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繼
隨著“微”時代的來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與人們生活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微課這種依托多媒體技術而產生的知識傳播方式也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課堂教學當中。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恰當?shù)貞梦⒄n,使其與常規(guī)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能使教學更加直觀,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大有裨益。
微課新穎、有趣,有感染力,以具體、形象、生動的情境充分調動人們的多種感官,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在課堂導入中,合理利用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的微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順其自然地引入正題,讓學生在科學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識。如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課文《建橋梁》,教學中制作的《各種各樣的橋》的微課,通過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形式將古今中外不同形狀的橋展現(xiàn)在了孩子們面前,從北京的盧溝橋到悉尼的鋼拱橋,這個直觀、生動的微課,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吸引住了。教師因勢利導,自然而然地引導孩子們觀察橋梁的結構,為下一步搭建橋梁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微課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學習任務的巧妙結合,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并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課堂學習氛圍非?;钴S,大大增強學習效果。
在科學課程中,有些過程、變化、生命現(xiàn)象是瞬間發(fā)生稍縱即逝的;而有些卻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孩子們對這類現(xiàn)象的觀察很難細致全面。這時可利用微課,將孩子們平時無法觀察的難以理解的微觀過程展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使孩子們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攻破認知障礙。如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課文《花、果實和種子》,由于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看到一株植物完整的生長過程,制作了微課《植物的一生》,通過錄像、剪輯、制作,讓孩子們完整地看到了植物一生的生長過程,也讓他們清楚地明白開花的植物歷經“花——果實——種子”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實現(xiàn)生命的延續(xù)。小學科學課本中的有關宇宙的知識,如果單純靠教師口頭講解,孩子們憑空想象,根本難以理解其中的知識內容。制作微課,利用 flash 動畫將現(xiàn)象、過程完整演示出來,孩子們親眼看到后,再理解書本上的知識概念,就容易多了。微課,提供了直觀的感受和身臨其境的體驗,對突破教學重難點很有幫助。
小學科學是以科學實驗為支撐的學科,孩子們也非常喜歡科學實驗。為了讓學生的實驗更有效,熟練掌握科學實驗的技能,教師的演示、指導實驗就尤為重要,尤其是在低中年級階段,為了幫助學生快速的獲得操作的指導,能順利的完成實驗操作,教師們往往現(xiàn)場演示、親自示范,但是現(xiàn)實中存在諸多的問題:班級學生數(shù)較多,學生離教師較遠,操作器材體積太小。這樣的演示效果就大打折扣,不能達到預期的指導效果。這時,提前錄制的實驗微課就能輕松解決這些問題。如天平的操作過程及讀數(shù)、溫度計測量方法、正確使用酒精燈、電路的連接方法、動滑輪定滑輪實驗等。將老師做實驗的過程做成微課,對關鍵步驟、關鍵點使用微課的放大功能,如把實驗器材放大,便于清楚看到實驗現(xiàn)象;把測量儀器中的刻度值放大,便于清楚地看到測量值,利于學生正確讀數(shù);把特別要注意的示范操作進行標注,便于引起學生的注意,并配合使用字幕或語言提示關鍵步驟和知識性小結。在微課中全班學生都能詳細、全面地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老師的具體操作過程和讀數(shù)的方法等,提高了實驗可見度,增強了實驗效果。這樣比單純的聲音講解、文字展示效果要好得多,也有利于學生邊觀看邊領悟。
“家庭小實驗、小制作、小發(fā)明”是豐富學生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家庭小實驗、小制作中需要什么器材,怎樣實施實驗等,都沒有像課堂上有具體說明。這時,利用微課介紹家庭小實驗、小制作的一些方法指引,啟發(fā)學生用科學課所學的科學知識,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進行新穎的小制作。比如,利用塑料筒制作造型美觀的筆筒;利用飲料瓶、輸液管制作滴漏計時器水鐘;利用塑料瓶制作雨量器;利用線軸制作室內窗簾繩的滑輪;利用泡沫塑料、紙盒、鐵絲制作月相演示盒等。帶領學生動手動腦,開展小實驗、小制作比賽活動。在課堂上以微課形式播放小實驗家、制作之星、發(fā)明童星的制作視頻。讓學生在家里進行小實驗、小制作,真正做到把課堂融入生活。這既鞏固知識、鍛煉動手能力,又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當前,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教育領域已嶄露頭角,但微課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是輔助教學的手段之一。在小學科學課堂上,我們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恰當?shù)沫h(huán)節(jié),利用微課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帶來孩子們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興趣的提升,最終,我們的科學課堂才能真正實現(xiàn)從有效到高效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