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清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朗讀,就是把無聲的視覺語言化為有聲的聽覺語言,把儲存信息的符號載體還原成作者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躍出紙面,使學生進入角色,入于目、出于口、聞于耳、銘于心,多方面地感知作品內容,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獲得初步的審美享受。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朗讀有明確的要求:讀一般的現(xiàn)代文,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斷;讀文言課文,要了解內容,能順暢的朗讀,背誦一些基本課文。初中語文教材第一、二冊更是頗具特色的強化了朗讀,從單元提示到課文的訓練重點要求、預習提示和課后練習,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要求和練習,顯然都是為了強化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初一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相對比較弱一些,可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卻要強得多,他們對課文內容、寫作技巧等的學習還未產(chǎn)生很大的興趣,卻很熱衷于朗讀,對磁帶的語調、教師的表情模仿得快、準。因此,初一的語文教學,朗讀是必可少的。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在語文課中想讀、能讀、樂于讀、讀出感情、讀出個性呢?這是值得我們所有語文教師長期探索和鉆研的問題。
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樂于讀書,并且讀出感情,首先就要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會對所讀的內容產(chǎn)生興趣,產(chǎn)生讀書的欲望。
于漣老師說,語文不是蜜,卻能粘住學生。這就體現(xiàn)了語言的魅力所在,因此,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具有審美創(chuàng)造力,以敏銳的審美語感體現(xiàn)語文表達的規(guī)范性、準確性、生動性、形象性、音樂性……,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再現(xiàn)文章的魅力,把學生帶入意境,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此外,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shù)剡\用一些多媒體、音樂、圖片等來渲染課文情景,讓學生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圖像、音樂與教學并行,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讓學生的想象自由馳騁。但要注意圖片不能過多。音樂的音量控制要適當,不能過大,影響教師講話或學生的朗讀,才能使堂課的朗讀能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生動的形象,把學生領入廣褒的想象世界,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接受教育。
教師要給學生講清朗讀要領,指導學生朗讀,作好范讀。作為語文老師,范讀時應做到聲情并茂,用富于感染力的朗讀時學生產(chǎn)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受,以達到先聲奪人、以情動人的效果。另外,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范讀,通過錄音范讀或老師的配樂范讀,指導學生邊聽邊看課文,集中注意力,發(fā)揮想象力,積極思考,這樣不但讓學生有了一個在創(chuàng)造的過程,也使得整個課堂都活起來了。
教師對朗讀的知識要胸有成竹,對不同的課文,朗讀時的輕讀、重音、停頓(較長、較短、更短)、快慢、語調等都應了如指掌,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技巧。
同時,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要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具體的過程可分為:用普通話朗讀→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停頓適當→語氣連貫→語調自然,表情達意→速度適中,完美和諧→領會主旨。如此一步一個腳印的訓練、指導,讓學生易于接收,也樂于接收,讓學生從朗讀中感悟課文。
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很多,如果能根據(jù)實際情況,不同形式內容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體會情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自由讀、表演朗讀等等。
目前大多數(shù)教師還是以齊讀作為朗讀的重頭戲來抓,齊讀在初中占壓倒優(yōu)勢。當然,認真使用齊讀,恰當安排,精心指導,可使訓練面廣,加強朗讀氣勢,對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觀念有益。但濫于齊讀,也明顯體現(xiàn)出它的不足,會讀的不會讀的,認真讀的不認真讀的,都混雜在一起,濫竽充數(shù),學生有時顧了整齊顧不及準確,顧了響亮顧不及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讀一字停一頓、千篇一律的拖腔唱讀,遠離了朗讀的要求。初一的學生想象力較豐富,模仿能力也較強,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放手讓他們在感悟了課文的基礎上聲情并茂的朗讀還是很必要的。最令我難忘的是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我讓學生先自己看課文,想想人物都有些怎樣的性格特點,面對各種場面,他們會怎樣應對,然后就找了幾個同學扮演不同角色,其他扮演老百姓。在朗讀的過程中,每個同學都很認真地聽、認真的讀,有的學生還加入了些自己想象加入的動作、神情,于是狡猾的騙子形象、愚蠢的皇帝形象、誠實活潑的小孩形象……躍然紙上,許多同學聽了都忍不住鼓起掌來。通過這樣生動而又活潑的分角色朗讀,讓課堂活潑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課文,也讓學生更大地發(fā)揮了自己的能力,如此的朗讀何樂而不為呢?
誠然,朗讀的要領、技巧是很多的,這需要我們善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體,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和獨特個性,新課標要求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方式多樣的朗讀能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張揚。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的錯誤,讀錯字,斷錯句,輕重音不明顯。老師要認真聽,對出現(xiàn)的錯誤,重點是讀音方面和詞語破讀現(xiàn)象,要及時糾正。對于同學們的朗讀,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可以檢查他們對作者感情的把握和文章的理解程度。
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語文教學離不開讀,少一點分析,說教,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還給朗讀,讓學生在語文課中想讀、能讀、樂于讀、讀出感情、讀出個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者,充分調動學生樂學的積極性,發(fā)揮了朗讀教學的應有效能,讓朗朗讀書聲再次回到明凈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