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面依法治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內容之一,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實現(xiàn)偉大夢想的基礎工程,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著力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關鍵詞 十九大 依法治國 法治 青少年 法治教育
作者簡介:方芳,安徽滁州技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6.088
在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后,“依法治國”、“法治”、“法治教育”等已成熱詞,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與“依法治國”、“法治”、“法治教育”等都是高頻詞語。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這一重大命題,并鄭重宣告“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統(tǒng)一領導?!保ㄟ@里提出的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新的理念,是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高度提煉與概括)……進入新時代,我們黨為何要將全面依法治國提升到如此高度?我們?yōu)楹伪仨毤訌娗嗌倌攴ㄖ谓逃抗P者就此問題淺談幾點感悟,以圖拋磚引玉。
一、法治與法治教育內涵淺析
法治( rule of law),顧名思義,就是“法的統(tǒng)治”,至于何謂法治,見仁見智,尚無定論。但是,法治的五點基本特征被人們廣泛認可的:“首先,法治意味著一種宏觀的治國方略,與‘人治相對;其次,法治意味著一種理性的辦事原則,即‘依法辦事;第三,法治意味著一種民主的法制模式,即法律制度的核心是民主;第四,法治還是一種文明的法律精神,具有一系列原則、觀念和價值體系;最后,法治意味著一種理性的社會狀態(tài)?!?/p>
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始,我國的“法制教育”就正式轉變?yōu)椤胺ㄖ谓逃?,這一轉變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內涵卻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法治教育”與“法制教育”有著很大的不同,不同點主要有三:其一,法治教育本質上是民主權利教育,旨在培養(yǎng)公民的權利義務觀念、平等觀念、憲法精神等理念,而法制教育則注重培養(yǎng)守法意識,基本是義務本位教育。其二,法治教育不僅對公民開展法律制度教育,還開展國家權力結構、政府與司法機關關系和國家決策程序以及公民意識、國家主人翁意識等教育,包括權力制約、權利保障、權力服務權利等的現(xiàn)代公民教育,而法制教育不注重這些。其三,法治教育除了傳授法律知識之外,更注重法治實踐、法治理念等動態(tài)的、深層次的法治素養(yǎng)培育,而法制教育注重的是法律知識、守法意識等靜態(tài)的、淺層次的教育。
何謂法治教育?目前尚無定論,根據(jù)有關文件,法治教育可以定義為是普及憲法和法律法規(guī)知識,宣傳法治實踐活動,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提升法治素養(yǎng),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教育實踐活動。法治教育內容應包括法律知識、法治意識、法治情感和法治能力四個方面。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所以法治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培養(yǎng)全體公民尊崇法律至上、公平正義、保障人權、權力制約、社會和諧等價值追求的法治精神。
二、全面依法治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全面依法治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內容之一
十九大報告中概括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系統(tǒng)地闡明了“八個明確”和“十四條基本方略”, “八個明確”中有幾項就直接或間接地蘊含著依法治國的要素:“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之一就有“全面依法治國”;堅定“四個自信”也必然地蘊含著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法治理論、法治制度、法治文化的自信;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依托乃至關鍵要素就是法治;“十四條基本方略”中的第六條專述全面依法治國。
(二)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
1.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理論和實踐皆已證明,法治有著其他治國理政方式所無法代替的巨大優(yōu)勢,因為,法治意味著一種宏觀的治國方略、理性的辦事原則、民主的法制模式、文明的法律精神和理性的社會狀態(tài)。我國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敝袊伯a(chǎn)黨領導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本質特征,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本質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不可或缺;依法治國既是“偉大事業(yè)”的有力保障,也是“偉大事業(yè)”的重要內容,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著力加強包括青少年在內的全民法治教育,在全社會著力形成強大的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和法治氛圍,建設法治中國,從而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
2.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正如《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的:“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zhí)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笔糯髨蟾嬷赋觯骸叭嬉婪ㄖ螄菄抑卫淼囊粓錾羁谈锩?,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統(tǒng)一領導。”我們黨對依法治國的重視程度已達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梢姡嬉婪ㄖ螄菍崿F(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實現(xiàn)全面深化改革偉大目標的一把關鍵密鑰。
市場和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依托,而法治是市場經(jīng)濟的基本特征,市場經(jīng)濟就是法治經(jīng)濟,所以,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xiàn)代化關鍵要素。為何經(jīng)濟社會越發(fā)展,越要靠“法治”?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分工和交換的常態(tài)化使得人們總要與陌生人交往,建立在熟悉和情感基礎上交易信用被瓦解,交易信用只能建立在契約基礎之上。法因其嚴格的程序性和較強的可操作性,更能勝任這種復雜關系的調整。其二,與市場經(jīng)濟相隨的是利益分化加劇和價值沖突的普遍化,法治是利益表達以及價值衡平與選擇最佳方式。其三,現(xiàn)代民主政治要求高度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因此,將法治作為治國理政基本方式是符合尊重和保障人權發(fā)展方向的、符合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符合滿足人類對安全感強烈需要之心理規(guī)律的必然選擇。
3.全面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面臨的各種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迫切需要。進入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義主要矛盾已經(jīng)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边@是一個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在新時代,傳統(tǒng)那種人治或以人治為主的治國理政方式已然不符合社會歷史發(fā)展趨勢、很難解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面臨的各種突出矛盾和問題了。全面依法治國是實現(xiàn)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依托乃至關鍵要素,法治才是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道路上各種矛盾和問題的制勝法寶。所以,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4.全面依法治國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必然要求。從十九大報告給我們所描繪的宏偉藍圖中可以看出全面依法治國的在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中的地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戰(zhàn)略安排,客觀上要求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創(chuàng)造更好的法治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更加政通人和的社會環(huán)境,為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昌盛、為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提供更堅實的法治保障。
三、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法治教育的對象有兩大關鍵群體:一是廣大黨員干部,他們事關模范表率示范作用;二是廣大青少年,他們事關“偉大事業(yè)”的基礎和未來。“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事業(yè)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內容,更是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之基礎工程,事關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之未來。因此,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基礎工程,極為重要和緊迫。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北M管,經(jīng)過30多年的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包括青少年在內的我國廣大公民的法律知識、法律意識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國幾千年的“人治”文化傳統(tǒng)的深刻影響、因激烈的社會競爭等因素導致應試教育的盛行,使得我國廣大公民法律知識、法治意識、法治情感、法治能力等法治素養(yǎng)還不高,法治中國建設尚處起步階段,建設法治中國的使命任重而道遠。
盡管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對青少年發(fā)展、家庭幸福、校園和諧以及法治中國的建設都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我國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仍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其一,不少地方政府和學校對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深遠意義認識不足、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其二,對其課程定位不夠準確,雖然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密切相關,但它不等于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它應有其獨立的課程地位;其三,教育體系不細致,盡管《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已全面系統(tǒng)地規(guī)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體系,但不少地方政府和學校對其學習宣傳、貫徹落實不力,總體還停留在宏觀層面上,配套政策尚未形成;其四,課程設置滯后,目前法治教育課程存在著教育理念滯后、知識本位嚴重、現(xiàn)代公民教育不足、活動課程偏少、教育評價單一的問題;其五,教育手段和方式單調,存在著教育合力缺乏、教育方法低效、教育文化不濃等問題;其六,教育保障不足,法治教育的師資、配套設施和場地等教育資源無法滿足實際需要。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著青少年法治教育實施和青少年法治素養(yǎng)提升,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要著力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總之,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基礎性工程。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著力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這是一項事關青少年健康成長成才、事關法治中國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和神圣職責。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肖娜.初中生法治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5.
[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28/c_1113015330_7.htm.2014-10-28.
[4]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編輯委員會.國家司法考試輔導用書(第一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5]本書編寫組編著.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6]方芳.加強法治教育弘揚法治精神——淺議加強中職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法制與社會.2016(6).
[7]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關于印發(f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通知.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5913/s5933/201607/t20160718_27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