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紅
摘要:體育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傳統(tǒng)高校重視專業(yè)教學,而忽視體育教育的重要性,伴隨社會對于畢業(yè)生綜合素質關注程度的不斷提高,高校也將體育教育重視起來。體育教育不僅能夠有益于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同時在學生“三觀”樹立的重要階段,體育精神也能夠對于學生的人生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女排精神是中國體育運動界的典型精神代表,本文通過對女排精神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價值與意義問題進行探討,分析高校體育教學現(xiàn)狀、體育精神在高校體育育人教學中的價值體現(xiàn)、女排精神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價值與意義,以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綜合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關鍵詞:女排精神;高校體育;教學;價值;意義
終身體育教學理念的樹立,使高校的體育教學面臨全新的工作任務,體育教學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還需要提升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關注和喜愛,并能夠在其參與體育運動主動性思維的帶動下,使其能夠養(yǎng)成自覺進行體育運動鍛煉的良好習慣,進而通過學生終身體育運動觀念的樹立為其人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體育精神是體育運動富有的精神魅力,同時也是體現(xiàn)體育運動內涵的表現(xiàn)形式,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能夠深化對于運動精神的理解,真正在運動過程中汲取有益于自身身心發(fā)展的養(yǎng)分,從而實現(xiàn)體育教育的綜合教學目標。女排精神內斂且深沉,拼搏進取、不畏困難,學生在體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深化對于女排精神的理解,對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女排精神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價值與意義問題進行探討,對于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持續(xù)發(fā)展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一、高校體育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體育教學缺乏思想教育的融入
當前高校在校學生都是新世紀成長起來的一代,在生活中富有夢想、敢于追求,對于學習和生活都有明確的主觀看法同時由于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也會使學生的思維意識形態(tài)受到社會物質文化因素的影響,學生也會在生活中養(yǎng)成享樂主義、惰性思維、集體觀念淡化等不良思想狀態(tài),需要高等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重視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其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引導其能夠具備正確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學習和生活[1]。體育運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而高校體育教育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之下,僅重視運動教學,缺乏思想教育的融入,導致體育教學過程過于形式,學生也無法通過體育課程教學感受到體育精神的引領作用,體育教育的教學價值難以全面體現(xiàn)。
(二)教學內容設計不科學
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對象為在校大學生,學生由于運動基礎、身體機能基礎以及項目愛好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對于體育課程教學也有不同的內容需求。而當前教師開展體育課程教學往往以自身意志為主,缺乏對學生主觀學習興趣的考量,同時也未形成完善的體育運動教育體系,使體育課程的教學效率受到嚴重影響。以排球課程為例,由于高中的教育體制,使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相對較少,學生的運動基礎以及身體素質都相對較差,而進入到高等教育階段,教師開展排球項目教學,需要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之上,再進行基本動作技巧的教學,加之團隊訓練,才能夠實現(xiàn)學生排球運動能力的提高[2]。而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設計不科學,便會導致學生對于運動技巧的掌握和應用能力較差,項目教學任務都難以完成,運動精神教育更是無從談起。
(三)體育教學考核評價不科學
高校體育課程屬于基礎常規(guī)教學內容,由于學生個人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對于課程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也會存在較大不同,教師應用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難以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全面衡量。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收獲不僅限于運動項目動作和技巧的掌握,其學習態(tài)度、團隊協(xié)作意識等內容都應當作為考評標準,教學考核評價標準不科學,會對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造成影響。
二、體育精神在高校體育育人教學中的價值體現(xiàn)
(一)培養(yǎng)學生具有“公平競爭”精神
體育項目的所有參賽者都需要以項目為基礎遵守相同的比賽規(guī)則,無論民族、宗教信仰亦或是國籍,任何參賽者無法凌駕于平等的比賽規(guī)則之上[3]。參賽者在參加比賽遵守這一規(guī)則的同時,也在將這種精神無形的傳播到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在關注比賽的同時,個人思維意識也會受到引導,從而使人們的行為意識也會自覺受到約束,將“公平競爭”作為體育活動乃至生活行為活動的基本準則,促進人們能夠建構新的價值觀。體育項目比賽具有競技性特征,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之上,也需要遵守相關的比賽規(guī)則,學習體育精神不僅需要學習其競爭性意識,更需要重視“公平競爭”觀念的深化理解,從而引導正確價值觀念的確立。
(二)強化學生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
團隊體育運動項目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的密切配合,個人的榮辱與團隊榮譽緊密相連,團隊的成功不會導致團隊成員個人的失敗,而個人的失敗則可能影響團隊的成敗[4]。進行團隊型體育項目競賽,需要形成團隊合力,從而達到1+1>2的效果,團隊中個人的力量體現(xiàn)必然會對團隊整體的比賽成績造成影響,在集體氛圍中能夠將個人利益等同于整體利益去看待,提升個人成員對于團隊責任的承擔意識,使其在團隊精神的驅動下勇于犧牲個人,構建共同拼搏的團隊精神,團隊內部和諧友好的人際氛圍,也是體育教育的重要價值體現(xiàn)。
(三)培養(yǎng)堅忍不拔的品質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進行體育運動項目訓練和挑戰(zhàn),也是對人類意志力的挑戰(zhàn),從事體育運動不僅需要耗費體力,也需要具備極強的心理承受力,在體育項目運動過程中,對于參賽者的身心都是一種磨礪。完成體育項目訓練的過程,也是不斷客服各種困難的過程,在不斷的挑戰(zhàn)自我中,實現(xiàn)“苦”心智、“勞”筋骨的訓練效果,培養(yǎng)參與者能夠樹立堅忍不拔的品質。在訓練付出、用于面對失敗的過程中,使人的意志也能夠得到提升,從而使其精神境界能夠得到提升,學生經(jīng)常參與體育活動,能夠為其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提供積極條件,在運動中舒緩心情、調節(jié)情緒,也有助于其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四)培養(yǎng)人的進取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便能夠體會到更快、更高、更強是需要通過不斷挑戰(zhàn)取得的比賽成果,當自身在運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便會有更高的目標需要去挑戰(zhàn)和完成,只有不斷的挑戰(zhàn)自我,征服新的目標才能夠享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5]。實現(xiàn)運動競技目標的過程,也是不斷使其自信心得到滿足的過程,有更高的奮斗目標作為指引,有助于進取意識的培養(yǎng)。而目標的實現(xiàn),也需要重視運動技術的有效應用和創(chuàng)新,不斷進行運動技術應用的推陳出新,便使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過程,參與者在運動過程中不斷地強化自我,在進取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帶動下,取得更好的訓練和競賽成績,能夠賦予人的精神滿足也是體育運動的魅力所在。
(五)培養(yǎng)人的愛國主義與敬業(yè)精神
愛國主義教育是當前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課題,體育運動可以跨越國界進行運動技術和體育文化的交流,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中為祖國的榮譽而戰(zhàn),也是中國體育精神的最高表現(xiàn)。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體育運動也逐漸成為國人表現(xiàn)愛國情懷的一種重要方式,國際賽事中中國運動健兒的奮力拼搏,足以證明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品格,也能夠體現(xiàn)現(xiàn)代中國的新風貌。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女排決賽被媒體稱為“史詩之戰(zhàn)”,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評價,是因為女排姑娘們經(jīng)過12年的拼搏和努力,再次達到世界之巔,用汗水與淚水鑄就新的歷史豐碑,中國女排再一次向世界詮釋艱苦拼搏、永不放棄的女排精神。高校體育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觀看比賽視頻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夠在分享勝利喜悅的同時,目睹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響在國際賽場的上空,莊嚴和肅穆,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學習運動員為運動事業(yè)而努力奮斗的敬業(yè)精神。
三、女排精神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價值與意義
(一)有助于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
任何學科教學都順應教育形勢的發(fā)展要求而不斷辯護,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融入女排精神,有助于改變其傳統(tǒng)學科教育理念,將體育運動教育中的思想教育作用重視起來。大眾體育運動環(huán)境的不斷優(yōu)化,使體育運動逐漸從專業(yè)化走向大眾化和普及化,高校也需要重視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運動主觀能動性的提升。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習女排精神,能夠在身體感受運動魅力的同時,使其思維意識和精神形態(tài)受到觸動,并能夠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之下,形成運動精神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同時有助于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6]。
(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高校將女排精神融入到體育課程教學中,有利于提升自身體育教育軟實力,使學生在進行運動過程中,深化對于運動精神的理解,感受體育運動過程的拼搏進取,在一次一次的失敗中磨礪個人意志,使其能夠具備面對失敗、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也能夠在揮灑汗水時磨煉其不畏吃苦的意志。學生還能夠在競技比賽中自覺遵守比賽規(guī)則,理解自由平等、公平法制的深刻內涵,并在集體項目中提升集體觀念和團隊合作意識,逐漸引導學生摒棄自我主義、享樂主義觀念,使其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為其人生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有助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使其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校園文化能夠對學生的思想認識起到熏陶和引導的重要作用。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活動中融入女排精神,能夠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新的途徑,將女排運動精神、體育運動文化融合到校園文化中,從而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體育運動的文化內涵,又能夠在校園文化中解讀出體育運動精神,進而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帶動下,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7]。學生可以在良好的校園氛圍熏染和帶動之下,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運動活動,形成全員參與的體育運動格局,重視學生身心素質的綜合提升,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進而有助于促進終身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四、結束語
高校體育教育不僅需要重視運動項目動作教育,更需要重視運動精神的傳授,使學生能夠在運動過程中實現(xiàn)身心素質和價值理念的共同發(fā)展。當前高校體育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其教學價值難以充分體現(xiàn),女排精神的融入,有助于促進高校體育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同時也有助于促進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使高校體育教育在精神價值的推動下,提高教育應用價值,從而為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焦廣識.體育院校排球必修課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31):70-71.
[2]陳向.女排精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活態(tài)傳承[J].運動精品(學術版),2017 (10):6-7.
[3]張?zhí)鞃i.普通高校排球教學模式現(xiàn)狀調查研究[J].求知導刊,2016(9):140-140.
[4]朱晶.應用型高校大學生體育精神培育探討[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7(14):73-76.
[5]劉禮敏.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排球教學的價值與意義初探[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6):88-89.
[6]黃佳奇.大學體育排球墊球技術教學與考核[J].當代體育科技,2017(17):196,198.
[7]石磊.高校體育精神培養(yǎng)[J].當代體育科技,2017(29):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