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管理在教育工作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本文從“要尊重學生,讓學生發(fā)揮主人翁精神”“根據(jù)班里的實際情況制訂符合‘班情的班規(guī)”“引進競爭機制,引導學生在競爭中學會合作”三個方面入手,論述了班主任如何結合實際情況,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并在自我管理中提高自身的素質,把學生培養(yǎng)成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班級管理;主體意識;自我管理;班規(guī);競爭;合作
馬克思說:“只有完善的集體,才能造就完善的人?!?/p>
班集體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基礎單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學生能否健康全面發(fā)展,對能否完成教育和教學的各項任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鞍嗉w就是由整個班級組成,以完成學校教育任務為共同目標,有一定組織機構、規(guī)章制度的學生共同體,它是班級群體發(fā)展的高級形式?!倍己玫陌囡L、和諧的氛圍是保障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如果一個班集體的風氣好,學生的精神面貌佳,在學習上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風氣,更好地配合教師的教學,那么教師的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班集體的風氣差,學生紀律自由散漫,學習提不起興趣,那么教師的教學就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對班集體的管理,關鍵就是要建立起良好的班風,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班集體要形成良好的班風,必須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紀律教育被置于顯赫的位置,培養(yǎng)一支誠實守紀的學生隊伍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夢寐以求的目標,要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最主要的是要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那么,怎樣才能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呢?
首先,要尊重學生,讓學生發(fā)揮主人翁精神。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從主體教育論出發(fā),現(xiàn)代教育觀強調要讓學生學會做主人,教師就必須先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再加強學生自身主體意識,通過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來展示學生主體人格。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是個決策者,而不再是執(zhí)行者”。要讓學生發(fā)揮主人翁精神,就必須改變班主任事無巨細,一統(tǒng)到底的工作方式,要民主與集中相結合,特別是在班干部的選舉上。我們大多數(shù)班主任自身教學任務重,事務繁雜,要教育、管理、建設好班集體,僅靠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實行素質教育,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不能僅靠一個或幾個教師嚴格管理,關鍵是要教育和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卑嘀魅问遣豢赡苊繒r每刻都在班里,在班主任不在場的時候,就必須靠班干部來管理,應該說在班級管理中,班干部所發(fā)揮的作用要比班主任大得多。所以,挑選班干部在班級管理中是至關重要的。
筆者所在任教學校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來自農(nóng)村的,農(nóng)村的孩子,大多比較靦腆,不敢表現(xiàn)自己,作為班主任就要鼓勵學生敢于表現(xiàn)自己,爭取為班級盡自己的一份力。鼓勵他們報名競選班干部,鼓勵他們在班級這個舞臺上發(fā)揮自己的才華,只要自認為哪個職位適合即可參加競選,剛開始可能同學對候選人的工作能力還不了解,這時候可以采用試用的方式,讓每個候選人進行一到兩周的實際工作,展示自己的才華,然后由學生投票決定正式人選。這樣的方式,改變了以往由教師指派班干部的傳統(tǒng),所選出來的班干部也就不會局限于那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使一些成績不太優(yōu)秀但有工作能力的同學獲得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樣增強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大大調動這一類學生的積極性,這對班級管理有很大的好處。這些被選上的同學,因為是自愿為班級出力的,他們做起事情來就會特別認真負責,同時,由于這些班干部是由同學選出來的,他們的工作能力是得到同學的認可的,這就更有利于他們開展工作。
而那些成績優(yōu)秀,卻沒被選上的同學,經(jīng)過了這一次的挫折,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磨礪他們的意志,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與能力,這就為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建立良好的班風構建和諧班集體奠定了基礎。
其次,要根據(jù)班里的實際情況制訂符合“班情”的班規(guī)。
一個健全的班集體是少不了“法”的約束的,但有時候管理制度制訂出來,學生對管理制度置之不理,一再“犯規(guī)”。對此,我們不要一味責備學生,而是要全面分析原因。有時經(jīng)過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問題不在學生身上,而是管理制度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一問題,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參與《班規(guī)》的制訂,引導學生制訂出符合“班情”的班規(guī)。民主型的班規(guī)應多誕生于學生的討論,要制定出一份針對性強,可行性好,指導意義大的班規(guī),可以先組織學生學習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讓學生圍繞學校制度思考在具體班級中應該制訂哪些制度,再設立班級留言本,讓學生把他們對班級管理的意見寫在留言本上,班干部把留言本的意見匯總后上報班主任,班主任把留言本的意見和自身對本班的管理理念結合起來,明確目標,再指導班干部及學生代表擬出討論稿,提交全班共同討論后再修訂定稿,形成可執(zhí)行的制度。
這樣,重視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參與《班規(guī)》的制訂,制訂出來的制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也就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便于實施;班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是別人為學生制定的,內(nèi)容多而記憶困難,強加給學生,難免使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學生的認識深刻,其制定過程和執(zhí)行過程,都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了自覺執(zhí)行自己制定班規(guī)的觀念。而班規(guī)的制定,每一條都經(jīng)過了學生深深的思考和討論,而制度制訂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制度的過程,學生通過參與制訂,能夠深入領會制度精神,明確自己該怎樣做;同時,學生參與制度的制訂,很好地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也就能夠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是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促進教育過程民主化和個性化,在班級管理中的具體運用。
再次,要引進競爭機制,引導學生在競爭中學會合作。
沒有競爭就沒有活力,“爭強好勝”是學生普遍的心理特點,學生有了一個催人奮進的目標,就有了積極性,就有了努力的動力,就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斷用新的“目標”激勵自己奮發(fā)向上。為此,在班級管理中必須引進競爭機制,引導學生參與良性競爭,讓學生在競爭中求發(fā)展。這就需要建立各種評比臺,規(guī)范評比步驟,做到評比辦法常新常換??梢岳弥贫ǖ陌嘁?guī),讓學生分組,各組之間進行比賽,看哪一組做得更好,每天由值日班干部公布當天的成績,每個星期由值周班班長公布上一周的評比結果。這樣做讓一些平時紀律比較散漫的同學由于怕自己所在的組在評比中落后自覺改掉不良習慣。只有比較才有強弱之分,只有比較才能有不斷地進步,也可以在班中建立其他的各種評比臺,比如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文體活動的評比臺,學習成績的評比臺等等,評比過程中要做到及時總結,及時獎勵,而且要做到評比公平合理。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發(fā)揮榜樣的作用。
當然,在班級中引入競爭機制并不是不要合作,而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更好的合作精神。競爭與合作是一對矛盾統(tǒng)一體,兩者是互相滲透,又可以互相促進,它們的協(xié)調發(fā)展能推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合作是同伴之間為達到某種共同目標而相互協(xié)作的活動形式。其特點是:實現(xiàn)共同目標,屬解決問題的協(xié)作行為。
我們在班級管理中引進競爭機制,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有集體榮譽感的學生,他會非常關注所在集體的榮辱,為了集體的榮譽,他就能夠注重與團隊中其他人的合作。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人,將來走進社會才能夠適應時代的需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書育人是一項十分艱巨而神圣的事業(yè),班主任是這一事業(yè)中實實在在的把關者。為了祖國的未來,班主任必須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要在班級管理中樹立起良好的班風,讓學生遠離不良習慣,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編輯部一編室編.班主任工作一百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234.
[2]譚保斌.班主任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97.
[3]蔡謐.重視班子隊伍建設實現(xiàn)學生自主管理,德育風景線[M].深圳:亞太新聞出版社,2003:43.
作者簡介:陳奕宋,廣東省汕頭市,汕頭市潮陽區(qū)職業(yè)技術學校。