)在就只存在著乾元三年(760)初、上元元年(760)末至二年(761)初、二年末——寶應元年(762)初這三種可能。幸運的是,杜甫著有《說旱》一文,其云:“今蜀自十月不雨,抵建卯,非雩之時,奈久旱何?!痹婎}小注云:“初中丞嚴公節(jié)制劍南日,奉此說”。蔡興宗、黃鶴、張忠綱都認為本文當作于寶應元年(762)建卯月(二月)。那么,上元二年(761)十月至次年(寶應元年)建卯月期間,蜀中應該是大旱未雨的,則二年末——寶應元年(762)初恐亦無冰雪。是則,乾元三年(760)初、上元元年(760)末——二年初兩種可能。

      據(jù)謝思煒考證杜甫《成都府》,乾元三年(760)正月初,杜甫才來成都。而本詩有“饑臥動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聯(lián)百結。君不見空墻日色晚,此老無聲淚垂血”之語,則杜甫初來乍到,應當是急需當?shù)厝耸康慕訚?。成華兩縣為成都府附郭之縣,諸子為兩縣官曹,杜甫向他們投簡,尋求接濟,理固宜然。揆諸史料,可以發(fā)現(xiàn),杜甫這一期間于“朝廷故舊”頗多需索。是年春,得成都尹、西川節(jié)度使裴冕的援助,在浣花溪畔營建草堂。表弟王十五郎亦出資助修。其后,又分別向蕭實、韋續(xù)、何邕、韋班、徐知道等求索各類樹栽以及大邑瓷碗等物資,寫有《蕭八明府實處覓桃栽》《從韋二明府續(xù)處覓綿竹》《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詣徐卿覓果栽》等詩篇。得此救濟,年末至二年初這一期間,杜甫的生活應當是過得去的。以此推之,乾元三年(760)正月初,冰雪紛飛。杜甫初來成都,創(chuàng)作此詩,投簡成華兩縣諸子,尋求接濟,是十分自然而合理的。

      三、結論

      綜上所述,根據(jù)杜詩中“赤縣”的意涵以及唐代的赤縣制度,杜甫此篇《投簡》詩,完整題目仍當如宋本《杜工部集》,作《投簡成華兩縣諸子》?!皟煽h”指的是成都府附郭之成都、華陽兩縣。通過對杜甫生平以及本詩情境的分析,本詩當創(chuàng)作于乾元三年(760)初,為杜甫初來成都,創(chuàng)作此詩,投簡成華兩縣諸子,尋求接濟所作。

      但筆者囿于學力,對于《投簡成華兩縣諸子》一詩中意象、字句解讀不夠,系年判斷可能存在誤差,敬盼方家、師友指瑕。

      注釋

      ①(宋)王洙、王琪:《杜工部集》,《續(xù)古逸叢書》本。以下出自此書者,不再出注。

      ②(宋)黃希、黃鶴:《補注杜詩》卷七,《四庫全書》本。以下出自此書者,不再出注。

      ③蕭滌非: 《杜甫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26頁;聶石樵、鄧魁英:《杜甫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頁。

      ④蕭滌非:《杜甫全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262頁。以下出自此書者,不再出注。

      ⑤謝思煒:《杜甫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612-613頁。以下出自此書者,不再出注。

      ⑥(宋)郭知達:《九家集注杜詩》卷七,《杜詩叢刊》,臺灣大通書局1974年。

      ⑦王朝華:《杜詩<投簡咸華兩縣諸子>詩題“咸華兩縣”所指應為咸寧、華陰辨》,《杜甫研究學刊》,2013年第3期,第54-58頁。

      ⑧(宋)魯訔:《杜工部詩年譜》,《四庫全書》本。

      ⑨韓成武點校: 《杜工部詩集輯注》,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18頁。

      猜你喜歡
      杜工部赤縣叢刊
      聽松榭步韻杜工部《宿江邊閣》
      《古本戲曲叢刊》五集目錄考述——兼談《古本戲曲叢刊》的目錄學意義
      戲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8:00
      迎來特色滿人間
      ——黨的百年華誕感懷
      岷峨詩稿(2021年3期)2021-11-12 22:00:49
      學黨史感吟
      滿江紅·赤縣
      黎明的曙光
      晚晴(2021年12期)2021-01-10 09:20:08
      《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注釋論藪
      《長江叢刊》雜志征稿啟事
      長江叢刊(2020年14期)2020-06-28 07:30:56
      《長江叢刊》雜志征稿啟事
      長江叢刊(2019年27期)2019-11-02 08:26:36
      讀杜工部集
      德庆县| 嵊州市| 涿鹿县| 水富县| 普定县| 米易县| 湖口县| 汉沽区| 乐至县| 郧西县| 延寿县| 普定县| 军事| 卢氏县| 辛集市| 崇义县| 桃源县| 富锦市| 阆中市| 巴林左旗| 仙桃市| 和田市| 孟村| 清河县| 方正县| 依安县| 塘沽区| 华坪县| 诸城市| 都匀市| 南郑县| 子洲县| 南木林县| 当雄县| 纳雍县| 察雅县| 崇信县| 昂仁县| 清涧县| 长乐市| 大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